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3D打印让“神笔马良”成为现实

09.05.2016  10:37

  一支神笔,画什么都能变成实物,神笔马良的故事传颂多年,如今日渐成熟的3D打印技术,让这一神话变成现实。而作为西北地区首家专注3D打印技术应用的宁夏瑞珲江立升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力争将这一技术普及到诸多领域,用该公司董事长薛瑞的话说,3D打印不断发展,自造+智造的未来就在眼前。

  有人说3D打印技术是“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我觉得3D打印技术就像中国神笔马良的故事,非常神奇。”2012年,薛瑞接触到3D打印技术后便着了迷,开始调研市场。2014年薛瑞成立公司,将3D打印引入银川,如今该公司的技术已经应用到工业制造、生物医疗、文化创意、教育等领域。

  在薛瑞的办公桌上,摆放着台灯、笔筒等办公用品,粗看上去,与普通办公用品无异。实际上,这些都是在旁边的实验室里打印出来的。薛瑞介绍,公司自主研发的FDM打印技术,原材料是麦秸等农作物做成的聚乳酸,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高温下也没有任何气味。“513D打印最早的名称叫快速成型术,这套公司自主研发的设备和技术,正在逐渐普及。

  记者走进宁夏瑞珲江立升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一台台3D打印机摆放在桌在上,与普通的面包机大小相近。其中一台正在为区内一家制造型企业打印模具,根据电脑设计图纸和方案,由电脑操控一个喷口喷射出“油墨”,喷头像奶油裱花一样,将“油墨”喷在下方的平台,层层叠加,很快便“打印”出一个模型,整个过程不到20分钟。“3D打印实现了任何物体都能按照图纸打印的目标,一次成型,简单快速。”薛瑞说。

  有别于其他的科技公司,宁夏瑞珲江立升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将办公场所设在了银川职业技术学院,而这也与公司现阶段的经营模式密不可分。如今包括银川市育才中学、银川市二十一小在内的多所中小学都引入了3D打印教学,用于培养学生实践开发能力,但是这些学校购买的都是外省的产品,这导致不少学校的设备买了后,后续服务跟不上,这也让薛瑞看到公司的价值所在。薛瑞说,“公司现在不仅给学校提供耗材,还有专业的技术指导,为他们服务的过程也是普及3D技术的过程。

  的确,3D打印不仅是一项技术,这中间也涉及设备、耗材、技术和售后服务等诸多方面,公司之所以设在银川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是培养我区的3D人才,另一方面可以更多地与周边院校展开合作。”薛瑞谈到。

  此外,在工业领域3D打印同样作用明显。“传统的制造业生产产品,需要走完设计、开模、制造、组装等一系列程序,非常繁琐,开发周期还长。如果采用3D打印,根据初期设计,可以一次性成型,省下的时间和研发成本,对企业来说受益无穷。”薛瑞指着公司展柜上的产品介绍,在这里小到部件上的螺帽,大到发动机的内部零件,不一而足。

  在薛瑞看来,3D打印更大规模的应用还未到来,而公司正在积极准备推动其在工业领域的更广泛应用。“我们正在计划与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合作,准备在银川iBi育成中心设立一个3D工程研究中心,中心购买设备,我们提供技术,企业提出要求,帮助企业生产产品,完成转型升级。”薛瑞相信,3D打印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会是大势所趋,得提早准备。“以后就是用机器扫描一下你的脚,那边就能生产出贴合你脚型的鞋子,不再是用型号来买鞋子了。

  宁夏瑞珲江立升三维科技有限公司的3D技术也用到了医疗领域。如何应用?薛瑞介绍,人体器官、骨骼可以通过三维建模,将有病灶的器官“打印”出来,帮助医生研究病情,甚至造出替代品。“医生通过拍的片子只能看到平面图像,而人体的器官是三维的,3D打印出的模型可帮助医生看到患者的病症器官的各个部位。

  该公司与国龙医院已经展开多次合作,治疗弯曲的脊椎骨可谓典型。“曾经有患者脊椎骨弯曲,但是医生只能看到片子里呈现的病症,我们就用3D打印出模型,因为模型与人体实际脊椎的比例是1:1,通过术前模拟演练,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可以准确找到需要调整和修复的部位,缩短治疗过程,减少患者痛苦。”薛瑞表示,用3D打印人体器官已经可以实现,不远的将来就可以普及开来。

  神笔马良的神话吸引着薛瑞步入3D打印领域,将这个神话带进每个家庭,则是薛瑞的梦想所在。对于宁夏而言,3D打印技术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薛瑞认为,它的发展会非常迅速,犹如智能手机的来临,悄无声息却又无法抗拒。

  记者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