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粮安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实施方案

04.01.2016  19:12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部署,根据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 国发〔2014〕69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粮食局、财政部关于印发《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通知(发改粮食〔2015〕570号)精神,结合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中阿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的部署,实施“粮安工程”六大体系建设,夯实粮食流通基础,筑牢“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的粮食流通工作底线。以全面提升粮食购销、存储、供应、市场预警、粮食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为目的,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着力构建收购便利、储存安全、供给稳定、价格平稳、质量可靠、调控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建成符合宁夏实际的粮食现代流通和安全保障体系。           实施方案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统一规划、分级实施。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要求,自治区相关部门和市、县(区)要结合实际依据财力物力条件,合理安排项目布局,分期分批分级实施,合力推进“粮安工程”建设。 ——整体布局、突出重点。统筹“粮安工程”各项任务,山川之间、产销区之间要合理布局、相互衔接、功能互补,避免重复建设。以修复“危仓老库”为重点,优先支持粮油应急供应、物流园区建设、粮情监测预警等项目,有效解决制约我区粮食安全的短板问题。 ——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调控政策引导优质资源的集聚效应,鼓励企业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投资融资、经营管理方式,创造条件加快项目建设,为多种投资主体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增强“粮安工程”建设的生机和活力。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粮食行业,用信息化引领带动粮食流通现代化。实施科技兴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快粮食科技支撑新突破,大力提高粮食行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企业投入、政府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地方财政补助和贴息支持,鼓励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积极运用退城进郊、资产置换等手段,盘活行业存量资产。用好用活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二、主要目标           抓住国家大力实施“粮安工程”的历史机遇,创新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力争到2020年,全面完成“粮安工程”建设目标,基本形成全区粮食物流通道顺畅、仓储设施配套完善、应急供应体系健全、产品质量安全可靠、监测预警及时有效、节约减损效果明显的良好架构,为我区粮食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宁夏“粮安工程”建设目标
类别 建设内容 2015年 2017年 2020年
粮油 仓储 体系 新建仓容(万吨) 大修仓容(万吨) 一般性维修(万吨)   5 30 10 66 38 40    
粮食 物流 体系 粮食物流节点(个) 粮食流通量(万吨) 粮食散储率% 散卸、散装、散运率% 5 550 85 20 10 570 88 50 18 600 90 70
应急 供应 体系 应急供应网点(个) 应急加工企业(个) 应急配送中心(个) 60 25 5 300 40 10   50 20
质量 检测 体系 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机构 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网点 粮食质量安全培训中心 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中心 粮油标准验证站 5   1     6 25   1 1   50      
粮情 监测 预警 城镇居民固定监测点 农户固定监测点 粮油价格监测数据采集点 300 200 99   400 300 110 600 400 120
粮食 节约 减损 农户科学储粮(万户) 国有企业“四合一”技术利用率% 中小学爱粮节粮教育基地 25.7 30 2 30 60 5 35 80 10
            三、工作任务和步骤           (一) 建设粮油仓储设施(责任单位:有关市、县(区)粮食局、发改局、财政局,宁夏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           大力实施全区“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程,加快粮油仓储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末,新建粮食仓容40万吨,全区社会完好仓容达到300万吨,基本形成自治区、市、县三级粮食仓储体系框架。           1 .加快粮油仓储设施建设。           抓住中央新增1000亿斤粮食仓容建设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中央预算资金补助,加快推进国有储备企业“退城进郊”粮仓建设,鼓励扶持相关企业建设国家标准粮食储备仓,其中:           2015—2016年,力争完成国家下达宁夏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中卫直属储备库5万吨建仓任务;完成中央补助永宁粮食银行5万吨仓容竞争性建设任务。           2017—2020年,鼓励支持粮食企业建仓30万吨。到“十三五”末,全区新增标准化储备仓房达到40万吨。           2 .实施 危仓老库 维修改造。           按照国家粮食局、财政部有关要求,重点对1980年—2005年期间建设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储备企业仓房实施维修改造。对仓房防潮防雨、保温隔热进行更新改造,并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环流熏蒸、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等储粮设备。