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证明:请开具证明你妈是你妈

08.04.2015  16:19
  “该怎么证明我妈是我妈!”这是北京市民陈先生的一句感慨。听起来有些好笑,却是他的真实遭遇。

  陈先生一家三口准备出境旅游,需要明确一位亲人为紧急联络人,于是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可问题来了,需要书面证明他和他母亲是母子关系。可陈先生在北京的户口簿,只显示自己和老婆孩子的信息,而父母在江西老家的户口簿,早就没有了陈先生的信息。在陈先生为此感到头大时,有人指了一条道:到父母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可以开这个证明。先别说派出所能不能顺利开出这个证明,光想到为这个证明要跑上近千公里,陈先生就头疼恼火:“证明我妈是我妈,怎么就这么不容易?”而更令陈先生窝火的是,这一难题的解决,最终得益于向旅行社交了60元钱,就不需要再去证明他妈就是他妈了。

  陈先生的遭遇,并非孤例,很多人在办事过程中遇到过类似令人啼笑皆非的证明:要证明你爸是你爸,要证明你没犯过罪,要证明你没结过婚,要证明你没有要过孩子,要证明你没买过房……这样那样的证明,有的听起来莫名其妙,办起来更让人东奔西跑还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证明?近日,本报在《关注改革“最后一公里”·聚焦社区治理》的报道中一针见血:证明过多过滥,除了审批事项太多外,还因为原本应由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核实,但同级职能部门之间却互相推诿。说白了,就是要审批的事项很多,可谁也不愿担责。笔者办事就曾遇到过“部门A说需要部门B的证明,而部门B说没有部门A的证明我用什么来证明”,就像是你要给我蛋,才能孵出鸡,而我说你要给我鸡,才能生下蛋。这样的僵局,往往托人能打破。

  然而当我们对一些证明感到不可理解,去问工作人员为什么要这个证明,得到回答往往是“就是这么规定的”。诚然,必要的证明是应该的,但花点钱、找找人就行,或者在没有知情权的社区盖个章也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其实不少证明并非非要不可。因此,各级政府部门有必要结合简政放权的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地对需要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事项进行梳理,能免的就免、能简的就简,从源头上减少对证明的需求。

  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化为现代社会治理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和便利。解决证明过多过滥问题,当务之急需要打破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一定的规则和权限设置,让公民基本情况实现共享。这样,老百姓就不会再为各种证明四处跑腿,更不会出现“需要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

  事例一:
  老人家门口摔伤 让社区证明是意外
  我们又没在现场,咋开?
  先找目击者证明,社区再证明其是常住居民,变通地开了一张证明。

  几天前,60岁的陈滨生一瘸一拐地走进安良社区,说要找主任王景鹏盖章。“他说他几天前在居民院里摔伤了脚,找保险公司理赔时工作人员让他到社区开意外伤害证明,证实他是何时何地怎么受伤的,你说他摔伤的时候我们不在场,怎么给他证明啊?”说起这事儿,王景鹏一脸哭笑不得的表情。

  王景鹏说,听到回复后陈滨生十分恼火,拍着胸脯大声说:“我在这里住了30年,邻居们都清楚我的为人,绝对不会说谎来骗证明。”最后,王景鹏让他找到摔伤时的目击证人,让其出具证明,社区再证明这些人是社区的常住居民,变通地开了一张证明。



  事例二:
  新单位录用“新人” 让社区担保人品
  我们又不能预测将来,咋开?
  先让毕业学校开品行鉴定,再走访四邻开了一份在辖区无劣迹行为证明。

  刘女士的儿子小威毕业后找到一份银行押运的工作,可没想到公司要求他到社区开一份人格担保证明。

  对此,社区的解释是无法担保小威在未来工作中表现优良。“谁能预测未来发生的事?小威在家是好孩子,在社区是好居民,可这些都不能百分之百地担保他将来是一名好员工。这种道德层面的问题,谁能担保得了啊!” 最终,社区人员请刘女士到小威的学校开了一份品行鉴定,又经过走访四邻,为小威开了一份在辖区居住生活期间没有发生打架斗殴等劣迹行为的证明。

  事例三:
  要开饭店办执照 让社区证明“不扰民
  我们又不能打包票,咋开?
  只能先入户征得邻居同意。

  孙女士兑下一家门面,准备开饭店,到工商局办营业执照时被告知须到社区开一张改变房屋使用用途的证明,很多社区称之为“不扰民证明”,这让王景鹏很犯难。“楼下开饭店,工商部门就应该对其周围邻居进行走访,可现在非要社区盖章出证明,我们能证明啥,是证明居民同意啊,还是证明不同意,说到头还得入户调查,不是我们的活儿,非要我们干!日后经营起来,如果出现油烟、噪音扰民等问题,居民第一个肯定找社区,因为你盖章了啊!

