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粮安责任制安徽16市一把手签“军令状”

23.12.2015  19:07
        日前,安徽省所属16个市的市长在粮食安全年度目标责任书上庄重签名。这是安徽省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从形式和内容上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的具体步骤。
        创新收储方式,守好“种粮卖得出”底线。今年安徽率先启动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预案,并采取适当放宽新增地方储备小麦不完善粒标准、争取清理设备财政专项资金等措施,有效降低农民因灾损失。在全国首次出台省级小麦临储政策,优先收购农户、种粮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余粮,赢得了良好社会反响。综合采取跨省(县)移库、腾仓并库、增开库点,充分挖掘仓容潜力,推行预约预检、开辟绿色通道服务举措,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售粮需求。全省最低收购价收购小麦398万吨,居全国第三位。
        落实新增储备,打造调控应急“”载体。及时分解国家新增储备规模,抢抓新粮入市时机,安排轮出省储粮25万吨、省储油1.75万吨,取得较好效益。争取中央补助资金4841万元并获省财政1∶1配套,筹建军粮供应保障中心。着力培育堡垒型应急骨干企业30家、应急销售网点654家,应急体系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建好“危仓老库”项目,提升流通硬实力。抢抓“粮安工程”机遇,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全省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实施“324”工程,整合资金22.62亿元,重点维修300万吨,改造升级200万吨,恢复重建400万吨,遴选19个省级储备库开展信息化示范库和省级平台建设,将全省地方国有粮食收储库点由2502个整合为1322个。全省已竣工和将竣工仓容占98.2%,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
        狠抓“两项工程”,引领产业调转促。把全面推进“放心粮油工程”和“主食厨房工程”作为粮食产业转型发展主攻方向,引导支持发展主食产业化,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形成主食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粮食加工产业带。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化的营销手段,成功注册“安徽放心粮油”、“安徽主食厨房”商标,电子商务、移动平台等“互联网+”经营模式日益兴起。加强与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形成一大批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符合市场要求的现代粮食产业集聚区。引导培育后备上市资源,积极推进企业在主板和中小企业板上市,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形成和带动以上市企业为核心的粮食产业集群。燕之坊杂粮、燕庄芝麻油、金润稻米油、王仁和米线、同福碗粥、巢湖中粮、光明槐祥等企业处在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粮油加工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稳居全国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