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10.03.2015  12:46
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如何使其被人们广泛认可和接受,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新乡涌现出包括史来贺、郑永和、吴金印、刘志华在内的一大批先进人物与群体。通过对新乡先进群体现象的研究,我们发现,培育和树立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英模人物,借助于他们的人格魅力,在全社会形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氛围,是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解决“信不信”与“服不服”的难题
        在新乡先进群体身上,人们看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群像,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公仆情怀,不怕困难、苦干实干、廉洁奉公的公仆精神。这些形象和精神,成为了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的证明,深刻解决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信不可信的问题。 
        史来贺说:“如果不能使人民生活越来越好,那就是没有尽到共产党员的责任!”吴金印率领狮豹头公社的干部群众向石缝要土,在荒山造田,15年造地2400亩,植树20多万株,他说:“老百姓养鸡为下蛋,养猪为过年,养狗为看家护院,养我们干部为了啥?”范海涛任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以后,先后投资2亿多元,为全村351户村民无偿建设了“别墅”、建材市场、农贸市场、社区养老院,妥善解决盖房难、增收难、养老难的农村“三大难”问题。他说:“我做的一切不图回报,只为群众能说共产党好。” 
        就是由这一件件实事,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让人民群众深刻地感受到鲜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决“有没有用”和“认同不认同”的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
        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认真回答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就是要通过先进人物的事迹影响人民群众,带动人民群众坚定对党的理想信念,并发挥先进典型的“名片效应”,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解决“实不实”的难题
        新乡的新老典型对党的政策的把握和运用,对党的宗旨的践行,都让老百姓看到希望,对党充满信心,从而坚定了对党的信仰。在他们的影响和带动下,人民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这就是要解决思想领域“实不实”的问题。解决“实不实”的难题首先得有实践载体,通过实践载体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只有在“”与“”中体现“”,才能于细微处践行核心价值观。新乡市委在全市开展“文明知行五个一”活动,以“每天送一个微笑、每周行一件善事、每月读一本好书、每季陪一天父母、每年做一项公益”的具体行动化巨为细,从而促进了市民的核心价值观养成。在农村开展“美丽乡村、美好乡风、美满家庭、美善人生”为主要内容的“四美”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北京社科院)
        黄相怀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