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关注:让社会救助的阳光温暖每个角落

27.05.2017  07:12

  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保障作用,是当前扎实推进宁夏回族自治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支撑。5月23日至24日,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宁夏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报告,并专题询问社会救助相关工作。在审议和专题询问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密织牢编社会救助兜底网、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的庄严承诺,一张充满希望的幸福“路线图”正在徐徐铺开。

  人大专题询问社会救助重点难点工作:

   如何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

  5月24日,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社会救助工作,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针对社会救助的重点难点工作,与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了深度对话。

   一问

  财力如何保障“两线合一”?

  陈建军委员问,2016年中央扶贫开发会议提出要推行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在宁夏脱贫攻坚任务中城乡低保的财政保障当前是否可以承受、未来能否持续?自治区采取哪些措施,确保“两线合一”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这个问题我肯定地回答:当前是可以承受的,未来能够持续。”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李守银回答。

  李守银说,随着宁夏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财政实力将会不断增强,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也将会不断增加。三年来中央财政给宁夏的城乡低保补助资金32.1亿元,年均增长12.2%;自治区财政从地方财力中,三年共安排城乡低保补助资金11.6亿元,年均增长20.7%。三年自治区财政共累计拨付城乡低保资金43.7亿元,年均增长14.5%。今后随着自治区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将会有部分脱贫户按规定要逐年退出保障范围,节支的低保资金会有余力向“三无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重点对象倾斜,兜底性的脱贫保障能力会更强。

  李守银说,从2016年4月1日起,自治区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了人均3150元/年,这个标准高出了国家扶贫标准295元(全国扶贫标准是家庭人均2855元/年),就实现了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目前,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纳入农村低保的有13.7万人,占全区农村低保对象总数的33%。为确保“两线合一”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自治区财政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认真测算低保资金需求量。将低保资金足额纳入年度预算,并明确自治区、市、县(区)各级责任,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兜底性脱贫,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到2020年全区58.12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落实好农村“三无人员”等特殊困难人员集中或分散供养。解决好建档立卡户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并做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三是加强城乡低保监督管理。将低保标准、补差水平、按户施保、分类施保、机构建设、资金投入等纳入绩效考评,落实以奖代补政策。

   二问

  教育救助将如何作为?

  “调研中我们发现,教育是阻断贫困代代相传、‘拔穷根’的治本之策。请问教育厅,这几年自治区在教育救助方面的成效如何?下一步推进的措施有哪些?” 姚文明委员问。

  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撒承贤说,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从2007到2016年十年间,全区各学段(包括义务教育)累计资助学生达1031万人次,投入资金达73.62亿元,受助人数增长了1.36倍,资金投入增长了10.32倍;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回收率达到99.98%以上,连续8年名列全国第一;营养改善计划是宁夏教育救助的亮点,此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南部山区学生的营养状况,现已连续6年实现营养餐食品安全和资金运行“零事故”,并且是全国唯一设立教师陪餐专项资金的省份。

  “今年,我们要进一步开展‘贫困学生资助惠民行动’,在巩固完善现有学生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继续免除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将固原地区中职学生免除住宿费书本费增补生活补助费范围扩大到山区九县区,对全区幼儿园在园建档立卡家庭贫困户适龄儿童实施‘一免一补’,对宁夏高校招收的本区生源的农林、师范专业高职学生及其他专业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高职学生减免学费,切实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上得起学并顺利完成学业。”撒承贤说。

   三问

  贫困患者怎样才不会因病致贫?

  王珍委员提出,有些困难群众长期患重病却无力承担刚性支出的医疗费用,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是社会救助的难点和薄弱环节,面对这些问题,卫生部门有什么可行措施?

  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马秀珍表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指导意见》,2013年起,宁夏建立起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并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对于发生急危重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确实无力支付相应费用的患者进行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以来,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4年来,中央财政和自治区级财政安排宁夏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共4286万元,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共救助患者4963人,核拨基金2754.8万元。

  “在疾病应急救助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身份不明确患者,也就是患者无家属、无钱、无身份证明的‘三无病人’,按照疾病应急救助的相关要求,患者需要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相关证明,‘三无病人’在身份认定上存在困难。还有一些身份明确、但无力支付医疗费的病人,按照医疗救助程序需要患者提供民政部门发放的‘五保户’或‘低保家庭’证明,但是申报、审核基金过程中,很多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患者既不是‘五保户’也不是‘低保家庭’。”马秀珍说,针对这些问题,去年年底,自治区卫生计生委组织召开了由卫生、财政、人社、民政、公安组成的自治区疾病应急领导小组会议,并联合五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疾病应急救助工作的通知》,对救助对象身份确认和审核程序进一步予以明确和简化:

