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老百姓的“十二五”:善水安百业

06.12.2015  10:37

  12月1日中午,同心县石狮镇河家套子村村民丁月花拿出几个土豆,拧开水龙头,开始洗菜准备午饭。

  得益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2012年,清澈的自来水接到丁月花家里,30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装修好后,视水如命的老人主动要求安装电热水器、洗衣机。

  丁月花说:“现在用水方便,家里最大的问题解决了,该过舒坦日子了。

  丁月花家先后有过土窖和水泥窖,靠水窖告别了满沟找水吃的历史,但柴草、羊粪、红线形虫也成了水窖中的“常客”。2007年,县里建了集中供水点,可对于身患心脏病的丁月花来说,从远处拉水成了新的负担。

  为顺应群众期待,2012年,宁夏争取国家安全饮水项目资金2.6亿元,先后实施了同心东、中、西部三大农村安全饮水供水工程,累计解决了29.96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彻底解决了全县农民缺水和饮用高氟水、苦咸水问题。丁月花由此喝上了水质达标的自来水。

  丁月花家的变化是宁夏水利发展惠民生的缩影。

  2011年,历经40年“四上三下”、总投资39亿元、旨在解决西海固地区110多万城乡居民饮水难题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开工建设,如今,西吉县城等地的18.2万饮水最困难群众的吃水问题先期解决。

  涓涓清流注入百姓心底。5年间,全区有139万人饮用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全区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水利则百姓安,水兴则百业兴。

  近年来,黄河来水日趋减少,高温干旱天气频繁,灌溉面积不断增加,供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来自水的“威胁”一次次放大。全区水利部门全面落实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紧紧围绕“四个宁夏”建设大局,兴水治水,构架起一张以水资源安全、水供给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水工程安全为目标的“水安全网”,竭力为各业有序推进护航。

  估算总投资430亿元的灌区节水改造、高效节水灌溉、大柳树水利工程等列入国务院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中,历经60多年论证的黄河黑山峡段开发前期工作实现重大突破;38万亩茫茫盐碱滩变成稳产高产的“金银滩”;贺兰山东麓百万亩葡萄文化长廊水利工程为“紫色梦想”撑开翅膀;黄河宁夏段防洪二期治理项目落地并全面开工建设……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水利投融资格局保障了项目进程,“山川统筹、南北调剂、丰枯补给”的全区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初步建成。

  “十二五”期间,全区水利投资达209.13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5倍,其中争取中央投资120.66亿元。

  5年中,全区地上水、地下水等各类水资源统一计划调度,总量控制、供需兼顾,800多万亩农田均衡受益,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丰”,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64立方米下降到51立方米。

  这是倾力“寻找乡愁”的5年,水生态环境文明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的乡村肌理构架起民间的记忆。全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保存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黄河宁夏段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这是努力构筑防汛钢铁长城的5年,八百里黄河标准化堤防创造了“宁夏模式”,“导、拦、滞、泄”为一体的防洪工程体系,基本解除了首府“心腹大患”。

  这是千百年传统大水漫灌方式发生历史性转变的5年,宁夏严守“三条红线”,率先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区、市、县三级水权指标体系,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严格落实,高效节水灌溉累计发展230万亩,累计淘汰高耗水落后产能1364万吨。

  2015年1月,自治区党委、政府率先在全国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保障水安全的意见》,全面开展以水权、水价、水市场为重点的7大类31方面的水利改革,宁夏被列为水利部试点的水资源使用权确权、农业综合水价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3项改革已顺利完成,现代水利初见端倪。(记者 裴云云)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