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地生态葬 逐渐被银川人接受
2011年,银川市出现了节地、生态、环保的丧葬方式,如今已被越来越多的银川人理解和接受,银川的节地生态葬工作成效得到全区乃至中国殡葬协会的高度认可。
越来越多人接受生态葬
2011年以来,在银川市的大力推动下,节地生态葬逝者从最初的5位增加到了883位(2017年3月20日统计数据),出现了大幅增长,节地生态葬已经逐渐被银川人接受。
3月25日,银川市2017年清明节节地生态安葬暨公祭仪式在银川福寿园举行,9位逝者长眠于地下,降解骨灰盒的应用完成了逝者与大地融为一体的遗愿。
据自治区民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区以清明集中祭扫活动为契机,倡导和鼓励骨灰撒散及树葬、草坪葬、花葬等节地生态葬,引导树立文明殡葬新风。其中,银川市在推动和引导生态安葬、绿色殡葬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市民谢治国表示,自己的双亲都选择了生态葬,节地生态葬的方式最初出现时,家里人都不理解。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现在,这种“不与后人争土地”的生态节地葬已经取得了越来越多人的理解。
党员干部要带头
25日活动当天,市民政局也倡议和号召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生态安葬先行者们的崇高品质,积极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努力争做革除丧葬陋习的传播者,争做生态文明祭祀的示范者,争做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银川还需做些啥
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王宏阶介绍,银川市政府对节地生态安葬以奖代补力度走在了全国前列,推广效果也是逐年上升,但火化率相对还是偏低,这需要继续加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教育宣导,并从法治法规等方面对节地生态殡葬和文明祭祀进行明确。
最近,民政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这是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精神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制度建设成果,也是我国首个推行绿色殡葬的专门文件。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区、市政府的殡葬政策,积极探索适宜银川市实际和发展要求的殡葬改革之路,推动全市殡葬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引导广大群众共同树立节地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
记者 束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