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负春光,读书可好?

25.04.2016  16:00
莫负春光,读书可好? - 宁夏新闻网
来源: www.nxnet.cn


4月24日,宁夏图书馆临时借阅室里,书迷们正在认真读书。(记者 姜璐 摄)
   每天都是“读书日
  干净舒适的座椅、整洁明亮的阅览区、错落摆放的绿植……走进宁夏图书馆,温馨的环境让人恍惚进入了一处文艺咖啡馆。
  4月23日,记者在图书馆一楼临时借阅区遇到了这里的常客——40岁的王季山。图书馆查询平台显示,2008年以来,他共借阅了318册图书。“从小就喜欢看书,周末的时间基本泡在图书馆里。上大学的时候,曾为了买一本书,花掉一个星期的伙食费。我喜欢看人文、社科、心理方面的书,读书能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谓百益无害。”王季山说。
  “随着民众阅读兴趣的提高,泡馆人也越来越多,每逢寒暑假,图书馆的读者络绎不绝,其中不乏一些家长带着孩子,他们在图书馆往往一呆就是一整天。”宁夏图书馆副馆长郭丽娟说。
  据悉,宁夏图书馆现有藏书一百三十多万册,其中外文图书、报刊59124册;古籍线装书137293册。馆内设阅览座席1500余个,设计藏书量300余万册(件),拥有老年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个人视频欣赏区、读者餐厅、休闲茶座、无障碍浏览区等区域,并能提供300万册图书、期刊、文献的在线阅览与检索。
  郭丽娟告诉记者,近年来,到图书馆看书或学习已经成为许多市民、学生节假日的首选,特别是暑假期间,每天来图书馆学习的人流量达3000多人次。为方便群众学习,宁夏图书馆特意设置了一处自习室,目前,这块区域每天都能吸引不少备考者。“就流通量而言,文学类、哲学类、医学类、历史类图书一直是成人借阅的大热门, 儿童则以绘本、文学、漫画类图书为主。
  除舒适的环境、人性化的服务外,宁夏图书馆带给读者的还有便捷的借阅流程。4月24日,记者观察到,在位于宁夏图书馆西门的一处24小时自动图书馆里放置了百余本历史、文学类的书籍,其中不少书已被借走。郭丽娟表示,作为对传统图书馆服务方式的有效补充和延伸,集办卡、借书、还书为一体的24小时图书馆已经成为宁夏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服务窗口,同时也在改变着城市阅读者的阅读方式。
  为向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今年3月,宁夏图书馆开始升级改造。郭丽娟介绍,改造将撤掉原有借书、还书、读书区间的格挡,为读者设置一个集藏借阅为一体的开放式阅览区。改造后,读者使用面积将由原来11000平方米增至16000平方米,座位则由原来的800座增至1200座。届时,读者可享受一个更为便捷、舒适的借阅环境。(记者 姜璐)
   来,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4月20日15时许,银川市兴庆区回民实验小学一年级二班教室里,学生们正围坐在语文教师刘爱丽身边,安静地翻阅着绘本《尼尔森老师不见了》。
  沉浸在书的海洋,孩子们时而目不转睛地盯着绘本,时而托腮沉思,甚是享受。
  15分钟后,刘爱丽开始和孩子分享阅读体验:“看完了绘本,大家觉得尼尔森老师去哪了……其实是因为小朋友太淘气,尼尔森老师才会变成凶巴巴的女巫,大家愿意老师也和尼尔森老师一样吗?”听完刘爱丽的话,孩子们连忙摇头,小身体挺得十分笔直。
  “从爱读书到会读书,如今,孩子们正在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刘爱丽看来,这样的成绩要归功于一个人。
  “去年,在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张玲教授的帮助下,学校开展了‘爱上阅读’活动。当时,上海微笑阅读公益组织为我们免费提供了1000余本绘本,由张玲的团队为教师提供阅读培训。”刘爱丽介绍,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每天分早中晚三个时间段阅读,即晨诵(上午上课前20分钟大声朗读)、 午默(下午上课前10分钟安静看书且中途不换书)、暮醒(下午放学后回忆当天学习生活的内容,并写在纸上)。
  “三个时间段的阅读培养了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的习惯,随着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的注意力、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大大提高。”刘爱丽说。
  “一旦爱上阅读,孩子们便欲罢不能。他们会不停地读,而且越读越多,越读越好。”张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张玲介绍,自2012年开始,她们已在银川市西夏区回民小学、兴庆区第二十七小学等多所学校义务开展“爱上阅读”活动,活动通过师生共读、自主默读、故事共享、讨论创作、分享展示等方式,促使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并掌握阅读方法和技巧。“在我们的推动下,一些学校甚至专门设置了阅读课,让读书成为一种常态。”(记者 姜璐)
   农家书屋—— 缘何门前冷落车马稀? 
