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移民移出新变化:收入有保障 精神有归宿

24.01.2017  19:40

                  记者:俗话说:一九二九不出门,三九四九冰上走。在温暖中国新春走基层宁夏新闻网的报道队伍中,我们这队记者在2017年的1月9日开启温暖中国的采访,虽然是三九严寒,但我们的心是暖的,因为我们将用独特的视角和镜头记录下创造幸福生活的人们,感知比温暖更暖的力量。

(解说词)当记者在三九严寒天走进宁夏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走进立兰酒庄企业,看到村民幸福的微笑、清亮的眼神和干净素雅的客厅、现代化的酒庄,顿时被一股暖流包围。

  今年35岁的海福贵,有点腼腆不善言谈,侧脸看有点像刘翔,脸上也有点青春痘印。海福贵原本生活在山大沟深、十年九旱的西海固地区,2012年5月,响应政府号召,搬出大山来到闽宁镇原隆村,开启新的生活。


  (同期声 海福贵)老家上学路有五六公里,一般六七岁娃上不了学,这里四五岁上幼儿园。妇人打工一天挣七八十元,男人建筑上打工很方便。

  (解说词)由于老家常年干旱少雨,一年下来,几十亩旱地的纯收入不到1万元,移民搬迁这几年却给小海家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同期声 海福贵)在老家光知道种那几亩地,没想过干别的。这里想着日子要更好,奔小康。想买个小轿车开上,在老家不敢想。我自己后年买车,现在刚盖了房比较紧张。


  (解说词)勤劳能干的海福贵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在政府分配的54平方米住宅的基础上,续建了近百平方米的新房。更让海福贵意想不到的是,每到冬季农闲时,当地政府还举办农机驾驶、厨师、刺绣、种植、养殖等各类实用技能免费培训班。海福贵在2016年初参加了农机驾驶技能培训班,当年7月就被原隆村附近的的立兰酒庄企业聘用,主要负责葡萄园的管理和维护,月工资收入达4000元。


  宁夏立兰酒庄坐落于宁夏贺兰山脚,位于贺兰山东麓最优质小产区的核心地带。自有高标准有机葡萄种植基地2400亩,酒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涨闽宁这块热土上,像这样的特色产业是闽宁镇培育发展的重中之重。据统计,通过建立政府引资、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机制,闽宁镇逐步形成了“种葡萄、养黄牛、抓劳务、建园区”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全镇产业总值达到3.2亿元,20年增长23.7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和聚集效应,为当地移民铺就了一条产业致富之路。

  (同期声 邵青松)一年酒庄用工量是3万多人次,一年光发工资三四百万。基本用的都是原隆村的人。酒庄都是用一定技能的,只要用心干都能拿高工资。有人认为,南部山区人不勤劳没文化,不是这样的,这里工作得到很好的体现。


  (解说词)和海福贵一样的原隆村村民柳发明和妻子刘莉都在立兰酒庄上班。柳发明是立兰酒庄车间主任,原来只有初中文化,平时在在建筑工工地打工,2012年进入酒庄后,凭着认真和好学,加上酒庄的技术培训,短短几年成长为酒庄的中层骨干,收入也成倍增加。柳发明的妻子刘莉也是酒庄工人,刚来上班时什么都不懂,通过企业培训,边干边学,夫妻俩现在月收入将近七八千元。

  最可喜的是,从农民变成工人,移民村的人们不仅仅是身份转换,工资收入有保障,更多的是精神上获得的满足和心里有了归宿。


  (同期声 邵青松)变化很大。最早说话,交流不太懂,十句能听懂八句话,两句听不太懂。另一方面,他们越来越时尚。因为平常生产接待北上广来的,学葡萄酒的,销售的,见识广,提升了他们的价值观,思想上感觉到,收入高了,生活越来越富裕。

  (同期声 海福贵)这里,家家竞争的,比着干,想懒不敢懒,环境改变了人。这里像我这个年龄已经有人买车,我们村里搬来的都盖了新房。

  (同期声 刘莉)最大的收获,经济上一年有个稳定的工作,离家近,找到了目标,不像打零工很盲目。

  (同期声 柳发明)现在,就和城里上班的人一模一样,有家的感觉,不是那种流浪人的状态。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