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王飞“送穷”记

05.02.2018  04:33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的民间风俗。

  2017年,农历丁酉新年大年初五,盐池县花马池镇佟记圈村村民王飞逢人就说自己要把穷“”走。

  “送穷,对我来说就是送掉过去的“穷懒乏”思想。”他说。

  当年,王飞彻底脱了贫。

  前不久,王飞作为花马池镇的脱贫致富典型,成为盐池县“感恩奋进·我的脱贫故事”主题“百姓宣讲团”9名成员之一,在全县8个乡镇巡回宣讲了自己的脱贫故事。

  “党的政策好,但人也要勤快,只要肯干,穷不下来……”王飞在宣讲中斩钉截铁地说。

  2016年以前,王飞还是个让很多村干部头疼的“懒散户”。“家里虽然有18亩地,养了些羊,但因为他比较散慢,日子过得相当清贫。”村支书王向东说。

  佟记圈村是全国文明村,2015年人均纯收入近万元,是盐池县相对富裕的一个村子。2016年,全村剩余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王飞家是其中一户。

  佟记圈村党支部扶贫先扶志,通过安排干部一对一帮扶、设定扶贫目标、规划脱贫计划等多种方式,逐步拔除贫困户心中的“穷根”,唤醒村民沉睡的“致富梦”。

  为了让王飞早日脱贫,佟记圈村采取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定点帮扶措施,但是王飞依旧抱着“有吃既安”的思想,不愿行动起来。

  2016年,王飞的大女儿考上了宁夏师范学院,村干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上门轮番做他的思想工作。“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要有来源,上初中的儿子也要供出来……不好好干咋行!。”王飞在村干部的“软磨硬泡”下,这才下定决心脱贫摘帽。

  看到王飞的思想扭转过来,王向东趁热打铁,制订了对王飞家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王飞通过村互助资金贷款5万元,引进了30多只基础母滩羊搞起了养殖,一年下来,滚动发展到了80余只,还把18亩地全部种了饲草料。

  尝到勤劳致富的甜头后,2017年6月,王飞通过评级授信,向盐池县农村信用联社贷了1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又引进了100多只羊,达到了200多只的养殖规模。年底一算账,王飞“高标准”脱了贫。

  “毛收入15万元左右,剔除饲草料和贷款,预计纯收入6万多元。”王飞喜滋滋地说。

  王向东说:“王飞越干越勤快,不仅种地、养羊,揽下了村里给树浇水的活,还动手盖起了两座标准化养殖圈棚。

  手头宽裕了,王飞不再为两个孩子的学费发愁,去年,家里添置了一辆皮卡车和一台饲草粉碎机,盖起了大瓦房。

  靠村互助资金扶持起步,两年时间就快速脱贫,中央党校、新疆等部门和地区的考察团探访金融扶贫盐池县实践时,都曾到过王飞家中观摩,并为他的脱贫故事点赞。2017年年底,王飞接受了多家媒体的采访,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典型。(记者  杨之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