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那座“城”

01.06.2016  12:43

  固原老城门。(崔仁供 图)

  固原古城,是固原当地人心头清晰而遥远的记忆。在他们的讲述里,这座古城承载的,不是金戈铁马、兵戎相见的战火硝烟,而是云卷云舒、静水流深的寻常生活。

  难忘西(ku,音)(tuo,音)

   ■老地名:东  、西  、米粮市、钟鼓楼

  东、西是固原城里的两个老地名,“”,这两字,如今用简易输入法已无法顺利输入了。词典里解释,它为“地势低洼聚水的地方”。今年70多岁的闻先生,小时候就住在西。他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当年固原城的街巷分布和样貌。

  先从米粮市说起。米粮市为现在固原中山街,大致为现在的固原新华书店沿中山街至政府街,是当年的粮食交易集散地,类似于农贸市场。如今新华书店前的街口,当年是一座坐北朝南的钟鼓楼。以米粮市为中线,钟鼓楼以西,是西,以东,是东。米粮市地势较高,两侧呈马背状,地势渐趋地洼,逢大雨天聚水泥泞,因此取名“ ”。东、西

  住的都是农民,有院有场,秋天打碾了粮食,麦秸秆隔墙就能扔到自家后院。

  闻先生讲,“文革”初期“破四旧、立新风”时,固原多条街巷改名。那时,他正从事“耕读试点”工作,固原县政府召集更名大会,他受邀参加。这次更名,让闻先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所居住的西反其意改为了“向阳巷”。向阳巷现在已不复存在,方位在现在固原二市场中心巷以南。

  闻先生讲,自他记事起,钟鼓楼门洞之上,就只剩了土台和钟,门楼已损毁。他小时候,常和小伙伴沿土台上下,在玩耍。解放后,钟鼓楼底下的门洞两头砌了起来,用于粮库装粮。

  老固原知名的街巷还有山货街、过店街等。顾名思义,山货街是交易山货的地方,那时的山货多为柳条、竹子编的农具和生活用具。过店街则以旅店集中而得名。 

   ■老地名:小西湖、福音堂

  小西湖是固原城里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公园,近年进行了大规模修葺,往昔草木茂盛的“假山”,实则为“固原城”内城西南城墙的一段,经改造,这里恢复了城墙的风貌,青砖铺砌,古塔焉然,古意悠悠。

  年届70的田女士是城里的老住户,从小就生活在小西湖附近。田女士回忆,那是上世纪50年代,她的五叔就居住在小西湖南侧里城的西南拐角处,负责管护苗圃花木。小西湖的“湖”在城墙里边,她常带弟弟去湖上的小桥上玩。有一次,弟弟不小心跌到了湖里,虽然水不深,但浑身沾满了淤泥。她怕被大人打,就把弟弟抱到小水渠里洗了个“冷水澡”,结果弟弟回到家后高烧不止,她被大人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田女士讲,小西湖的东面不远处,原是一座教堂,一街之隔的北面,是福音堂。这里住着一位“宋牧师”,好像是英国人。有一次,田女士的父亲腿受了伤,是宋牧师给医好的。田女士说,据父亲讲,固原的西红柿种植就是宋牧师引进的。解放后过了几年,宋牧师离开了固原。如今,固原的一些人家,还存留有宋牧师离开时赠送的手表、罐子等物品。

  上世纪50年代,匈牙利专家来到固原,他们十分和善。田女士回忆说,有一次她在离家门不远的街面上玩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几颗软糖。为了能再吃到糖,以后便经常去那里玩,结果真的好几次都得到了“洋糖”,开心极了。

  福音堂所在的位置后来改为地委,宋牧师居住的小楼(一层)一度作为地委财务室使用。

  城里来的外国人

  城墙根下有人家 

   ■老地名:大南寺巷、小南寺巷

  大南寺巷、小南寺巷是固原两条颇有些年头的老巷子。固原城内城的一段残墙,就隐藏在小南寺巷几户人家的庭院里。今年75岁的崔仁家就是其中一户。

  崔仁从小的记忆便与城墙分不开。他家院落的南侧,就是内城的南城墙,是靠近南门楼的一截墙体,厚实的城墙与院落融为一体,仿佛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小院。城墙北侧的院落里,崔仁精心搭建的拱形棚架、小园里栽种的菜蔬果木、嫣然盛开的盆花,把小院装点得格外闲适。他家世代住在城墙根下,到他的孙辈这一代,已有近200年历史。

  被老人请进屋里,首先看到的是两张用于练习书法的长桌,桌面墨迹斑斑,成捆的宣纸放在桌子底下,墙上挂着老人日常所练的书法作品,《王羲之十七贴》置于桌面,透着难挡的文气。

  “小时候没啥玩头,就去城墙上转悠。”据老人回忆,他小的时候,固原城的外城墙是基本完整的,能在墙头上走一圈,内城墙已有几处中断,但大体是完整的。“那时候固原城面积挺大,但居住的人不多,虽然大家都知道墙砖结实耐用,但很少有人把墙砖据为己有。一直到‘广积粮,深挖洞’那个年代,城墙上的砖才被刨下来去修建人防工程。”

  崔仁是“原州古建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如今,固原城北的“靖朔门”“和平门”就是他在研究固原老城门的基础上,设计建造的。

  崔仁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修复固原城外城的东门,那里地势开阔,建筑物少,具备修复的条件。前几年,经各方协调,修复东门被提上了议程,崔仁很兴奋,做了大量案头工作,设计了修复图,遗憾的是最终只建了两个墩台。

  老人对固原古城的感情非常深厚,但要修复古城,耗资巨大,这让他对全部修复固原城不抱太大希望,他希望,如果有可能,就先从修复东门、西门入手——想来,如果那一天真地到来,崔仁的满腔热情和一身技艺必当派上大用场。

  今年,随着固原旧城改造的推进,崔仁家所在的小南寺巷面临拆迁,对他来说,这种世代居住在城墙根下的生活将永远成为记忆。

  后记:走访中,我们的采访对象用一段段动人的讲述、一帧帧珍贵的老照片、兴起时手绘的一张张草图,将那座已消失殆尽的古城还原给了我们,言语间流露的自豪与忧伤,眼神里交替的光亮与黯然,令人动容。我们相信,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固原人来讲,这座古城,将永远驻留在他们心里,不会消失。 (本文部分地名求证于《民国固原县志》)  (记者 闻海霞 倪会智 闫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