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移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06.06.2015  13:27

  随着鲜花种植、肉兔养殖、奶牛托管、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兴庆区月牙湖乡的新移民年人均纯收入正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这里的13000多名移民的生活正在经历着巨变。兴庆区月牙湖乡巧释“致富经”,用多种方法引导移民创收,一系列的做法都为了一个目的——

  日前,记者来到在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移民新村看到,宽阔的马路两旁商铺林立,各类商品因应有尽有,广场上台球、套圈、歌舞演出,吸引着大家驻足观看休闲娱乐。透过这一幕幕场景,可以看到月牙湖乡的移民们因为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发生着巨大变化,幸福指数也在一天天提高。

   勤劳双手铺就致富路

  “与住在山里相比,住在这里的条件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宽阔的水泥路、明亮的路灯,这些让住在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五村的村民马学保感慨不已。作为今年5月新移民中的一员,他对未来的生活满是憧憬,随着今年5月新一批的移民搬迁入住,兴庆区“十二五”移民安置任务即将接近尾声。马学保说:“现在种花、进工厂或者外出务工都行,政府给了好几条路,让人不知道该咋办。”这是马学保的“幸福烦恼”。 

  家住月牙湖乡小塘村的田江明是一名老移民,他在宁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园里承包了8栋日光温室。他告诉记者:“原来我种粮食,一年也就挣个七八千元。”改种花卉以后,他的收入翻了近十倍。宁夏西月花卉科技示范园负责人田凤江告诉记者:“一栋温室一年可以收两次,一次能卖5000元左右,八栋温室一年收入就是近八万元。”据了解,该公司除了将土地流转费用补偿给征地农民外,还以每天80元的工资招收失地农民务工,目前花卉基地有固定员工16人,每人每月能获得2400元的固定收入。园区建设至今,临时用工招聘已达到3000人次,有力解决了当地移民的就业问题。 

  兴庆区移民办主任丁万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4年该乡老移民劳动力达4000人,大部分都外出务工。按每人每年劳务收入1.5万元算,这些劳动力每年可创收6000万元。

  自己当老板致富不求人

  然而,如今在兴庆区月牙湖乡,当地的许多移民早已不满足于出门务工赚钱,而是选择在家门口开店,自己当小老板。家住月牙湖乡滨河家园四村的马彩霞凭借打工时学的厨艺,在集市上卖起酱肉,一天收入二三百元,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负担着两个弟弟的部分学费。 

  与马彩霞的铺位一街之隔的田小花早已成为了当地的“大老板”。田小花一边收拾自己的小饭馆,一边盘算着上午的收入。她告诉记者:“饭馆每天的营业额有2000元,一个月就是六七万元。”2012年,田小花买下了120平米的商铺开餐厅,不到两年时间,她又花50万元买下了隔壁三层楼的营业房开了烧烤店。在滨河家园,像马彩霞、田小花这样有创业想法的移民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已有400多户移民实现了自主创业。 

  兴庆区月牙湖乡乡长孔铮告诉记者,目前,月牙湖乡已建成并投运210套、2万平方米商业网点和占地12亩的社区农贸市场,引导移民创办家庭商铺。入驻商业网点的农家粮油蔬菜店、农资店有100多家,不仅满足了移民日常生活需求,也成为移民创业致富的新平台。     

   庭院经济让人人就业

  如何解决妇女和老人的就业问题一度让月牙湖乡各级政府头痛不已。“我们一搬来,政府就给我们找到了出路,留守的老人和妇女在家养兔子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新移民姬勤莲对记者说道。随着庭院经济、经果林经济的发展,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针对妇女、老人外出就业困难的特点,兴庆区于2014年引进了宁夏爱飞翔畜牧业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在月牙湖乡发展清真兔产业,公司和移民签订养殖协议,由移民饲养肉兔,公司负责统一发放兔种、提供饲料、进行防疫,并按照市场价统一采购,将农户的风险降到最低,

  移民在庭院内利用立体空间养殖肉兔就可赚钱。“企业提供统一的饲养和繁育技术并进行收购加工,解决了老人和妇女就业的问题。”兴庆区移民办主任丁万福告诉记者,月牙湖乡还通过“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方式,成功推广种植了1000亩红树莓,进一步解决50岁以上人群就业问题。

  兴庆区月牙湖乡乡长孔铮说:“通过发展特色产业,2014年老移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大约在7400元,新移民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在6500元左右。”此外,移民群众还享受到国家政策性补贴、低保救助、危房改造、粮食直补等各类补贴,兴庆区移民的生活将一步步迈向小康。      

  记者  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