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豆包:割不断的乡情

01.03.2016  09:08
  对石玉芬老人来说,软糯香甜的粘豆包就像她心中那挥之不去的乡情,只能在每年的除夕夜里全家人齐聚的年夜饭上才能默默地回味一二。62岁的石玉芬是东北长春人,37年前和老伴共同支边到宁夏。“快40年啦。”谈及阔别已久的家乡,石玉芬老人一脸向往地感慨道,“这些年饮食习惯早就被当地人同化了,但过年必吃粘豆包却一直坚持下来,就是忘不了这口儿啊。
  每年春节前3天,石玉芬老人就和老伴儿一起准备制作粘豆包了。食材是老两口在粮店里精挑细选的黄米面、玉米面和红小豆。“这个一定得用黄米面做,再加上两把玉米面,蒸出来不仅又粘又糯,色泽也鲜亮,口感也好。”红小豆需要提前泡上一晚,而面团则要发酵两天时间。用来做粘豆包的豆沙熬制也是有讲究的,要一边煮一边添水,火候要掌握好,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还要小心不能煮破豆皮。这个技术活儿向来都是石玉芬老人亲自操刀。待红小豆煮好后,用擀面杖捣碎,一直捣得看不到一丝一毫的豆粒,完全化成了豆泥后方算大功告成。撒入白砂糖,搅拌均匀。接下来,就是包了。揉好的面团揪成一个个大小相同的面剂子,略微擀平,中间按出个小窝窝,舀出一大勺豆馅填进窝窝里,两手一捏,再揉成一个圆团儿,放置案板上两边一撮,一个小蒙古包似的豆包儿就包好了。
  蒸豆包也有讲究,一般不用屉布,而是用菜叶。这样蒸好的豆包不仅易取,而且还带有植物的清香。“我家里人人都爱吃,孙子辈儿也喜欢。这就是割不断的乡情吧。”石玉芬说道。(记者 朱玉浩)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