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 美丽绽放

25.05.2015  09:55

  花卉产业美丽绽放

  

  花卉产业作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10多年来,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世界经济发展的平均速度,是世界上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银川市大规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今年中阿博览会期间,银川还将举办“2015中国—阿拉伯国家绿化博览会”,并积极申办2017年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让银川这座“西北花都”在丝路经济带上“绽放异彩”。

  近年来,中国花卉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现代花卉产业早已突破了传统种植业的范畴,辐射到农药、肥料、基质、设施、设备等相关工业、运输业、商业、旅游业等多行业,已由小农生产方式,发展为环节相互独立、多方协同的现代产业价值链体系,因此,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意义,被称之为“花卉经济”。 

  中国发展花卉产业具有种质资源优势、气候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市场潜力优势和人文资源优势,成本比较优势明显,花卉产业作为一项占地面积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大的优势产业,是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银川市大规模调整农业结构,全力发展现代农业花卉产业,通过鼓励花卉企业流转土地,实现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使土地资源向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形成了成片的以花卉种植、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和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基地。 

  经过多年努力,银川市的花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特别是“鲜切花”已形成一定规模。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已发展成为西部最大的康乃馨种植基地。 

  银川市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向北京、西安等地输送花卉的运输成本要低于昆明,再加上银川市光照资源、热量更加丰富,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花卉植物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生产的花卉产品色泽艳丽、品质优良。 

  早在2010年,银川市就出台制定了《银川市鲜切花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用10年使银川市的“鲜切花”种植面积发展到1万亩,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0%,建成连片500亩以上的花卉示范基地5个,年产值超千万元的龙头企业3家,建成一个集花卉销售、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花卉交易市场,力争使银川市花卉产业产值达到3亿元,打造成为“西北花都”。 

  目前,我市正在积极申办2017年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5月8日,中国花卉协会专家组来银,就我市申办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进行考察。银川具有“塞上湖城、回乡风情、西夏古都”的城市特色,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为申办花博会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申办中,银川从全国8个申办城市中突围,和天津市滨海新区一并成为2个候选城市,最终举办权花落谁家将于今年6月揭晓。 

  中国花卉博览会是我国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国家级花事盛会。银川市一旦申办成功,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拟将于2017年8月15日~10月15日在银川绿博园举行,届时,全国各地的名花异草将齐聚银川,让花博会的品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绽放异彩”。

  【词解】

  花卉产业

  花卉产业系指将花卉作为商品进行研究、培育、种植、贮运、加工、销售以及以花卉为主体的城乡绿化、休闲旅游,与花卉生产设施设备、花卉园艺资材的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经济活动,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花卉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效合一”,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三密合一”的绿色朝阳产业,中国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突出,对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花卉产业经验做法

  【云南】亚洲花都香飘四海

  到过云南的人,无不被四季绽放的艳丽鲜花所打动。云南鲜切花产量、花卉业产值、花卉新品种研发等均为全国第一。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的花卉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云南正朝着“亚洲花都”的目标不断迈进。

  在花卉产业发展中,云南省坚持“公司+基地+农户”,逐渐形成了以企业为主导、广大农户为主体的发展格局。

  云南在发展花卉产业中,细分花卉产品,扩大产业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速建设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区域性地方融资环境,为花卉产业的发展创造便利、稳定和多渠道的融资条件。在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统一协调下,建立州、市级花卉产业联合会,通过联合会对花卉生产、经营和流通服务进行指导管理,弱化行政干预,加强服务,结合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生产,引导花农走联合协作的道路。

  此外,云南还发展以特色花卉为主题、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规模化、区域化、季节性花文化旅游经济。借鉴荷兰郁金香、日本樱花、河南牡丹等成熟产业模式,根据云南多民族特点,将特色花卉、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云南花卉旅游景区,发展花卉旅游。

   【广东】引进品种保持活力

  广州又称“花城”,花卉产业一直是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广州花卉业在专业化生产水平上也有了较大提高,通过加强花卉科技自主创新研究,增强广州花卉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扶持规模较大、能力较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花卉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广州花卉品牌产品,带动广州花卉业向标准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此外,广州从世界各地搜集引进与广州地理气候条件相近的花卉品种进行试种,并研究与之相配套的繁殖与栽培技术,进行生产示范与推广应用,不断丰富广州花卉生产品种,保持花卉生产活力。

