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新式VS传统

07.04.2015  09:11

  又一年的清明节刚刚落幕,有关祭祀方式的话题人们仍在谈论。随着文明祭祀意识深入人心,网上祭祀、微信祭祀等新方式不断出现,银川各大陵园祭祀也越来越趋于“绿色”,但记者小长假期间采访发现,在银川大多数土葬墓区,以“烧”为主的祭祀方式仍然占了主流。

   土葬墓区仍以“烧”为主

  “我们上马鞍山土葬墓区为先人扫墓,至少烧了1000多元钱的纸制祭祀品。要不是当天下着小雨,空气和土地潮湿,真担心会引发火灾。”市民韩女士如是说。

  4月4日,韩女士家族共30多人上山扫墓,7辆汽车满载着人和各种祭祀用品,除了水果、酒类、油饼等,最多的就是纸钱、纸糊的金戒指和金元宝。按照一家100元钱花费计算,同行的10家人至少买了1000元钱的祭祀用品和鞭炮。韩女士告诉记者:“等祭祀完,身上落了厚厚一层纸灰。不只是我家这样,当天山上大概有百余辆车,拜祭过的每个坟前都烧了大量纸制品。”

  每年都会和家人前往榆树沟墓区祭拜先人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全家4月4日去上坟时遭遇堵车,据他一路观察,祭祀仍以“烧”为主,只摆放鲜花的少之又少。据了解,土葬墓区榆树沟由于地处贺兰山生态自然保护区,几乎每年都会因祭祀引发火情。

  灵武市民左先生也告诉记者,每年春分节气一过,灵武市朔方路就成了殡葬用品一条街,一个摊位连着一个摊位,今年也不例外。而灵武东山作为当地主要墓区,也在清明节前迎来一波波以“烧”为主的祭祀活动。

   微信、网络等新式祭奠“遇冷”

  尽管网上祭祀已出现多年,近两年还有人通过微信、微博祭奠亲人,但记者调查发现,清明节期间使用类似新式祭祀方式的人还是很少。

  “深深怀念已故慈母,您的言传身教一直在激励儿子进步。”在宁夏殡葬协会“网上祭祀”网页,记者看到一位市民在今年3月31日发表的祭词,尽管简短,但也令人动容。据了解,宁夏殡葬协会“网上祭祀”从2009年就开通运行了。但记者4月6日登陆该网站发现,网上祭祀今年仅有8条信息。记者体验发现,其实操作非常简便,只需点击网页上方的“我要祭拜留言”,再根据提示输入被祭奠人的名字和祭拜者的名字,写下留言就可以了,并且不需要任何费用。

  宁夏金山陵园也在其网站设有“天堂纪念馆”供网上祭祀,可记者看到总共只建了7个纪念馆,且都是2012年至2014年期间的记录信息,今年没有一条记录信息。

  近两年来,微信扫墓也进入公众视野,提供该服务的微信公众账号有不少。记者加了关注度较高的中华祭祀网,填写被祭奠人的信息后,就可用手指摩擦手机屏幕从而“扫墓”。不过,记者随机采访市民发现,这样的方式并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我觉得这种类似游戏的方式不够严肃、不够真诚,甚至让人觉得对先人不够尊重,我绝对不会采用。”43岁的李先生说。但一些年轻人认为,不必苛求形式,只要表达出思念之情就行。“我老家在固原,清明节没能回去给父亲上坟,就用这种方式对父亲说了想说的话,用手机扫了墓,心里舒服多了。”年轻小伙小张说。

   陵园祭祀方式越来越“绿色”

  近年来,随着绿色、文明殡葬的推行,银川各公墓、陵园相继推出公益墓、环保生态墓以及树葬、花葬、黄河葬等生态安葬方式,祭祀时献鲜花、植棵树等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烧纸、放鞭炮等习俗。

  清明节期间,松鹤陵园、福寿园等陵园迎来大量祭祀人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用鲜花花束或鲜花做的花圈,还有人用仿真花、绢花等。陵园内大量烧纸制祭祀用品的情况越来越少,燃放鞭炮的时间也越来越短。

  “怀念应该是在心里的,孝道应该是体现在行动上,烧再多的纸钱也不能替代对先人生前的孝道,放再多的鞭炮也没法唤醒沉睡的亲人。文明祭祀无论从人文方面,还是从环保方面,都很有意义。”80后唐女士认为,殡葬、祭祀观念已在年轻人心中悄然改变。“厚养薄葬才是最好状态,长辈在世时多孝敬,丧葬祭祀时少花费,领会了这一理念肯定会逐渐告别旧的祭祀习俗。”银川一陵园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白静

用爱温暖寒冬—— 宁夏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wRX宁夏红十字会网站管理系统       深冬时节,傲雪凌霜。“90后”小伙小田用一缕冬日暖阳般的温暖爱意,给远方的小患者送去生命的“礼物”。12月15日,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小田完成捐献顺利归来,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