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发展成为更多企业共识

31.05.2017  20:40

闲暇时聊天,听同事说起了前两天采访中的见闻。

话起两家企业:

一为大地循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宁夏循环经济搞得最好的企业”,大地公司“坚持走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创新模式”的发展历程,让前去参观的记者唏嘘不已。

另一是为宁夏日盛高新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两年前,公司“自绝退路”,先后将“年产值近10亿元的生产线全部淘汰”,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真的么?

听多了企业为逃避环保责任而弄虚作假、偷排偷放的新闻,类似的消息,还真是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作为大地公司旗下子公司之一,神州轮胎有限公司利用集团公司富余的电能和蒸汽;未来,他们还将实现橡胶、炭黑和钢帘线80%的原材料自产,基本实现轮胎生产闭环的循环经济。

这背后,是满满当当的利益获得:2016年神州轮胎销售突破100万套,远销51个国家;国内市场已有78家一级客户,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再说日盛。往日,他们也曾斥巨资治理废水、废渣,也曾因效果不佳被媒体曝光、被环保部门责令停产整顿,但困境依旧。转机出现在公司借助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自绝退路”后。2015年,公司关停淘汰投资2亿多元的生产线;随后,再次淘汰年产值近10亿元的生产线,转而投资55.8亿元建设精细化工循环化产业链项目。“断腕求生”的背后,则是如今日盛主导产品ADC发泡剂等占国内市场份额60%,并出口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行业龙头。

上述事实,论及的都是“循环经济”,但其实映射的,正是当下最为流行的几个字:“绿色发展”。

早在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时,就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时至今日,“绿色发展”“美丽宁夏”等,早已成为人们口中耳熟能详的词语。不管大地,还是日盛,其实都是当下践行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正因为他们知道“绿色”的妙用,明晰“循环”背后的利益得失,了解环境保护对于企业的利弊,才会有如此选择,也才能获得更为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但问题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大多数企业都能做到如此。很多企业仍然紧盯短期效益,忽视自身的环保责任,宁可在偷排偷放、伪造数据等方面弄虚作假,也不愿意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个中原因不一而足,但无疑,观念滞后成因很大。

要让绿色发展成为更多企业的共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当然不能仅仅靠企业的自觉——类似大地、日盛这样依靠技术创新、循环技术利用等尝到甜头,愿意主动走绿色发展的企业,目前来看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是要靠执法的强劲有力,来遏制一些地方和企业的环境违法冲动:比如,一些地方本着对GDP的追求,而对高污染高排放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再比如,一些企业无视法律法规,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期间仍违规施工,偷偷排放,“宁交罚款,不治污染”等。

还是那句话,只有对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严惩,对损害生态环境的官员严厉追责,用严格的法规制度让绿色发展成为更多人、更多企业的选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才能成为惠及民生大众的美好现实。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部、自然资源部检查利通区水流产权确权工作 水利厅
沙坡头区多部门观摩学习水利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
 沙坡头区多部门观摩学习水利改革、现代化生态灌区建水利厅
潘军部署指导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2019年改革发展
 潘军部署指导宁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局2019年改革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