  事例四:
  医院开慢性病处方药 让社区证明居民患病
  我们又不是医护人员,咋开?
  因程序过于复杂,李先生的家人只能自行解决。

  家住安顺街的老住户李先生患糖尿病、气管炎等多种慢性病,在杭州工作的儿子担心父亲,想接父亲到那边生活。可是如果在哈市携带老人常吃的处方药,医院有规定最多只能开四周的。经过协调,医院让他去社区开证明,证明李先生患病,现因长期到外地疗养,需要一次性配比超量的药物。

  王景鹏向李先生解释说,社区人员不是医护人员,即便清楚老住户的身体状况,也不能查体诊病开处方药,这样的证明太荒唐。要让社区开证明,必须要医院的诊断证书和医生的说明材料。因程序过于复杂,李先生的家人只能自行解决。

  事例五:
  骨灰盒存放证找不到了 让社区开丢失证明
  我们又不知情,咋开?
  先走访后找片警了解情况,最终开具了曾在此居住并已死亡的证明。

  清明节前一天,一位名叫周超的女子风风火火地跑进社区,嚷嚷着要社区开一张骨灰盒存放证丢失的证明。原来周超老家在深圳,她的父亲年少时参军来到哈尔滨,此后一直在哈生活。一年前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一直念叨着想落叶归根。

  今年清明节,周超返回哈市,准备将父亲的骨灰盒取走,可没想到骨灰盒存放证怎么也找不到了。周超找到殡仪馆说明情况,工作人员说她须到社区开一份骨灰盒存放证丢失证明才能补办,可老人的户口已经注销了,无凭无据没法开啊!

  为了帮老人完成心愿,王景鹏带着工作人员到老人居住的大院走访,又找到片警了解情况,为周超开了一份其父亲曾在此居住,并在此处死亡的证明。

  社区主任: 贸然盖章有风险 坚持不盖被责难

  面对有各种要求、甚至有些不可理喻的奇葩证明,王景鹏说他的压力很大。“贸然盖章吧,担心日后发生纠纷,无法承担责任;坚持不盖章吧,居民一肚子火,对社区工作不满意,这让我们左右为难。

  王景鹏说凭他多年的经验,社区对涉及经济、法律问题的证明必须亮“红灯”。落在材料上的内容必须字斟句酌,慎之又慎,如果是个人承诺的证明材料,还须有个人承诺材料体现,一旦承诺虚假,责任由个人承担。

  另外,王景鹏对社区盖章一事也深表无奈,“社区没有执法权,公章并不是万能的,有些部门和单位可以自己调查解决的事,非要往社区踢皮球。一句‘到社区盖个章就行!’给社区工作带来很大困扰。虽然没有成文的规定哪些能盖,哪些不能盖,但有些事情我们也无从考证、无法证明,一旦误判,我们将面临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

  民政部门:将明确社区公章使用规范

  就盖章的问题,记者采访了哈尔滨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处王大力处长说,社区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的权利有限,也不可能了解居民们的全部情况。这么多居民要求社区盖章,是因为许多职能部门把社区看成一个“可以担当责任的基础单位”,是一种转嫁责任的表现,把一些需要调查、取证的工作抛向社区,加重了社区的责任。

  王处长说:“目前哈市还没有出台对社区‘应该盖什么章’的明确规定,但市民政局已在各社区做取调研,制定了一些草案。明确社区公章的使用规范,一直是我们想要破解的难题,规则细化还需要时间。

  社区到底能开啥证明?

  低保、低困、低收入家庭审批申请;独生子女证办理;无业证明;高龄津贴、居家养老服务申请审核;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申请;大病救助、临时救助申请;办理小额贷款证明;妇联相关救助审批证明;居住证明;门牌变更;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再生育证明(申请二胎);残疾证明;房屋出租证明;医保参保证明。(据网易)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