   【四川】调整结构提质创新

  四川省在发展现代花卉业的思路指导下,加快花卉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快速过渡。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培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开发,促进四川省花卉向绿化、彩化、香化方向快速发展,以满足不断变换的市场需求。积极推进花卉进入千家万户,以消费拉动生产,重点发展盆栽观叶观花植物,扩大鲜切花生产面积,通过调整花卉产业结构和市场结构,促进四川省花卉业又好又快发展。

  【陕西】花旅结合亮点纷呈

  踏青赏花是近年来最具人气的热点,花卉和旅游结合成为休闲观光亮点。陕西省各地以发展花卉产业、提升观光农业为主旨,巧妙运用区域内丰富的花卉资源,深度挖掘花卉文化内涵,因地制宜打造各类花卉主题的休闲观光园区。该省已建成花卉观光园300多个,与休闲观光园区交相辉映,互为依托,吸引大批游客,形成主题花展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成为陕西乡村旅游的典范地区。

   【福建】形成规模带动发展

  2012年,福建省出台《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首次从省政府层面明确了全省花卉产业发展目标。选择一批有技术、品牌和管理优势的重点企业,优先安排投资项目及贷款贴息、重点环节补贴,优先提供贷款担保、信息咨询、国际交流、技术培训等服务,支持、指导其建立规模化种植、工厂化管理、规范化包装、迅捷化储运的产业链,形成一批特色突出、实力雄厚的企业,组建一批集生产、开发、推广、运销、施工、服务为一体的企业集团,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和专业户发展生产,大幅提高优质花卉企业的竞争力。

   花儿怎么才更红

  花卉产业发展到今天,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人才的使用和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的花卉产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专业人才短缺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问题一:人才流失令人忧

  对策:信息管理是关键

  技术和知识落伍了。

  一位管理学家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市场因素变得更加复杂,经验越发靠不住,智力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

   问题四:理论实际相脱节

  对策:加强培训育人才

  还相差甚远。大多数花卉企业还处于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没有脱离农业的局限性,在企业管理、职工待遇等方面存在不足。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说,这两三年招聘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的人才,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对这个行业的期望值过高,与整个行业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的不满足现有的薪资水平,有的抱怨在工作中找不到感觉,结果先后都离开了。

   问题三:知识落后难竞争

  在花卉生产上,技术往往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武器之一。然而,令许多花卉生产企业头痛的是,掌握了技术的员工有时会被更高的利益、诱人的条件所吸引,跳槽到另外的企业或是另起炉灶。

  人才流动本无可厚非,但令企业头痛的是,人才“”走的同时,技术机密和客户也一同“”走了。

   对策:不断学习赶潮流

  问题二:求职人员期望高

  对策:企业文化把人留

  目前,花卉业正处在从小农经济向现代化科学管理发展阶段,高科技手段在花卉业中得到大量应用。但许多在这个行业内干了多年的管理者深感原有的近年来,开设园林花卉专业的大专院校一直在增加,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但由于大多数的师资是从园艺或其他领域转过来的,教科书的内容也大多比较陈旧,未能与现实的花卉生产、管理现状接轨。加之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时间有限,所以,当新毕业的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书本上学的知识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差距。

  尽管花卉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但其综合实力与工业、信息产业等相比

   让花卉走进千家万户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吸引了各路资本进入各行各业,但在花卉产业方面,投、融资却是个“老大难”。然而近几年,这种形势却在逐渐改变。产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重视与鼓励,引起各路资本的关注,资本进入花卉产业将会越来越广泛。

  当前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十八届三中全会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目标,这也标志着对花卉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这些都是引导资本进入花卉产业的强有力信号。

  今年第九届中国花卉产业论坛的年度主题是“让花卉走进千家万户”。那么,究竟怎样让花卉走进千家万户呢?传播花卉文化是重要方面之一。花卉文化的广泛流传,对促进花卉消费可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花卉产品具有一定独特性,既是物质消费品,又包含着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引导花卉消费,要从宣扬花文化开始。

