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夏这段历史“活”起来

23.03.2015  16:27

神秘的西夏》剧照。剧组提供       《神秘的西夏》依据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承担自治区社科重点委托项目“《神秘的西夏》史学稿本”改编,由著名导演金铁木执导,通过现代多媒体形式全面系统、生动科学地展现了西夏历史文化。用“影视记录历史”来再现和还原历史,真正使中国传统文化中西夏这一段历史“”起来,在纪录片成功推出的背后,有一个为之默默付出的原创团队。3月20日,本报专访原创团队负责人、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纪录片史学顾问之一——杜建录。
     依据最新文献剧本八易其稿      “我们9名原创团队成员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八易其稿,从最初的近30万字压缩到15万字,不断提炼,形成纪录片的情景再现本。纪录片的目的就是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精神。”杜建录说:“创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定位?因为之前,已经有过几部有关西夏方面的影片,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从中跳出来?摆脱原有框架的束缚?创作之初,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和金铁木导演多次明确提出,不做则已,要做必须是空前的!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最终拿出来比较满意的稿本,无论思想高度、还是内容的完整,都大大地超越了以往,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      稿本主要表现为内容系统、真实、丰富和完整。杜建录介绍:在创作过程中,依据最新公布的俄、中、英、日、法等国收藏的西夏文献资料,同时吸收了近20年西夏学研究成果。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多次组织专家评审,并请史金波、李范文、陈育宁等前辈学者审稿把关。      用影像还原历史让西夏不再神秘      在杜建录院长带领下,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创作团队紧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西夏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贡献,突出思想性、纪实性、生动性、艺术性,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看完这段历史,让人在热闹中得以感悟、启发。从剧本的改编到艺术加工,再从拍摄到最后演员的演出,都非常成功,让我大喜过望。可谓真实性、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每集都有十几个故事,相隔几分钟就有一个小故事。用影像来表现和还原历史,比文献记载更生动、更形象,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揭开神秘面纱,让神秘的西夏不再神秘。”      杜建录介绍,全片把党项西夏社会历史的发展,放在中国历史大视野下考察,揭示西夏在中华多民族历史发展中的贡献。政治上“以儒治国”,完成游牧部落向封建国家的转变;经济上“耕牧传国”,对河套地区灌溉农业的建设,最终奠定了对银川平原的开发;贸易上,西夏是丝绸之路重要结点;科技上,西夏的活字印本,是保留至今最早的活字印本,将我国木活字印刷整整提前了一个朝代,这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贡献;在思想上,大力推行封建制度和儒家文化,经过西夏近200年的发展,党项人全部封建化。经济一体化,思想儒家化,使西北地区和祖国内地成为紧密的整体,为元代大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汉时期,宁夏属于边塞,从西夏开始,才从经济、制度、文化方面真正与内地融为一体。纪录片更大的意义在于它的现实意义,全片紧扣‘一带一路’和中华民族文化一体多元,充分说明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杜建录说。      最早孙悟空形象来自于西夏壁画      小说《西游记》讲,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杜建录曝料:事实上,最早的孙悟空形象来自于西夏壁画。和明代吴承恩那部文字演绎的长篇小说不同的是,这是一部由工笔描绘的连环壁画。时间上要比吴承恩著的《西游记》早300年。      这些壁画分别绘于甘肃安西县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的古老墙壁上,它们唯妙唯肖地展现了玄奘大师和猴行者西行求法和取经东归的传奇经历,这是自宋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后最早出现的孙悟空和唐僧的绘画艺术形象,小说《西游记》中的相关描述基本上脱胎于西夏壁画的绘画形象,西夏壁画要比《西游记》早300年。      为什么西夏人也会像中原汉族一样热衷于传播唐僧取经的故事?杜建录说,一是西夏本来就是佛国,自元昊立国后,就推行崇拜佛教的政策,举国上下有着对佛教深厚的感情依赖。历史上高僧取经的故事自然也被西夏人所推崇。二是河西地区是丝绸之路的中枢,是佛教文化传入内地的必经之路。汉代以来,西行求法和东渐弘法活动延续了将近千年,这里的民众经过长期的文化浸润,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对佛祖、菩萨的敬仰之心,他们根据自己的生产生活经验,通过图像形式对佛教的因果报应和劝善惩恶思想做出生动的阐释。唐僧取经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故事。(记者 陈秀梅)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