从"资产"到"资本"的战略突围——聚焦金融创新"银川模式"

15.07.2016  15:11

  这是一组颇令业界注目的数据:

  今年一季度,银川市民间资本投资增速25.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一大批以云计算、大数据为核心的互联网新产业、新业态正在持续发力;

  近3年来,银川市GDP年均增幅保持在8%以上,高于全国和宁夏平均水平,全市贷款余额3年增长近2倍。

  而这组“高颜值”数据的出炉,其背景是近年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增长乏力的严峻形势。

  是什么“秘笈”让深居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的首府银川“风景这边独好”?

  让我们从金融创新的“银川模式”中寻找答案。

  金融造血,一切皆有可能

  6月28日,占地3200亩的银川市滨河新区如意纺织产业园里,近百台大型机械正在忙碌。

  今年8月,如意3000万件衬衫、300万件西装项目将建成投产。

  “在许多人看来,纺织是传统产业,已日薄西山,但只要与金融结合,就能通过一个项目锻造出一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话语权,进而实现逆袭,成为朝阳产业、现代高端产业。”山东如意科技集团驻宁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李波说。

  山东如意集团是国内纺织界大鳄,但长期以来,它面临着所有中国纺织企业共有的“成长中的烦恼”:国内成本上涨、外销趋缓、内需乏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渐下降。尽管面料从研发水平、加工工艺都堪与国际高端产品比肩,但因终端产品——服装没有国际品牌影响力,只能贴牌,眼睁睁看着大部分利润被别人拿走,企业投资乏力。

  一次偶然机缘,让如意集团的困局迎刃而解。

  2015年初,如意集团原打算在西部某省投资一个项目,但苦于资金匮乏,董事长邱亚夫找到了银川市政府的一位负责人。

  “项目放在银川,我们来帮你解决投融资的问题。经济下行,更要通过锻造全产业链,进而打造产业集群,来提升核心竞争力。”该负责人接连抛出朔地凤城的优势:银川的智慧产业大数据可以为私人定制、柔性制造提供技术支撑,为如意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打造高端概念、提升企业未来估值。

  邱亚夫被说动了,该项目转而落户银川。

  金融创新的“银川模式”即刻开启——财政部门整合各类扶持资金组建“银川科技城基金”并及时注入,财务投资者们闻风而至。

  当年7月28日,如意集团与银川市正式签约。恒天集团、中兴通讯公司、北方国际大学联盟等8家企业共同注资288亿元,与如意一起形成了由1家企业出面管理的“8+1”模式,主要投资纤维新材料等高科技项目。

  金融建链、补链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原本开建的1个项目变成了锻造完整产业链的7个项目。随后,几家企业通过将碎片化资源打包整合、放大,筹建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和产学研一体的恒天如意科技产业城,成为银川金融创新与产业融合的范例。

  2016年4月,如意集团出资7.4亿欧元收购三个法国轻奢品牌,现代纺织的全产业链一步跨入“云端”,与全球千亿级纺织企业一较高下。

  7.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6亿元,如意只出了10个亿,剩下的46亿元由几家投资机构两小时内“申领”完毕。

  “靠传统攒钱、借贷的方式迅速扩张根本不可能,只有融资才能让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爆发式增长。”李波感慨连连。

  金融闪转腾挪,让一切皆有可能。

  它可以整合资源、无中生有,将传统的“招商引资”变成“造商引资”,也可以让资源跨时间、空间调配,特别是对未来资源进行调配,让银川一步到位、零度承接国内高端产业,进而促进产业转型。

  金融大布局,动一子活一片

  不久前,上海一家企业到银川投资考察。

  “企业规模如何?项目有何亮点?”银川市金融部门负责人开门见山。

  “其他地方一见面先问我们打算投多少钱,银川却大不相同。”企业负责人颇为惊讶。

  “只要项目好,银川不缺钱。

  银川自信的底气源于两年前的金融大布局。

  2014年春,银川市决策层研判:经济持续走低,如果货币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地区发展将会陷入存量企业持续经营难、增量企业落地难的“两难”境地,企业“资金饥渴症”引发的传导效应将难以预测,届时政府只能对嗷嗷待哺的企业“撒胡椒面”。