  在实体花店、花卉市场里,商家只眼巴巴地盼着顾客买花,但很少能说得上来哪种花有什么文化内涵,只想着卖出去就完事,却不想怎么从花文化入手推销花卉。

  网络销售平台为展示花卉的精神文化内涵提供了巨大空间。一种花卉来源于哪儿,古今名人关于这种花的赏花趣事,它有什么花语,可借它传递什么样的感情,它怎么种养,等等,都可以在这个空间里无限展示。传播花文化的同时,建立起来的将是一种美好的生活理念。根据花文化,还可创造出很多花卉产品。这些都刺激着顾客的购买神经,花文化因此会成为引导消费的主要推动力。

  花卉食用和花卉旅游是花卉文化的组成部分,由此形成的产业则是花卉产业链条的延伸,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云南的食用花卉产业现已发展得如火如荼,全国各地在每个季节都有不少花海、花展、花节可供人们观赏、游玩,创造的经济价值都是相当可观的。花卉艺术主题公园、花卉旅游商品、花卉休闲养生等,也极大地拉长了花文化产业链,使花文化与花卉产业进一步深度融合。

  花卉产业转型升级之际,新形态的出现将促使龙头企业寻找更多、更好的机遇,促使中小企业重新定位、找准方向。

  荷兰花卉:高度专业成就特色产品

  严格检验品质保证

  素有“世界花卉王国”之称的荷兰有着悠久的花卉种植历史,以郁金香为代表的球根花卉已成为荷兰的象征。作为世界最大的花卉产品出口国,荷兰在2012年的花卉出口额为54.9亿欧元,产品远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花卉产业已经发展成为荷兰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给荷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确保花卉产品的质量,荷兰政府实行严格的花卉质量检验制度,对花卉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严格的质量考核和检查。荷兰通过健全质量监控机构、制定严格质量标准、实行质量认证制度和产品质量信誉认可等措施来确保花卉产品质量。

  按照有关规定,为确保花卉的价格和质量,在鲜花拍卖市场拍卖中因为质量不合格没有卖出去的产品,决不降价处理,而是全部作为垃圾予以销毁,有关质量不合格花卉的生产企业必须支付相应的垃圾处理费。

  政府支持研发创新

  为鼓励花卉产业发展,荷兰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荷兰政府规定,直接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可以享受较低的增值税,对使用节能设备和培育新品种的花卉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向从事花卉种植的农场提供贷款担保和为花卉出口企业提供出口信贷等。

  荷兰的花卉研发注重实用,与花卉生产高度结合,为花卉生产服务,从而使花卉产业的新品种、新工艺、新设备成果层出不穷。为提高花卉产品的竞争力,荷兰政府和企业都非常重视新花卉品种的研发,不惜投入巨额资金用于研发新花卉品种。

   管理规范交易便捷

  有人将荷兰花卉产业经营模式概括为“花卉拍卖市场体系加花卉生产企业”。花卉拍卖市场在促进荷兰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

  荷兰完善、快速、高效的花卉拍卖市场体系是非常成功的市场化服务体系,是荷兰花卉产业化经营的动力源泉。在荷兰,花卉种植者只从事花卉的生产过程,集中精力生产高品质的花卉产品,而产品的销售全部交给花卉拍卖市场。由于拍卖市场仅收取固定的佣金作为市场的运作和管理费用,因此具有高效、低耗、及时、便捷的特点。

   配套服务产出高效

  高度专业化可以说是荷兰花卉产业的一大特点,也是荷兰花卉产业高效发达的重要因素。花卉的生产、销售、研发和推广等各个环节,一般都是由分工极细的专业化企业承担。荷兰花卉产业的专业分工非常精细,种花的不育种,育种的不种花;种花者不参与销售,销售者不从事种花,分工非常明确细致。

  荷兰的花卉大都由家庭农场种植生产,一家种植农场往往只种植一种花卉甚至一种花卉的一个品种,因此农场的专业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达到最优化,避免了所有农场都一窝蜂地去种植同一个品种,使花卉市场运作更加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