仓房维修后,能满足结构安全,上不漏、下不潮的基本要求,能保温隔热、密闭、防鼠、防雀,发生粮情异常变化时能及时处理,保证储粮安全。           2015—2016年,利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撬动作用,加大地方财政扶持力度,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投资1.85亿元,完成全区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任务,消除危仓老库带病储粮现象,修复仓容60万吨以上。           3 .推进成品粮油低温储备库建设。           以首府银川市为重点,依托自治区现有粮食储备和军供企业,改造和建设一批成品粮油应急低温储备库,满足成品粮油储备储存需要,保障城乡居民和部队应急供应。           4 .推进粮食仓储企业技术升级。           到2017年,全区国有粮食企业“四合一”储粮新技术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60%,社会粮食企业达到40%。到2020年,全区国有粮食企业“四合一”储粮新技术综合利用率达80%,社会粮食企业达到60%。           (二)打通粮食物流通道(责任单位:有关市、县(区)粮食局、发改局、财政局,宁夏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           根据规划确定的粮食行业物流建设重点目标任务,以“五大节点、十个支点”为重点,着力打造宁夏粮食物流与全国主要粮食通道的衔接点,构筑覆盖全区、辐射周边、联接国际、特色明显、保障有力的宁夏粮食现代化物流格局。以干线铁路、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重点建设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5个物流节点,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向区内外各粮食集散地辐射。建设平罗、灵武、青铜峡、红寺堡、盐池、同心、中宁、海原、西吉、彭阳10物流支点。到2020年全区粮食物流“四散化”达到70%以上,年粮食流通量达600万吨,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粮食物流通道之一。           加大粮食仓储物流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力度,解决现有高大平房仓储粮进出仓作业困难、机械化程度低、不能实现“四散化”的问题。在银川新城、石嘴山、青铜峡、固原、中卫国家粮食储备库,改造现有粮油装卸出入口、购置散装、散运设备,改造运输设备,实现原粮散运无缝化对接,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2015—2020年,在宁夏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银川新城国家粮食储备库基础上,建成40万吨粮食及农副产品物流配套设施建设银川粮食物流中心,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粮食物流支点;在石嘴山、青铜峡、固原、中卫国家粮食储备库配套设施基础上,通过功能提升各建成10万吨粮食及农副产品物流,成为地级市粮食物流中心。           (三)完善应急供应体系(责任单位:各市、县(区)粮食局、发改局、财政局)           落实《宁夏粮食应急预案》,建立完善覆盖全区的粮食应急加工、物流配送和定点供应网络。2020年前,建成20个粮油应急供应配送中心,300个粮油应急供应点,城乡应急供应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1 .健全粮食应急供应网络。           按照“合理布点、全面覆盖、平时自营、急时应急”的原则和“首府中心城市、人口集中区每3万人有1个,每个乡镇、街道(社区)至少有1个应急供应点的测算”标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设施,建设以区域性粮油应急配送中心为龙头,县级以上城市粮食应急供应网点为骨干,以应急供应网点为基础,覆盖城乡的粮食应急加工、储运、供应各环节协调配套的新型粮食应急供应网络体系。           2015—2017年,各市、县(区)建设集粮食收储、应急成品粮油储备、质量检测和应急粮油配送、供应为一体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中心。建成300个粮油应急供应网点,完成粮食应急加工、储运网点布局,实现覆盖全区乡镇、社区、街道的应急供应网络。           2 .提高粮油应急配送能力。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储运、加工、配送一体化的应急配送示范企业,完善粮食应急配送网络,提高粮食应急配送能力。到2017年,建成10个粮油应急配送中心;到2020年,建成20个应急配送中心,实现应急粮油配送覆盖面100%。                  3 .提高应急粮油品种加工生产能力。             鼓励引导粮油加工企业的产业化发展,支持企业加快设备升级和技术改造,创新发展思路,开发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优质产品,提高生产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大力提升产品的小包装生产能力,满足应急粮油品种的储备和供应需求。           4 .完善粮油应急运输机制。           坚持以各级政府为主导,以运输企业为支撑,完善粮食应急运输机制,由各市县(区)政府与应急承储、加工企业签订协议,充分利用企业自有运力,作为自治区应急运输能力的补充,确保应急状态下,粮油调运的及时顺畅。           (四)保障粮食质量安全(责任单位:各市、县(区)粮食局、宁夏粮油质量检验中心)           加强粮油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粮油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提升粮食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粮油全产业链质量安全。           1 .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充分利用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和5个地级市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现有资源,改扩建实验室面积3000平方米,分类配备检验仪器设备,完善水、电、气、应急处理等配套基础设施。提升国家粮食监测机构检验监测能力,到2020年,自治区级监测中心的粮食质量与品质、储存品质、安全卫生、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微生物、转基因检验能力达到100%;地市级监测站的粮食质量与品质、储存品质、安全卫生、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微生物检验能力达到80%;检验效率提高50%以上。依托宁夏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中卫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建设国家粮油标准研究验证中心和标准验证站。