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红寺堡区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拧紧“水龙头”

29.06.2018  04:23
        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水资源严重短缺,当地水资源量少质差,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实际降水量不足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0%,旱情较为严重;扬黄水全部用于农业灌溉,在节水工程配套不齐备、节水措施没有全面推广的情况下,1.71亿立方的水指标根本无法满足现有农田灌溉需求,每年缺水量在3000万立方以上。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我区围绕“调、控、节、保”,推进水利综合改革,探寻用水矛盾破解之策。截止目前,累计开发水浇地68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32个,发展节水农业23万亩,占我区总灌溉面积的1/3。         一、强化行政主导,举全区之力决心“”          面对水资源供需矛盾,我区不断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分配现有灌区黄河水指标上进行探索,一方面是在现有灌区内大面积推广节水工程,节约水量;另一方面是对新增移民的土地通过高标准节水灌溉、流转订单等方式,引进企业,走“企业化运作、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作、标准化建设、集约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节水农业新路子。制定了《红寺堡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划》等,对如何走节水之路进行统筹全面规划;出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及运行管理实施意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等配套措施,从“工作职责、项目实施、运行管理、奖罚措施”等方面做到了有章可循。把高效节水灌溉作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考核的重点,与土地确权、产业结构调整、订单农业、指标供水、企业集约化管理相结合,集中打造精品工程。从新疆兵团设计院聘请专家蹲点驻村,实地指导、现场培训,培养本土技术员,有效解决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层面的问题。          二、突出理念创新,运行机制上阔斧“”          为实现水资源有效供给、农民增收和生态保护三大目标,我区以打造节水示范区为目标,加大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示范,建立健全节水技术管理体系,广泛动员宣传节水灌溉理念,通过重点产业节水、全民节水,解决灌溉技术落后、群众观念落后的问题。通过整合实施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节水增效示范、末级渠系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工程项目,大力推广以小畦灌溉、喷灌、滴灌、补灌和小管出流等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通过建蓄水池,在灌溉用水较宽松的4月、5月和8月份及冬灌期尽可能的蓄积扬黄水,解决渠道停灌期间设施农业、生态、工业等的用水问题,变季节供水为全年供水,延长供水时间,满足各业用水需求,提高水利用效率。探索开展了农业与工业间、农业用水户间等多种类型的水权交易。按照“432”模式( 4大工程即: 高效节水智能化灌溉工程、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工程、设施农业精准环境及水肥控制工程、重要农产品及高效经济作物水肥技术集成示范工程。 3大农业体系建设即: 由新疆兵团设计院牵头打造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体系。 2大社会化服务体系即: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及品牌营销服务体系建设),优化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和水利融合发展,促进农户增收、经济发展。          三、注重节水效益,治水方式上大胆“”          坚持以扬黄水为依托,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抓手,以加大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为根本,以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小畦灌、滴灌、喷灌、补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加快治水方式的转变。通过渠道输水向管道输水转变,进一步解决蒸发、渗漏和直接到田块、到农户的水计量问题,亩均节水量100方左右。通过转变产业结构,按照“压减玉米等高耗水低产出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葡萄、红枣、设施蔬菜等高效节水作物种植面积”的基本思路,大力发展“3+X”产业,采取各种措施,把水账、经济账打包计算,以最低的耗水量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转变灌水方式,一方面节约水资源,另一方面使群众的观念发生重大转变,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为全方位、高标准打造节水农业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通过这“三个转变”,最终实现“高效、节水、避灾”这样一个目标,在人口增加、灌溉面积增加、用水指标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了农作物的适时灌溉,保障了生态用水和工业用水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以来,我区压减玉米等高耗水作物11.3万亩,发展黄花菜、枸杞、牧草等高效节水灌溉4.59万亩;建成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示范试验及实训基地,采用滴管和水费一体化、滴管智能模式,示范引领我区高效节水农业规模发展,为加快推进红寺堡现代化生态罐区建设奠定基础。 

永宁县:强化水利保障 助推脱贫攻坚
 永宁县:强化水利保障 助推脱贫攻坚   水利厅
沙坡头区多措并举确保灌溉平稳
 沙坡头区多措并举确保灌溉平稳   本水利厅
银川7家企业被命名为节水型企业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王一平)日前,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