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草书是一朵奇葩

23.03.2015  19:16

   原题为: 西夏文草书:也是书苑的一朵奇葩

   史金波基本摸清西夏文草书的规律,

   辨认、解读、深入研究西夏文资料的难题有望破解

  3月23日,10集大型纪录片《神秘的西夏》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在此之际,北京传来好消息:西夏文草书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社科院西夏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教授向记者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

内蒙古黑水城遗址出土西夏文草书相面图

内蒙古黑水城遗址出土西夏文草书药方

  难认、难读、难写的西夏文已经让许多学者望而生畏,而字迹简化、潦草、龙飞凤舞、多有连笔的西夏文草书就更令人头疼了。如今,这个困扰西夏学学者多年的难题有望破解:中国社科院西夏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西夏学专家史金波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已经基本摸清西夏文草书的特点和规律,他本人也以此解读了大量西夏文草书文献。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为汉字所独有。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都形成了众多的流派,出现了大量的名家,并且拥有无数令人珍爱的精品。其实,在1000年前仿汉字创造、且在西夏及周边地区使用长达四五百年的西夏文,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也形成了楷书、行书、草书等各具特色的书体,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书法艺术。

  西夏文创制于11世纪,虽然没有汉字悠久,但使用范围、使用时间,在封建割据政权中都是颇为引人注目的。近些年,随着大量流失海外的西夏文文献在国内陆续出版,有越来越多的中外学者有机会一睹西夏文文献的风采。目前存世的西夏文文献,有印本,也有写本,除了规整的印刷品和手写的西夏文楷书外,还有许多是西夏文草书。其中许多是因快速记事的需要和书写的方便而形成的,这些颇具“生活化”的文字资料,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具有不可多得的研究价值。据史金波介绍,在俄藏黑水城文献中,学术价值最高、数量最多的是写本,其中草书又占有很大比例。但是,这些字迹潦草、连笔、简笔较多的文字,也为后代的学者辨析它们留下一个不小的难题。不搬开这个“拦路虎”,西夏学研究就很难深入。

  史金波很早就致力于西夏文草书的研究了,而且颇有心得,他的研究在两年前就引起了记者的关注。近日,他系统地向本报记者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为此,他还撰写了《西夏文草书的地位和价值》的文章。此外,他还在银川举办的西夏学学习班上向学员进行了系统的讲授。

  史金波的研究表明,曾与北宋、南宋、辽、金先后鼎足而立的西夏王朝,不仅借鉴汉字的造字方法创造了西夏文,而且其草书使用非常广泛。

  [1]  [2]  下一页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