  解困需要逆向思维——有偿循环使用、灵活无限放大。要实现这个目标,非金融莫属。一场“脱胎换骨”的国企改革自此在全市推行。

  “大起底”式的盘点清算,让国有资产一目了然;从各自为政到集中监管、统一配置,实现“颗粒归仓”;而“有效资本收益率”等年度考核机制,则从根本上解决了昔日国有资产易流失、缩水、转移等问题。

  整合后的银川市国有资产,被重新注入到3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中——

  通联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由中铁水务、公交公司等十几家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行业企业股权集中划转后组建,其资产规模一跃超过460亿元,信用外部评级为AA+,其下设的城投、交投等12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持续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力。成立1年多来,累计完成融资130亿元,投资140亿元,盘活存量国有资产66亿元,业务量超过原融资平台近10年融资总额。随着国有资本内生动力的激发和释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滨河黄河大桥、兵沟黄河大桥等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和建成,通联资本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新兴产业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迎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应运而生,成为引领战略性产业转移布局的投融资平台。通过充分运用各类金融工具,撬动国际国内两个资本市场,下设的3家全资、控股子公司和3家参股公司,累计投融资超过4亿元,为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电竞游戏等新兴产业发展引入了源头活水。

  银川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控”)由专门成立的西北首家金融工作局以股权为纽带,组建监管。金控平台坐拥西部(银川)担保、产业基金管理等5家公司。有了抓手,金融局一改传统金融办协调、统计的尴尬角色,变身为与金融机构交换资源、谋求合作的工作部门。

  西部(银川)担保先后与8家银行签署了零保证金合作协议,授信总额超过200亿元,累计为宁夏61家企业提供融资、债券增信等担保86.6亿元,净利6000多万元,且无一笔代偿现象,其融资扶持范围已基本覆盖宁夏所有大型民营企业。成立短短2年间,西部担保已成为西北地区首家AA+担保机构,跃居国内担保行业第一梯队,被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誉为“西担模式”:“它代表了全国担保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以往有项目需要投资,政府得追着银行,如今,银行反过来围着好项目竞相投资。”银川市一负责人说。金控平台下的产业基金管理公司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以上作为引导基金,再把各类财政补贴资金归集起来,设立21支产业引导基金,吸引了200多亿社会资本跟进,将基金规模放大到300亿元,投入到新兴产业,变零散为规模、变无偿为有偿、变一次性为持续投入,既发挥出了财政资金的引导、放大功能,也有效解决了资金分配中的寻租问题。

  截至目前,银川市金融工作局已通过债券、基金、担保等融资方式,实现域外融资300多亿元,为150多家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推动31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这些企业,犹如投融资平台上星罗棋布的点,它们高度契合,集聚发力,使银川市迅速形成了一条自上而下、结构完整的金融产业链,实现了人才与平台、财政与金融、产业与金融的高度融合,构建起对国资国企有效监管、助力产业转型的金融创新“银川模式”。

  2015年,外来金融机构来银投资落地同比增长128%;全市国有企业资产如滚雪球般激增,同比增长53%;净资产同比增长57%;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

  持续发力,让银川市经济生机勃勃、后劲十足。截至目前,银川金融业占三产比重已由17%提高到27%。通过一系列金融“组合拳”,银川既扶持了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对冲了经济下行压力,又培育出了新产业、新业态,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金融酵母,助力银川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金融酵母引发新兴产业和高端产业核聚变。