  针对身份不明确患者的认定方面,患者经救治后死亡且无法核实身份的,由医疗机构所在地的派出所出具相应证明;患者经救治后,身体已康复但神智不清,医院无法核实身份的,将患者交由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机构管理,由其出具相应证明,这些患者发生相关医疗费用,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支付。

  针对身份明确、但无力支付患者的认定方面:对持有民政部门核发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流浪乞讨等证明,这部分人员由医院所在地民政部门集中审核认定,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100%给予救助;对医疗费用额度较大,但未有民政部门核发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流浪乞讨等证明的患者,只要持有患者居住地村(居)委会出具并经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审核盖章确认的收入低下、基本生活困难证明,这部分患者所发生的医疗欠费,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按90%的比例给予救助;对外来务工等区外户籍患者,能够提供户籍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的城乡低保等证明资料的,或者只能提供务工单位或居住地村(居)委会确认的困难证明,可认定为无力支付患者,其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分别由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按100%或90%的比例给予救助。

   四问

  如何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题?

  “住房问题是最大民生,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面对吕新萍委员提出的如何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的问题,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杨玉经说,2014年国务院《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发布以来,宁夏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要求,连续多年将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窑危房改造作为必须完成的民生实事,列入全区民生工作计划。先后出台《关于做好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宁夏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住房救助标准、程序、路径、方式、要求等进行全面明确,着力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住房保障体系,为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2016年底,全区共建设公租房、廉租房18.58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46万户,实施农村危窑危房改造40.5万户,帮助59万户近170万城乡住房困难群众圆了“住房梦”。

  在分房过程中,自治区住建厅紧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农村分散供养人员等重点人群,建立住建、民政、社保、公安、扶贫、残联等多部门参与的联动审核模式,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信息化系统建设,精准确定救助对象,严格准入、退出机制,实行阳光分配管理,让更多住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目前全区通过实物配租、发放租赁补贴等方式对9.9万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通过原地翻建、集中新建、异地迁建等方式对2.79万户农村分散供养人员实施了危房改造,确保“应救尽救”“应保尽保”。

  2016年,国家暂停新建公租房,然而宁夏仍有4.42万农村贫困户危房等改造任务,宁夏城乡住房救助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对此,杨玉经表示,下一步,在城市住房保障方面,将积极推行分类救助,在建立常态化调查摸排机制、及时掌握住房救助家庭条件变化基础上,根据救助对象生活困难程度分成不同档次,制定不同的租金补贴标准,对特别困难的家庭进行租金减免。在农村危房改造方面,将积极与精准扶贫相衔接,借助中央将危房改造补助标准由户均0.85万元提高到1.4万元的有利时机,根据农村困难群众危房程度,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原址翻建一批、移民安置一批、补偿退出一批、扩面安置一批、周转安置一批、加固改造一批,全面完成改造任务,确保让困难群众充分享受到发展成果。

   五问

  就业救助如何发挥“造血”功能?

  “在调研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宁夏救助工作正在从‘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救助转变,在就业救助方面,我们还将有哪些举措?” 李建华委员问。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冯志强说,就业救助是典型的“造血”式救助,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低保等困难家庭的困难,而且能够在社会上树立起勤劳致富的正向文化,引导更多的贫困劳动者通过就业增收。

  2014年至2016年,全区共开发购买公益性岗位1.65万个,为13.7万“4050”灵活就业人员发放社保补贴3.65亿元,使2341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帮助3267名困难人员就业。今年,自治区又开发7000个公益性岗位,比往年增加一倍,其中安排3500个岗位专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同时不断加大对困难群体创业扶持,将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额度统一提高到10万元,对贫困家庭应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连续经营1年以上的,一次性给予6000元补贴;建立符合困难群众实际的三户或五户联保贷款机制,降低贷款门槛,切实解决他们的创业融资难题。仅2016年,就为1053名困难人员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385万元,帮助实现创业。围绕宁夏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产业多渠道开发岗位,不断加强跨区域劳务协作,引导困难家庭人员外出务工,实现增收脱贫。2014年至2016年,全区累计有216.6万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劳务收入184.4亿元。

  冯志强表示,下一步,自治区人社厅将提请自治区政府修订完善支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通过扩大贷款群体、降低贷款门槛等措施,切实帮助包括困难家庭人员在内的各类劳动者投身创业;进一步加大对零就业家庭人员、困难企业下岗职工等困难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困难群众的培训援助力度,实现有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强对困难家庭劳动力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实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计划,通过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对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家庭、低保家庭人员实行托底安置,尤其要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公益性岗位安置力度,提供免费岗位援助服务,实现就业脱贫的目标。(记者 尚陵彬)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