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缺书的孩子——宁夏西海固农村见闻

23.04.2015  10:00

    新华社银川4月22日电(杨稳玺)又是一年世界读书日,以全民阅读为主题的各大活动再次竞相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然而,在宁夏西海固地区,迄今仍有一些缺书读的孩子。

孩子:想读书、缺少书

    面对记者,马兴文有些扭捏,双手不安地擦来擦去,低着头小声但果决地说:“叔叔,我喜欢上学,我要上大学。

    8岁的2年级学生马兴文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马高庄乡邱渠完小210名学生中的普通一员。

    童言虽无忌,听者却有意。马兴文的任课教师柴艳丽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她说,因为物质条件匮乏,大多数孩子仅有的读物就是课本,通识教育类的课外读物十分罕见。

    “妈妈骂过我,也打过我”,东岳小学六年级13岁小姑娘王苗苗平静地回答,让记者怎么也不会想到,如此乖巧腼腆的小姑娘竟因为爱读闲书受过父母的责难。

    自打三年级全家从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搬到市区后,小姑娘王苗苗就成了家里的一颗小顶梁柱。因为父母打工繁忙,平时辅导弟弟妹妹学习,以及周末的诸多家务就落在了小姑娘的肩上。

    问及原因,小姑娘答道:“我想看书,我妈妈不让我看。

    她顿了顿,说道:“我喜欢看《淘气包马小跳》那样的课外书,但妈妈觉得没用,不让我看,她只让我看作文书。

教师:心有余、力不足

    “别说课外书了,课本都没几个好好看的。”面对记者采访,海原县曹洼乡托烈初小三年级语文教师张康乐说道。

    2011年毕业于宁夏师范学院历史专业的张康乐,于2013年考入托烈初小成为一名特岗教师。然而,相比刚上任时的踌躇满志,理想与现实的差异却让他颇为无语。

    张康乐说,这里的孩子不能和城市的同龄人相比,能将语文课文后面简单的阅读题做对的很少。

    “孩子们缺少可阅读的书籍。”张康乐告诉记者,托烈初小的图书馆就是两个书架,大概300本图书,都是捐赠来的,但绝大多数是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长篇小说。几本插图多的读物成了孩子争抢的宝贝。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一方面在家长,一方面在学校,但学生家长不重视,学校又缺少书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张康乐苦笑道。

    谈及全民阅读,海原县贾塘中学语文教师马博红笑着反问记者:“书都没有,孩子读什么?

    马博红说:“学校地处偏僻,本身就没有什么可供孩子阅读的课外书籍;想让家长给孩子买书更是困难。

呼吁社会捐助,增加课外书籍

    “全校图书馆的书不到700册,绝大多数不适合孩子阅读,有一位老师提议将太破旧的图书下架,我想了想还是舍不得。”邱渠完小校长丁生林说。

    据介绍,按照考核规定,学校图书储备应达到每生11到12册,而邱渠完小的图书储备还不到每生4册。

    虽然条件简陋,但学校仍想尽办法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丁生林告诉记者,学校拿出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让老师推广,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另外,还规定借书的孩子必须写一篇读书心得。

    记者问,要满足孩子阅读还差多少书?丁生林表示,刨去现有图书里不合适的,学校缺少图书约1500册。记者又问需要多少钱?丁生林说,我们不要钱,如果合适的话,希望图书捐赠方能让我们列一个书单。

    记者在银川书城查询了相关图书的价格,从15元到100元不等,如果购买的话,1500册图书大概需要5万元。(完)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