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东麓觅酒香|到红寺堡,品一杯有精神的葡萄酒

24.09.2021  23:42

  新华网银川9月24日电(记者 马思嘉)在位于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的罗山脚下,十万多亩翠绿葡萄藤迎风摇曳,戴头巾的西海固妇女绞下成熟饱满的紫色颗粒,脸上洋溢着喜悦。

  这些由西海固移民种下的葡萄,将被送往红寺堡一座座风格各异的酒庄,经过严格筛选、榨汁、发酵、灌装等程序,成为“一杯有精神”的葡萄酒

  和大多数葡萄酒产区不同,红寺堡区葡萄酒产业因西海固移民而兴。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这片产业兴旺的沃土还是一片未开垦的戈壁,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西海固移民带着喝上黄河水的梦想而来,在风沙中垦荒、盖房、种下希望的种子。

  为了让移民有更好收入来源,红寺堡区2007年开始发展葡萄产业。

  处女地开垦十分艰辛,每寸土地都饱浸汗水,但方圆五十公里没有任何化工厂存在,完全规避了生化污染。此外,红寺堡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处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纬度——北纬38°,干旱少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土壤富硒,且通水透气性能好,利于葡萄根系的生长发育。

  2011年,红寺堡产区被纳入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并被世界OIV组织评为宁夏优质酿酒葡萄明星产区。2015年荣获“中国葡萄酒第一镇”和“中国最具发展潜力葡萄酒产区”称号,2017年荣获“世界独一无二优质、有机、荒漠产区”称号。

  葡萄酒,讲究“七分种,三分酿”。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红寺堡产区葡萄酒在国内外各类葡萄酒大赛上斩获各类奖项308个。在2021年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上,红寺堡以1枚大金奖、8枚金奖、4枚银奖的傲人成绩领跑其他产区——这也是红寺堡产区自2017-2021年连续5年获得布鲁塞尔大金奖。

  目前,红寺堡已建成投产酒庄(厂)22家,年加工能力达3.5万吨,年产成品酒800万瓶,产值达4亿元。红寺堡种植葡萄品种结构不断优化,品种数量达13个。累计培育形成了千红裕、戈蕊红、罗山等40多个葡萄酒品牌。

  每一瓶葡萄酒里,都凝聚着移民自强不息的精神。不断壮大的葡萄酒产业,每年解决就业劳动力56万余人次,务工创收在5600万元以上。

  红寺堡葡萄酒发展史,也是一部西海固移民的奋斗史。

  青年李财用了十多年时间,从一名从未见过葡萄酒、甚至从未吃过葡萄的穷山沟村民,“逆袭”为红寺堡汇达酒庄总经理和首席酿酒师。没有任何高端学术背景,李财所依靠的,唯有“吃苦”和“好学”。

  从2013年独立酿酒开始,李财一直保持零失败率。他所酿造的“千红裕”,斩获2019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葡萄酒大赛大金奖。

  “从山沟到酒庄,我的梦想变了——最初我只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现在我希望红寺堡葡萄酒产业发展能带动更多西海固移民过上好日子。”李财说。

  为提升葡萄酒产业附加值,以及红寺堡作为移民开发区的吸引力,汇达酒庄、罗山酒庄等相继发展起酒庄旅游产业。

  在具有浓郁中式气息的汇达酒庄内,小路纵横交错,花草摇曳。游客春可赏花,夏秋能摘果,冬则入室品美酒,还可在餐饮区享用美味铁锅羊肉、上等烤全羊等美食。

  罗山酒庄则是另一种风格。在冬暖夏凉的地下酒窖,游客能了解罗山脚下的传奇和红酒的知识,还可在品酒后即兴挥毫泼墨。水晶吊灯辉映下的长餐桌上,游客们可以享用红酒,配上高品质羊肉和酒庄员工种植的野菜。

  作为中国葡萄酒明星产区,红寺堡葡萄酒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除了与科研院校开展合作、引进优质酿酒人才、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销售点并搭建更多线上线下销售平台,红寺堡还于2020年3月成立国有红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组建葡萄酒联盟,注册红寺堡葡萄酒公用品牌“红漠”,统一标准、统一分级、统一检测、统一定价、统一罐装,实现抱团发展。

  “葡萄酒除了品质,还需要故事,需要精神。”罗山酒庄总经理王玲说。罗山脚下,二十三万多西海固移民把荒漠变为绿洲,把不毛之地变为世界顶级葡萄酒产区,就是红寺堡红酒里的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