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乡村系住乡愁 托起梦想

24.09.2016  12:01

让美丽乡村系住乡愁 托起梦想

——宁夏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金风送爽稻花香,美丽乡村正宜人。从六盘山下到黄河岸边,一排排错落有致的砖瓦房,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民风墙”,一个个邻里称赞的“乡村好人家”,一处处欢歌笑语的农民文化大院,一座座承载乡愁记忆的民俗文化馆,铺展出气象万千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美丽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文明乡风,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广泛开展文明单位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扮靓美丽乡村、美丽宁夏,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品行,过上美的生活。

  2014年8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在宁夏召开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宁夏做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乡风民风美起来

  红榜表扬,蓝榜鼓励,黄榜亮丑。银川市以《村民道德公约》为依据,打造“道德红黄榜”,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传统美德。

  有了“红黄蓝”道德榜单,村民们变得谦让了,为鸡毛蒜皮的事争执的少了,互相谅解和帮忙的多了,家家户户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月村里一张榜,大家都暗地里对照,铆着劲儿地争上红榜,村民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在习惯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乡风乡俗焕然一新。

  告别陋习,树立新风。石嘴山市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普及入手,开展移风易俗和行为养成教育、善行义举和美德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知礼节、知荣辱,自觉地学礼仪、尊礼仪、用礼仪,自觉地摒弃不文明陋习,在移风易俗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固原市着力发掘凡人善举,评选“固原好人”, 最美婆媳、最美村民、最美乡村医生等“最美人物”层出不穷,先后有1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1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1人荣获“感动宁夏人物”称号。在村镇、社区设立“道德讲堂”,让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身边好人现身说法,传递道德正能量。

  家风好,则民风淳。中卫市深入开展“兴家风、正民风”活动,广泛征集好家风、挖掘好家风、晾晒好家风,先后培育、征集好家训家规254篇、家风故事127个。家训家规承载的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村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催生了舍身一跳勇救落水三母女的徐传红,用退休金开起3家免费“老饭桌”的刘在环,身残志坚带动残疾村民共走致富路的倪岩。

  守望相助,风醇物厚。每年9月是宁夏的民族团结月。近日,在吴忠市利通区上桥镇牛家坊村,连续举办了十多年的邻里节如期举行,乡亲们端出自己亲手烹饪的菜肴让邻里分享品尝。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进群众心灵,吴忠市竖起1600多面“民风墙”以及20万平方米“文化墙”,打造106个主题广场,覆盖了所有行政村。“这小小的一面墙,既美化了村容村貌,又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村民们遵守村规民约,比村干部的说教管用多了。”盐池县古峰庄村村委会主任张玉东说。

  诚信是“”,助推扶贫。盐池县把群众多年传承的“诚信”品质,为“有形”资产进行抵押,撬动金融机构贷款,不仅破解了贷款难题,更带动了民风建设。8年前,王乐井乡曾记畔村村民张孝日子过得揭不开锅,就连为父亲送终都拿不出一分钱。他从互助项目资金中贷款1000元,开始了养殖滩羊,并按时连本带息地还了款。由于“好借好还”的信誉,他每年都能再次贷到款用于扩大养殖业,目前他家羊只存栏400余只,位居全村第一。张孝感慨:“诚信就是金钱呀!”如今,盐池县培育了村级互助资金、“千村信贷”“双到资金”等“金融扶贫”模式,形成了农民脱贫、产业发展、银行获利的共赢效应。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人居环境美起来

  错落有致的民居院落,干净整洁的村组道路,随处可见的亭台楼榭,四季相伴的碧水蓝天,成为宁夏农村居民生活的幸福“元素”。

  近年来,宁夏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织实施了“塞上农民新居”“优美环境、洁净城乡”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各级财政累计投入200多亿元,对70%的小城镇、40%的村庄实施了建设改造,新建改造3600多个村庄、60多万户农房,50%的乡镇实现了燃气进村入户,200多万农民群众从中受益,享受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此外,完成农村造林绿化35.8万亩,植树500多万株,安装路灯15万多盏,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和谐乡风塑造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银川市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城乡绿化等工程,广泛开展农村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治理活动和改路、改水、改电、改房和改厕工作,完善村容环卫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中卫市在农村实施“以克论净”深度保洁机制,通过每天“三清扫”“三保洁”,实现地表垃圾不超过3处/百米,停留时间不超过30分钟,路面尘土不超过30克/平方米。沙坡头区柔远镇高营村村民任学玲说:“我们村通上了环保的天然气,冬天用壁挂炉取暖,又暖和又干净,比住城里还舒服。

  平罗县对农村垃圾实行“户投、村收、镇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处理率达70%。该县还实现了房前屋后、村里村外、道旁河边绿化,村中有绿地,村外有环村林带。“臭水沟变成了清水河,感觉空气都是甜的。”平罗县高庄乡同进村村民马永军说。

  以文化人系住乡愁,文化生活美起来

  乡村之美,美在绵远流长的乡愁记忆。利通区牛家坊村建立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收藏了犁、耙、石斧、大马车、背篼、煤油灯、手风箱等1万多件民间生产生活用具,为村里人留下了曾经的念想。同心县汪家塬村不仅设立了农耕民俗文化展示馆、光荣历史陈列室和文化宣传长廊,还专门编撰30余万字的村志,让后来人不忘本、不忘根。青铜峡市举办稻花乡里文化艺术节,吸引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望山”“看水”,体验风光迤逦的乡村慢生活,品味古朴厚重的农耕文化。

  乡村之美,美在细腻无声的文化浸润。银川市不断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所有的乡镇设立了文化站,在行政村普遍建设了文化活动场所,打造了120个示范性农民文化大院,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广场节目“天天演”、数字电影“天天看”、广场舞蹈“天天跳”、百姓讲堂“周周讲”。石嘴山市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组织村民开展节日民俗和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秦腔、社火、文艺演出、体育健身、书画摄影、劳动技能比赛。吴忠市拍摄《你好,康桂英》等200多部主旋律微电影,把1000余场次文艺巡演送到千家万户。原州区杨郎村利用赫光纪念馆,在村部设立了“红色讲堂”,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家园。隆德县在乡村设立“慢读书吧”,营造幽雅温馨的阅读环境。泾源县美丽乡村“”字系列文化墙,画出村民心目中“”字的各种寓意;“24节气”文化墙,展示了村民淳朴的节气观和对乡间劳作的热爱。

  今年9月4日至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宁考察期间指示,对宁夏606个未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贫困村给予支持,在全国率先实现以省为单位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为此,9月22日,宁夏启动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及文化扶贫工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成9个调研小组赴9县(区)对606个贫困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情况逐村进行摸底排查,为下一步项目实施做好准备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前,宁夏将完成110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和100个农民文化大院工程建设。2017年10月前完成606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记者 龚其云 凌雁)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