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精神 奋斗精神】沈俊:废弃物里“淘”出芯片材料

27.10.2018  12:22

  “今天,我很自豪地告诉大家,我的工厂已经成功生产出六氯乙硅烷,填补了国内空白。”近日,在重庆市举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上,化学工艺学博士、宁夏胜蓝化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俊宣布了这一喜讯。

  六氯乙硅烷主要应用于半导体、太阳能、光纤等行业,更是20纳米以内芯片必不可少的重要材料,生产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

  要想从1吨多晶硅废弃物里把不到10公斤含量的六氯乙硅烷提取出来,从工艺设计到技术指标等都极其复杂,甚至行业佼佼者——美国道康宁公司也在其宣传资料里直言:太难了。

  “我2013年开始研究,设计工艺生产线,反复实验数千次,得到上万组数据,终于取得了突破。”谈及六氯乙硅烷,这个两鬓挂满银丝的38岁留英博士,似乎已经完全忘却孤影夜灯下的实验生活。

  回国后任职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并在成都拥有一家化工科技公司的沈俊,生活无忧无虑,可以用安逸来形容。后来,因为多晶硅行业一名专家的话,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建一座属于自己的化工厂,为我国工业副产物找出路,将领先的化工技术应用到环保领域,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时,多晶硅行业泰斗张惠国先生,给四川大学化工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提了一个研究方向:谁能想办法把多晶硅的生产废料无害化和资源化,谁就是功臣!

  一个提议,引发十几个团队积极投入研究。

  2010年,经过考察对接,沈俊将自主研发的多晶硅副产物氯代硅烷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项目引入石嘴山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启了他的创业之路。

  当时,我国多晶硅行业大多采用国外工艺技术,除生产过程中出现闪爆等情形外,废渣、废液、废气排放始终困扰着行业健康发展。

  沈俊的研究方向和目的很明确,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构多晶硅生产工艺,一体化解决“三废”和安全生产问题,生产出有环保价值的抑尘剂、硅酸钙,有商业价值的氯化硅,以及有战略价值的六氯乙硅烷。

  两年多的时间,沈俊白天忙着建厂,晚上“对战”四氯化硅危险废弃物,不断优化工艺设计方案。

  创业期间,沈俊以厂为家,直到女儿5岁时,父女俩在一起的时间总共不到6个月。一头扎进工厂和实验室,就再也没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事了。白天,他指挥工程人员安装设备,布置管线;晚上,一次又一次对数万个实验数据进行推演、测算、分析,查阅资料优化设计,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

  2012年3月6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工厂第一次开车。废料投入设备,运行过程和监测数据与实验模拟数据完全吻合,生产出了99.9%的高纯度氯化硅。

  在沈俊一手打造的工厂,记者注意到他的主要设备显得小巧简单,与传统多晶硅企业车间风格完全不同,其主装置的高度只有十几米,而其他多晶硅企业的主设备均在六七十米。“我的设备大部分都是非标设备,是一组组非常严谨的实验数据支撑而得来的。如果请国内顶尖的设计团队来设计,成本至少增4倍,得1亿多元!

  不仅前来参观的同行业人士对这套设备有些“小觑”,就连沈俊的第一个客户所派的第三方——日本三菱商社评估代表也表示怀疑:“这样的设备,怎么可能生产出高纯度的氯化硅?这是不可能的!

  事实胜于雄辩,经过严格的评判,沈俊的工艺和产品均征服了评估组,拿下了首个每月300吨的订单。直到今日,这套设备运转顺畅,实现了“零事故”安全生产。

  目前,公司已经成为西北地区唯一具有多晶硅副产物无害化处理能力的企业,沈俊的减排整体解决方案工艺包已经在全国60%的多晶硅企业上线服务,每年处置全国多晶硅副产物70%-80%。根据合作企业统计,项目每接收1吨多晶硅副产物,可以为多晶硅企业减少含盐废水排放高达100多吨。综合统计,公司每年为多晶硅企业减排含盐废水50万吨。公司二期在建项目规模将达到35000吨/年,可为多晶硅企业减排废水350万吨。

  沈俊的梦想实现了,他让化工厂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蓝天白云。(记者   马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