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种业“芯片”技术 保障奶业安全发展

19.04.2021  12:11

  在宁夏,奶产业到底有多牛?来看一组数据:2019年,全区奶牛存栏43.7万头,牛奶产量183.4万吨,居全国第8位,人均鲜奶占有量265.3千克,居全国第1位。

  “2020年,宁夏牛奶总产量达到215万吨,是2000年的10倍;目前,全区奶牛平均年单产量9吨,是2000年的2倍。”优质高产奶牛选育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负责人、宁夏畜牧站副站长温万说。

  高产、高效是决定奶产业发展的关键,在过去10多年里,宁夏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包括优质高产奶牛选育技术的突破。

  宁夏奶牛养殖业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而真正开始规模化养殖,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经过几十年探索,我国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不小进展和成绩,但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温万说,全区奶牛良种化率和单产水平不高、缺乏稳定长效的奶牛遗传改良运行机制和自主培育种公牛能力等都是发展奶产业需要突破的瓶颈。

  奶业振兴,良种先行。随着奶牛产业的发展,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遗传改良工作也受到多方重视。

  针对宁夏地区奶牛选育技术体系不健全、生鲜乳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2013年,宁夏科技厅组织国内奶牛育种与良种繁育方面知名专家,研究设计了宁夏奶牛育种的中长期方向、技术路线和目标任务,启动实施了自治区农业育种专项《优质高产奶牛选育》项目,开展了优质高产奶牛选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我们主要从奶牛遗传育种、快速扩繁和信息化管理三个方面开展研究与应用。”温万说。

优质高产奶牛选育技术的突破对提高奶牛生产性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项目实施中,宁夏科技厅坚持开放和目标导向,倡导宁夏奶牛育种融入全国奶牛育种联盟和育种技术创新平台。项目团队由宁夏畜牧工作站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和区内奶牛产学研推机构组成,依托全国奶牛育种大数据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实验室支撑条件,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另一方面,积极借势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邀请相关领域院士专家指导交流,大大增强了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了科研技术水平,助推宁夏奶牛育种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经过5年的辛勤耕耘,优质高产奶牛选育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开放式核心群31个,选育核心群牛只1.71万头,305天产奶量达11.2吨;完成奶牛育种数据库4个,建立了宁夏奶牛早期选择技术体系。首次构建了宁夏奶牛选择指数,用于优选国际公牛冻精和精准化选配,使后代产奶量平均提高489公斤;创建了宁夏奶牛主要传染病检测与监控体系,建立了种子母牛快速扩繁和性控胚胎移植模式。研发管理系统4个、物联网相关设备6个,建成集“数据收集+物联网”应用为一体的《宁夏奶牛育种信息大数据平台》和育繁推一体化试验示范基地1个。

  在优质高产奶牛选育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全区成母牛单产9吨,居全国十大奶业主产省区之首。奶牛群遗传改良及优质高产奶牛选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动奶产业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优质高产奶牛选育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制定地方标准7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授权国家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2项。项目推广应用规模8.5万头奶牛,增产鲜奶1.63万吨,显著减少粪污排放,节约养殖用地,提质增收8000万元,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该项目获得2019年度宁夏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记者 马越)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