  6月28日,滨河新区智慧产业园里,智慧银川中兴大数据中心平台一期建成的2万组服务器,正实时监控、采集、存储、运行大数据。

  “数据采集、存储,只是第一步,分析后用于精细化服务和管理,培育产业、产生价值才是终极目标。”滨河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大屏幕上,试点社区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水质监测一目了然;全市20多万辆汽车的运行轨迹清晰可见,实时道路交通等情况尽收眼底。鼠标一点,市民和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办理200多项事务;通过网络医院,居民在社区“健康小屋”就可以远程在全市6家三甲医院看病;小区里的脸部识别系统,不仅对进出陌生人进行提示,还能通过人脸识别,与市民大厅相连,进行电子档案认证,实现虚拟办证……

  智慧产业园里,11家拥有智慧产业项目的企业已入住,“前店后厂”的盈利模式初具雏形。云筒环保智能垃圾处理、无人机等相关产业发展正显现集聚效应。

  而这,只是智慧城市的管窥之貌。

  未来,生活之便捷将更加妙不可言。一个手机APP就可以解决吃住用行的所有问题:足不出户,点开应用软件“刷脸”功能,就可认证信息、网上办理业务,证件快递到家;3D扫描后存储在大数据中心的穿衣尺寸、个人喜好等,可定制个性化服饰……

  智慧城市,它的限制只在于你的想象力。

  但在两年前,不少人还认为智慧城市是天方夜谭。

  仅前期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就曾让不少城市望而却步。其中不乏有大胆尝试、但最终难以为继的“烂尾工程”。

  据国内一家机构测算,地级市的智慧城市前期投资在30亿元左右,后续维护运营的投入将超过上百亿。这对于银川来说无疑“压力山大”。

  金融的“共享思维”,让美好的生活提前到来。

  2014年,银川市通过PPP模式,与中兴合资成立智慧产业公司,中兴占股10%,政府占股90%,以分期购买服务的方式,一举破解困扰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多年的投资难、共享难、运营难的问题。作为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以城市为单位进行顶层设计的智慧城市,银川市的“智慧城市”模式先后获得中国智慧城市领军奖、TMF总裁特别大奖、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奖等。

  品牌创造价值。

  “不久的将来,银川将推动智慧城市嫁接资本市场,通过上市逐步退出股权,收回成本、获取收益,再继续投放新产业、新项目,实现金融资本的闭环运作。”银川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杨锴说,完整的“借、用、管、还”于一体的投融资良性循环机制,既减轻了财政压力,降低了政府负债水平,又依托产业链衍生出更多新产业、新业态。

  通过与中兴合作,银川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4G城市网、平安城市、智慧环保等项目相继完成,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迅速崛起引发“蝴蝶效应”——

  依托大数据中心,2014年,以资本运作的方式,银川市文化产业基金拿出6000万元主办了第一届WCA世界电子竞技大赛,设立中投(银川)游戏产业10亿元并购基金,吸引游戏产业、资本向银川集聚。去年,WCA60%的股份作价8000万元,被上市公司金亚科技收购,在回收投资的同时,银川市作为WCA的永久举办地,还获得了2000万元收益和40%的股份,通过继续举办第二届WCA世界电子竞技大赛,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综合赛事平台,估值上升至5亿元,为打造世界电竞之都奠定了基础;

  电子商务开枝散叶,京东、阿里巴巴等知名电商平台落户银川,跨境电商产业园投入运营,2015年底,全市网络零售交易额60亿元,同比增长58%;

  ……

  金融创新,让银川经济实现“弯道超车”。

  今年6月,银川市获批全国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之一,“银川模式”的做法领先西部,走在全国前列。

  一年来,全国各地组团参观、考察学习“银川模式”的有上百批次。

  国内著名金融学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博士生导师朱武祥教授给出了“‘银川模式’堪为范本”的极高评价。

  银川,虽地处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打造的“金融航母”却超乎想象。(记者 沙新 连小芳 徐佳敏)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
宁夏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出炉
  合理扩增空气自动监测站   实现天地一体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