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特色养殖拓宽精准脱贫路

17.11.2016  16:03
          11月16日一大早,西夏区兴泾镇兴盛村一组村民马社香早早起床,收拾好羊棚,等待西夏区扶贫帮扶干部和爱心企业送来“扶贫羊”。

  10亩地和8只羊,是马社香一家三口赖以生存的资本。由于老伴去世,自己还要照顾有精神疾病的儿子和11岁的孙子,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去年,马社香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700多元,孙子想像其他孩子一样买点高级文具,她都捉襟见肘。“现在政策真是好,今天政府要来送羊,脱贫致富有盼头了。”站在家门口,向贫困宣战的欢乐写在马社香的脸上。

  当天上午10时,装着6只“扶贫羊”的货车小心翼翼驶向兴盛村。“来啦来啦。”听见村民的呼喊,马社香迫不及待地仰着头、眯着眼向路边望去。“想也不敢想能免费送给我家羊,谢谢政府的关心。”马社香拉着西夏区扶贫帮扶干部杨爱军的手迟迟不肯松开。“专门选的已经怀孕的羊,过不了几个月就能产羔见效,年底您家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能达到4000元左右,就能脱贫了,可以说,这些羊就是一棵摇钱树。”杨爱军的话让马社香充满盼头。

  其实,马社香的例子只是西夏区精准扶贫道路上的一个缩影,自扶贫集结号吹响以来,西夏区研究印发了《西夏区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方案》《贫困户脱贫双到扶贫方案》,采取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村及一个贫困户,科级干部结对帮扶一个贫困户,所在镇(街)干部(职工)包干托底的方式,开展35名县级干部,288名科级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

  “不搞大水漫灌”,扶真贫是扶贫的原则,为了做好这项工作,西夏区党员干部们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杨爱军就是其中一员。为获得制定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计划第一手资料,杨爱军通过走组串户,深入村民家中调查,摸清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后,很快与村里干部进行磋商,理清帮扶清单,联系爱心企业,根据每家每户的特点,定制养殖、劳务输出等不同的脱贫计划。“这次给贫困户送来母羊,主要目的就是增强他们的自我造血功能,发挥自身劳动能力来脱贫,不能靠救助、救济,那样脱贫不是真正的脱贫。”杨爱军告诉记者。

  “咯咯咯……”临近中午,刚走进银川泾河特禽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门,就听见一阵清脆的叫声。只见村民杨喜明一手拿着饲料袋,一手将饲料均匀地洒在鸡笼的料槽里,嘴里不住地念叨着:“别抢啊,都有份儿”。用老杨的话说,自打开始养鸡,他不仅当上了“鸡官”,还坐上合作社这条大船发了“”财,准备奔小康了。

  杨喜明的妻子身患残疾,因为妻子身边离不开人,自己又没手艺,便成了村里的“老大难”户。经过走访,泾河村干部发现不少村民有养殖禽畜的传统,随后便通过贫困户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以“托管代养+年底分红”的形式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我是建档立卡户,将残联一次性发放的建档立卡扶贫专项资金3000元作为自筹资金入股,每年分红4000元左右,现在又在合作社打工帮忙,一年下来能挣20000元。”杨喜明喜滋滋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以来,西夏区通过种养殖合作社包扶、劳务输出、农村电商、金融扶贫等措施,扎实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完成2016年底617人脱贫任务,2017年完成全部323户1228人脱贫任务及一个贫困村(同阳新村)的脱贫任务目标。

(银川日报 肖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