  阅读,能提升一个人的气质,增添一个地区的韵致。近年来,从城市到农村,重视读书的风气蔚然兴盛。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近日,记者在部分农家书屋走访时看到,很多书屋大部分时间“铁将军”把门,书籍“灰头土脸”,有的图书甚至完全没有翻阅过的痕迹,原本用于提升村民文化素质的农家书屋似乎并未完全发挥作用。
  2002年,海原县史店乡史店村农民李成林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乡村图书馆,从最初的几百本图书到现在的5万多本图书,成林图书馆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个农民自己创办的图书馆藏书来源很多,“有社会各界捐赠的,还有一些作家免费赠阅的,还有就是乡村图书馆工程购置的。”李成林说,“图书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好看的书被翻得破烂,却有两三成图书常年无人翻阅。”成林图书馆的读者大部分是一些爱读书的孩子,尤其到了寒暑假和农闲时节,来借书的村民很多,每天都有二三十位读者,平时的乡村图书馆比较清闲,每天只能接待零星几位读者,有时候甚至无人上门。
  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的农家书屋设在村部一角,几排书柜里摆放着千余册图书。村党支部书记冯立珍说:“农家书屋的人气并不高,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人气最旺的就是寒暑假,孩子们到书屋里写写作业、看看书。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农家书屋的吸引力不是很高,一方面,由于农民更多的时间都花在了农活和家务上面;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达,现在很多农民都玩起了微信和QQ,了解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减少了农民走进书屋的频率。
  冯记沟乡党委书记赵军告诉记者,条件好一些的村有专门的农家书屋,个别贫困村只能在村部安置几组书柜。“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村子里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年人,这些村民大部分是小学初中文化水平,有的甚至没上过学、不识字,根本不太习惯到农家书屋去读书。所以农家书屋很多时候都是大门紧锁,大部分图书常年‘养在深闺无人问’,只有一些大学生村官偶尔会翻阅一下,其余的时间里,角落里的书柜都是一个孤独的身影。
  据了解,农民对图书的需求重点是涉农的耕作技术、致富信息、商品信息、文化娱乐方面的。但是从现有的农家书屋和乡村图书馆来看,不仅适合农民特点的书籍种类严重不足,数量也是寥寥无几。很多图书馆的图书还流失严重。
  我区从2007年开始试点农家书屋建设工作,2008年开始全面规划实施,全区先后建成农家书屋2786个,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农家书屋村村覆盖,但是由于服务和管理等问题,很多农家书屋的读者人数呈下降态势。李成林说:“农家书屋建设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仅仅把书摆在那儿还不够,要多想想如何吸引村民的兴趣,如何增加图书的种类,如何让图书流动起来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让农家书屋发挥真正的作用。”(记者 李东梅)
   数字时代,还能否墨香扑鼻?
  纸张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中无异于普罗米修斯盗得天火,东西方的人们终于可以丢下竹简、羊皮,将曾经笨重、易碎且昂贵的知识变得轻便而普及,文明的车轮也就加速载着人类冲破蒙昧。但是,当我们一头扎进数字互联网时代,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纸张却尴尬的发现,当更多的人拿起ipad、手机、电子书阅读的当下,纸质书的空间正被压缩。数字时代的阅读,还能否有墨香扑鼻?
   这是一个“读屏”时代
  “圈里有用过kindle的吗?说下感受呗。”4月21日,大学老师王璐昕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条状态引起了朋友们的热烈讨论。作为一名爱书者,她打算趁“世界读书日”的特价活动入手一个kindle——当今世界上最流行的电子阅读器。
  “一直都喜欢看纸质书,但周围越来越多的朋友推荐电子书,我打算试试。”王璐昕说。其实,像王璐昕这样一直坚持纸质阅读的人如今已是少数派。近期发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连续7年上升,并首次超过60%,明显超过纸质阅读成为大众首选阅读方式。
  正如王璐昕的朋友圈中大家给出的意见一样,电子阅读最受人推崇的原因是便携、便宜。在生活节奏紧张的今天,很多“上班族”只有通勤途中或是睡前的碎片时间才能用来阅读。“纸质书厚重,携带不便,而电子书既轻便又能储存大量的书,随时随地都能拿出来看。”王璐昕表示,每天在公交车上,都能看到很多人像她一样用手机、电子阅读器看书。
  此外,如今的纸质书本价格动辄四五十元,在实体书店因房租、人工因素往往难有太大折扣。记者来到银川市解放街的几家社科类独立书店发现,这里的大部分新书仅有八到九折,在网络购书流行的今天,生存已属不易。
