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迸发活力服务基层百姓

25.03.2016  09:36

  楼上居民经常高空抛物,解放东街23号院一家临街银行不得已找到玉皇阁北街街道永康社区投诉;西桥巷老旧小区年久失修,经常出现下水堵塞等状况,居民隔三差五找到凤凰北街街道安秀社区反映;市民杜女士婆婆去世,到所在超市请假时,被要求出示婆媳证明,杜女士来到了胜利街街道清苑社区……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社会事务的不断发展进步,被称为政府“神经末梢”的社区,在居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永康社区党支部书记王英英2001年进入社区工作。在她的记忆中,社区最大的变化就是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的转变,“从被动服务变成了主动服务。

  2000年以前,社区还只是被叫做居委会,一间破屋子,几个大妈“坐镇”,平时主要工作就是管卫生和抓计生。2000年开始,社区开始招聘一大批“高学历”人才,“不仅有了学历要求,还必须懂电脑。”王英英说,从那时起,大妈逐渐退出社区工作的历史舞台。

  社区的功能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生变化。党建、卫生、统计、劳动再就业、综治……政府部门的工作开始进驻社区,根据划分,社区工作人员每人身上都背负着好几个对口单位,群众前来办事,涉及到相应的工作人员,由专人负责接待。“当时的工作也只是一种被动地服务。”王英英说。

  2012年,兴庆区先行试点网格化管理,社区工作人员变身为网格员。这一变化最大的不同就是对网格员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原来是专人专岗,现在成了一岗多责。”王英英说,网格员肩负着网格内的所有事务,根据要求,网格员每天都需要到辖区去巡视,主动服务、代办服务逐渐成了社区的日常工作。

  2015年底,社区网格员面向社会招考,此次招考再一次对学历、年龄等条件提出要求。年轻化、高学历、高素质开始成为社区工作者的标志。

  46岁的翟新立曾是一名数学教师,2015年,他考入永康社区成为了一名网格员。“我的孩子智力存在问题,此前老带他看病,便辞去工作,其间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关爱,最后便投身到了社区。”翟新立说。

  每天下班后,社区工作人员都要走访入户。从晚上七点开始,要挨家挨户进行调查。社区几十本厚厚的居民家庭信息台账,就是他们通过一个又一个夜晚,跑了一个家庭又一个家庭调查做出来的。胜利街街道南华社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辖区几千家住户,分配下来,平均每个人要负责几百户。“必须得下班时间去,要不居民都上班不在家。但也不能去得太晚,打搅居民休息。”即便如此,社区工作人员经常被拒之门外。

  为什么要进行入户调查?为什么要摸排居民的家庭信息?一位社区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除了出于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需要,台账信息有利于加强社区流通人口的管理,尤其在一些老旧小区,遇到上下住户漏水,台账信息都能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根据入户调查的了解,社区工作人员也在家庭台账信息外,衍生了很多新的信息库,比如辖区低保户信息、辖区高龄老人信息、辖区吸毒人员管理信息等。家庭信息登记过程中,也让社区工作人员对居民家庭状况有一个简单了解,当居民需要社区一些服务时,社区也能更好地去服务居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当居民到社区开具证明时,如果是我们熟悉的,不用了解,很快就能给他出具证明。”新华街街道富华社区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解释。

  记者  石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