建设1个自治区级粮食质量安全培训中心。           2 .构建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网络。             依托区、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粮食检验监测机构、粮食储备企业和大型粮油加工、转化企业的检验资源,到2020年建成50个覆盖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配备必要的快检设备,提高全区粮食风险监测能力。鼓励加工、流通企业建立粮油质量检验和技术中心,实现对粮食质量安全的风险监测。           3 .提升区域性污染粮食处置能力。           开展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质量安全监测抽查,实现对粮食质量安全的监测预警。           制定粮食质量安全应急预案。健全应急处置机构,提高应急指挥决策、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提高预警预判和危机管理能力。建立污染粮食干预性收购制度,建立污染粮食处置协调机构,加强对事故粮食的监控和监督处置,提升污染粮食处置能力。           4 .建设粮油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结合粮食识别代码工作和国家粮油流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建立符合我区实际的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作用,实现对军供网点质量安全追溯全覆盖。开展粮食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粮食企业征信记录,通过社会约束,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到2020年末,为5个地级市及产粮大县(市)配备快速检测车和调查取证设备,提高粮油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五)强化粮情监测预警(责任单位:各市、县(区)粮食局、宁夏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自治区粮食局信息中心)           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和完善我区粮食宏观调控信息系统,搭建辐射全区粮食行业信息网络。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共享互联互通机制,实现与全国粮食动态信息系统数据共享。           1 .完善粮情监测数据采集系统。           建立和完善粮情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在稳定现有99个价格监测点的基础上,到2020年,全区建成价格监测点120个;城镇居民固定监测点600个;农户固定监测点400个,进一步提升粮食购销存动态信息监测能力,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区社会粮食供需情况及发展趋势,更好地服务宏观调控决策提供数据依据。           2 .建立粮情监测警情分析机制、发布体系。           在建立粮情信息采集系统的基础上,依托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组建宁夏粮食信息专网,横向连接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粮食企业,纵向连接国家粮食局、自治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实现粮情信息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建立粮情预警分析系统,对粮食购销调存和价格等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适时掌握市场供求、粮食物流和价格动态变化等情况,通过粮食信息发布网及时面向社会公布,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信息。           3 .加快推进行业信息化建设。           按照实用主导、急用先行的思路,重点对粮食购、销、加、存、储等粮食流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业务系统进行开发和推广,使信息化的成果更好更快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实现粮食产业整体发展,增强全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其中:           2016—2017年,着重完善提升三个平台功能,一是提升宁夏粮食宏观调控信息平台功能。对储备粮管理软件进行升级,增加监督检查、质量检测等功能;并与粮库业务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实际业务系统相集成。实现粮食流通信息资源的地图导航、分析、显示、统计和汇总等智能化功能,全面提高储备粮管理水平。二是以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及其关联上传数据为基础,开发登统软件嵌入版应用,建设基于识别代码应用的省级平台,实现数量监管、质量追溯、粮库电子地图空间定位功能。三是对银川国家粮食交易中心信息化交易平台实施改造升级,实现与国家粮食信息化交易网络的对接。           2018—2020年,根据“粮安工程”实施进度,一是建设“数字粮库”。完成全区12家直属储备企业数字粮库的建设任务,实现仓储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可视化。二是建设粮食现代化物流信息平台。进行粮食流通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并跟踪物流情况,全区粮食流通基本实现集约化、信息化。实现对区内全部原粮及成品粮流通的高效、精确管理。三是建设仓储收购资格及审核备案信息系统,实现全区粮食仓储企业备案管理的现代化、精准化。           (六)促进粮食节约减损(责任单位:各市、县(区)粮食局、宁夏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自治区粮食局信息中心)           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大力宣传节粮减损成果,提高全民爱粮节粮意识。推广农户科学储粮,降低粮食产后损失。鼓励支持粮油加工龙头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技术升级改造,合理控制加工精度,避免过度加工造成粮食浪费和营养流失;提高粮油加工出品率和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使粮食生产、储存、加工、运输和消费等各环节损失浪费明显减少,粮食综合利用率显著提高;粮食加工工艺水平明显提升,品质得到改善;粮食消费更加科学合理,损失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1 .