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上“羌笛”声声

30.11.2015  21:56

  羌笛

图1 

图2

  跃然于山崖峭壁之上数以万计的岩画中,有一些构图简练、形象生动、风格独特的人面像口角前横着二道横线(双管)。据专家分析,这是西夏党项族人横吹“羌笛”,崇拜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

   羌笛的产生

  羌笛是羌族人民发明的一种古老的乐器,用两根竹管制成,最早的羌笛有三个孔,横着吹,即横笛,又名短箫。现在的是六个孔,竖着吹,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羌笛吹出党项族人西行万里的乐曲,演奏出这个民族悲壮的历史。党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属西羌族的一支少数民族,故有“党项羌”称谓,他们早年生活在青海、四川、西藏交接地带的辽阔草原上,世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原始游牧生活。大唐时西迁,北宋时期建立西夏国,历时190多年,为西北地区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党项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为喜爱音乐。在《番汉合时掌中珠》中就有“取乐饮酒”“教动乐”“乐人打诨”等记载;西夏文字书《杂字》中有“吹笛击鼓”。唐末,党项羌的拓跋思恭部,帮助朝廷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唐僖宗赐给一个3000人的庞大乐队。乐器包括金钲、节鼓、大鼓、小鼓、铙鼓、羽葆鼓、中鸣、大横吹、小横吹、桃皮、笳、笛等十多种。其中羌笛是乐队的看家乐器。1909年在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文物中有羌笛乐器伴奏图样(今藏俄罗斯爱尔兰米塔什博物馆)。贺兰口一幅岩画(图1),画面宽104厘米,高36厘米,磨刻制作。4个人面,头部有羽状装饰,其中有2人露齿留有须,嘴角前横着二道线(双管),隐隐弥漫出一种西夏音乐文化的神韵。

   西夏音乐

  西夏立国,王权对音乐十分重视,设有“番、汉乐人院”的专门机构,适应番礼、汉仪的交替变更,音乐既有番乐,又有汉乐,五彩缤纷。元昊为弘扬本国的独立精神,特意变“五音为一音”。西夏还给乐人置办服饰、化妆用品,布置演出场所。乐人受到重用,谅祚封伶人薛老峰为副使,称左司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这说明音乐在西夏的流传及西夏乐人的地位是很高的。西夏不杀有专长的俘虏。《天盛律令》规定,乐人犯罪可与农牧主一同享受减刑、缓刑的优待。这对推动西夏文化、音乐艺术的发展是有益的。

  西夏乐器有三弦、六弦、琵琶、琴、筝、箜篌、管、笛、箫、笙、筚篥、七星、吹笛、击鼓、大鼓、丈鼓、拍板等。用西夏乐器演奏出来的乐曲音色高亢,听起来有很强的感染力,受到中原人的喜爱。宋朝天子曾邀请西夏的“蕃乐人”到宫廷演奏。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召见米脂寨所降蕃乐42人,奏乐于崇政殿。

   羌笛的魅力

  感人肺腑的羌笛和西夏人演奏的不凡身手,既博得了宫廷欢喜,也征服了文人墨客,引起黔首百姓的共鸣和喜爱。西夏时期,党项人已经摆脱了不知稼穑,无文字,草木记岁月的原始游牧生活,相聚欢乐时常以“琵琶、横吹、击缶为节”合奏助兴,说明党项族传统音乐思维已达到一定水平。贺兰山有这样一幅岩画(图2),画面两个人面,宽56厘米,高27厘米,磨刻制作。其中一人口角前横着二道直线(双管),另一个没有五官的人面像口角前横着二道波浪线(音律)。这是二人在合奏横笛,横管婉转悠扬绵长,十分动听,让岩画家忽略了对演奏者五官的描绘。当然这是一种艺术的特殊处理手法,与其塑造不出一张真正能让人陶醉、痴情入迷的面部表情,还不如让它空白好。还有一幅岩画,画面宽210厘米,高200厘米,磨刻制作,深度2-3厘米。这幅人面群图像中间刻有西夏文,图中18个人面像,有的头部有羽毛装饰,有的留有胡须,其中左上方一个有头饰的人面像,露齿口角前横着二道直线(双管),似在为大家独奏横笛。这种原始的民间活动,也是群众自发的如同社火的宗教歌舞、宴饮、祈祷、相亲相恋、狂欢活动一样,自然也少不了作画论道进行一番评比。

  唐朝王维诗曰:“横吹杂繁笳,边风卷塞沙”。李白《清溪半夜闻笛》中有“羌笛梅花引,吴溪陇水清”。王之涣《出塞》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更是千古绝唱了,使得羌笛天下闻,让人们记住了羌笛。边塞诗人高适《塞上听吹笛》:“雪静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问。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宋时范仲淹所作《渔家傲》“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揭示了民族之间征战的痛苦,也描绘了一幅塞外边关的民族风情图画。可见羌笛来自社会基层,流传于民间,它流露出的是人民的喜怒哀乐与心声。把西夏人求安康、庆胜利、表达内心情感而善歌善舞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链接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四川北部阿坝藏羌自治州羌族居住之地。赤布苏、沙坝地区的羌笛是秦汉战乱年间,由南迁的羌族人民从西部地区携带而来的。据史载,西汉前,羌笛面上有四孔,公元1世纪由京房加一高音按孔,为五孔。东汉马融在《长笛赋》就曾有“近世双笛从羌起”的记述,唐代亦有“羌笛何须怨杨柳”的名句。发展到近代,羌笛已成六孔。由于羌族没有文字,其历史文化除了世代口传心授外,羌笛也成为交流、传承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渠道。“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崔星崔凤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