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 永续相传——新老代表共话履职之四

17.03.2018  17:34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再次成为代表和群众热议的话题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环保目标清晰,环保治理的拳头越来越硬实。”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治沙英雄王有德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人代会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这明确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吴忠市市长喜清江说。

  一位在宁夏治沙防沙,一位在北京建言献策,尽管手头的工作不同,面对生态,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期许。

  王有德:生命不息 治沙不止

  3月14日,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东侧马鞍山荒滩区,万亩经济林和生态林早已露出了春的生机,这片林子便是王有德退休后的“新事业”。

  “和沙子打了四十多年交道,突然让我停下来,不适应、舍不得。这些年,什么地方适合栽什么树,我能估摸个八九不离十。”王有德说。2014年,王有德从林业系统退休,“闲不住”的他牵头组建了宁夏沙漠绿化与产业发展基金会,为马鞍山荒滩区的一万亩荒地覆绿。

  “治沙,绿的不仅是地,更是人心。”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王有德每年都会提出有关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建议。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他提出对沙源地林区、天然草原实施禁牧的建议,该建议当年便在全区得以实施。为破解生态保护与百姓生计之间的矛盾,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他提出在禁牧的同时,解决沙区群众生活能源和圈养牲畜问题……“履职期间所提的建议基本都被采纳。”王有德说,生命不息,治沙不止。保护好生态,是留给子孙最大的财富。

   喜清江: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同时是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喜清江代表说。过去几年,吴忠市以农村环境整治顽疾问题为切入点,集中力量对城乡结合部、边远地区、水系周边、小集市及农房周边环境等关键重点进行整治,并在各县(市)、区形成了许多经验。“如利通区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互动管理’新模式,青铜峡市的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在吴忠的很多村庄土路变水泥路,晚上有了路灯,旱厕改造成冲水式厕所,绿化面积大大增加,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变得更优美。”喜清江介绍。

  对农村环境生态治理,喜清江代表也有更多期许,“目前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立法还不完善,乡村建设项目偏少、配套资金偏低,部分零星分散村庄的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到位。这些问题不仅是下一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也希望能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记者 姜 璐 和牧川)

宁夏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
  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3月12新华网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五年提出建议4万余件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记者王琦)肩负人民重托,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