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           根据调查结果,全区农户标准化储粮仓需求量为68.3万套。2010年以来,连续5年列入自治区人民政府实施民生计划为民办30件实事之一。2014年底已累计完成22.2万套,2015年计划实施3.5万套,2016-2017年计划实施4万套;到2017年累计实施30万套。2018-2020年计划实施种粮大户和农民合作组织储粮仓5万套,全区农户储粮仓达到35万套,基本满足农村科学储粮需求。项目计划根据中央专项补助资金政策变化及资金落实情况确定。           2 .推动粮食流通产业升级。           加大对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应用先进技术装备,推动技术改造升级,提升粮食加工水平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主食产业化,开发新型优质健康粮食产品;推进特色马铃薯食品标准化、企业化,带动马铃薯主食化发展;支持企业发展仓储物流冷链等新型设施,向乡镇和农村延伸生产营销网络;支持粮食仓储企业技术改造,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展现代粮仓科技应用示范。           3 .大力实施节粮减损项目。           在粮食收获环节,鼓励和支持国有和民营粮食企业建设粮食干燥技术配套设备设施,为种粮农民提供粮食产后服务,引导农民适时收割,助农增收。在粮食储存环节,引导农户科学储粮,鼓励和支持粮食企业采用先进储粮技术和设施设备,改善储粮条件,减少损失。在粮食加工环节,鼓励和支持粮油加工企业淘汰落后产能,督促加工企业合理控制加工精度,避免过度加工造成粮食浪费和营养流失;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粗细粮配比试验产品,提高粮油加工出品率。在粮食运输环节,提高现代化作业水平,降低运输成本,减少损耗。在粮食消费环节,发展连锁配送和标准化经营。           到2017年,全区国有粮食企业“四合一”储粮新技术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60%,社会粮食企业达到40%。到2020年,全区国有粮食企业“四合一”储粮新技术综合利用率达80%,社会粮食企业达到60%。到2020年,在银川、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等五市,分别建设或改造一个优质米、面或杂粮主食加工示范企业,逐步实现主食生产工业化、产品标准化和配送社区化。           四、保障措施与组织实施           (一)强化粮食安全保障责任。           按照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要求,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对本区域粮食安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负全责。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区域粮食生产、流通、质量和稳定市场等责任,依照本方案确定的工作目标,健全“粮安工程”建设全面负责制,将各级政府负责区域内粮食收储供应安全建设任务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本地区粮食储备能力、流通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强化市、县(区)政府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责任。           (二)加强项目建设组织协调。           加强对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细化并完善部门分工协作机制,自治区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粮安工程”建设项目,对项目的进展及完成情况等定期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对策建议。自治区发改委负责实施方案的宏观指导和协调配合,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经信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食品药品监管局、农牧厅等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有关工作。各市、县(区)粮食局、宁夏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依据本方案制订本区域、本企业的具体实施方案,加强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三)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强各类项目的调研论证,搞好项目申报,争取中央财政补助支持;发挥有限资金的撬动作用,用好自治区财政支持解决粮食宏观调控和粮食流通业发展等问题及实施“危仓老库”维修改造专项资金,改善粮食储藏条件;各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建设单位(企业)要结合地方建设总体规划,谋划盘活国有资产、退城进郊战略等事宜,推进闲置土地、仓(厂)房的开发利用;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投资方式。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产优化组合。鼓励国有粮食企业与民营粮食企业的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新型市场主体。落实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对纳入“粮安工程”建设项目范围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要加大招商引资和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四)规范项目建设程序。           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的要求,自治区粮食局会同发改委依据“粮安工程”建设任务、建设布局、年度计划,结合各地上报项目情况,分轻重缓急,安排方案。严格执行各项建设程序,组织安排好项目招标采购、施工建设、工程监理、竣工验收等工作,实行“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管理模式。建设单位(企业)要严格遵守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精心组织施工,按申报计划完成建设内容,确保工程质量。           (五)建立完善考核评估机制。           加强建设方案的考核评估,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自治区发改委、财政厅、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开展中期评估,不断调整和优化规划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促进规划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