  相比而言,电子书更低廉的价格自然会让消费者趋之若鹜。打开亚马逊购物官网,这里出售的电子书品种齐全,价格仅为纸质书的一折到五折不等。以贾平凹最新小说《极花》为例,记者在银川市公园街口的银川书城发现这本书原价出售38元。在亚马逊网购只要29.5元,电子书价格更是低至16元。
  在银川书城一楼,有几家柜台专卖各类电子阅读器。“我们的电子书有的是大人用,也有不少家长为孩子买。”一位销售人员介绍,她所销售的品牌每月都能卖十几台给孩子。在80、90后渐成阅读主体的今天,这批从小接触电子产品的阅读者,显然比他们的父辈更容易适应电子阅读。
   时代匆匆墨香长存
  4月23日,记者走进朋友徐少晖家中,他正在将几十本书整理装箱。不大的书房中,处处是书堆。“准备去读博士,这些书都要带到学校中。”徐少晖表示,每次升学或放假,整理他这些宝贝书就成了最费劲的事。尽管如此,徐少晖仍对买纸质书乐此不疲。“查资料、做笔记还是习惯在纸质书上,看纸质书更适合学习。”在徐少晖看来,哪怕是翻书的动作都更让自己感到亲切,这是电子阅读无法感受到的。
  另外,当下大部分的电子阅读者,所读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更准确来说是碎片化的信息。“微信等新媒体在电子阅读中占据很大比重,微信上阅读文章互动性更强、传播性更广,但其深度肯定和纸质书无法比拟。”在北京某知名新媒体工作的李航对记者说。在他看来,手机等电子阅读在看新闻或某一篇文章时更方便。作为新媒体传播来说,在有限的篇幅内吸引人显然是条铁律,这种传播方式并不太适合阅读大部头书籍。
  当比较起传统阅读和电子阅读时,徐少晖和李航的观点很一致。他们都认为,尽管目前我国电子阅读上升趋势很快,但传统阅读并不会受到威胁。“二者只是阅读载体不同,虽互有区别,但更多的是补充。对阅读者而言,怎么思考远比怎么阅读更重要。”李航认为,阅读的本质是获取知识或讯息来促进思考,无论何种方式都应该鼓励阅读。
  “数字阅读拓宽了知识传播渠道应该鼓励,传统阅读在传播文化中的作用早已通过了历史检验,也应该予以关注。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还会平行发展,虽然电子阅读的空间不断扩大,但纸书并不会被完全取代。”宁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一位老师如此说道。
  人类的文明走过了千年,一盏灯、一卷书曾是我们关于精神家园最美好的想象。在文化多元的今天,也许阅读不再有唯一的形式,但阅读带来的快感和启迪仍然给人以慰藉。(记者 和牧川)
   当传统书店遇见网络,狼来了?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与迅猛发展,网络书店的扩张对传统书店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4月22日,位于银川市西夏区怀远东路的某书店异常冷清,只有店员在收银台无聊地玩手机。店员告诉记者,生意萧条已不是一天两天。“买书、借书的人都比从前少了许多。由于生意难做,隔壁的书店在年初关门了,我们现在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记者观察到,在这家书店一楼货架上,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的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的资料。店员表示,目前,书店卖得最多的是这些考试资料,其他书籍则少人问津。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传统书店尤其民营书店在互联网的强势冲击下显得举步维艰。店主们纷纷表示,网络书店的低价和便捷两大杀手锏扼住了民营书店的喉咙,租金、用工费用上涨等压力让书店更加喘不过气来。
  在银川市某律师所上班的单红每个月都会购买法律相关的书籍,“以前会去书店买书,现在基本通过当当、卓越等网站购书。有时我会在书店选择好要购买的书籍,回家后在网上买。” 单红说。
  互联网时代,随着只卖书、单一经营的传统书店日渐衰落,一些兼具咖啡厅、文化推广等功能的复合型书店相继登场,人员流通量大、营业额不断增加……复合型书店的成功似乎让传统书店看到了一丝希望。
  4月24日,位于宁夏图书馆西侧的漫时光书吧里,十几名顾客正惬意地坐在沙发上看书,不时有人从吧台端来一杯香浓的绿茶或咖啡。
  宽敞明亮的环境、书香气息的桌椅、舒适柔软的沙发,在记者看来,这里不像是书店,更像一个温馨如家的休闲场所。
  “有些书店装修过时、空间狭窄、灰尘遍布,让人恨不得买了书马上就走。在这里,约朋友看书、聊天,可谓两全其美。”市民王丹说。
  随处可坐、随手可取、随卷可思、随性可聊——这样的经营方式已成为复合型书店的最大招牌。
  “对于书店的发展来说,光卖书谁都不可能赚钱,当务之急,是做好书店的转型。”书吧店长解兴告诉记者,互联网时代,以书养店的方式早已行不通。“我们现在是以书为媒,以商养书。读者在这儿除了买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外,更重要的是能觅得一份难得的休闲心情。未来,我们希望将复合型书店打造成都市人生活的第二空间,让纸质阅读逐渐回归,让人们重新认识阅读的价值。”(记者 姜璐)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
宁夏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出炉
  合理扩增空气自动监测站   实现天地一体新华网
宁夏首例海关信用修复案例办结
  “拿到手里的那一刻,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