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金白银”促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13.06.2019  13:33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李阳阳)为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发展,推广新模式、应用新技术,推进企业转型改造升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日前银川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鼓励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目标▼

  到2023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数量翻番,分别从2018年的90家和334家增加到180家和700家;有研发投入的规上企业比重从2018年的25%提高到50%以上,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从100家增加到200家,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从2018年65%提高到80%左右。

  一、以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鼓励实施“机器换人”工程,对首次购买使用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企业,按照购买价格的15%给予奖励,最高500万元。

  打造智能制造示范标杆,对纳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名单或被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且通过竣工验收的智能制造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200万元补助。

  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对将信息基础设施、生产设备和应用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开展智能排产、供应链优化和设备远程运维等应用上云的工业企业给予最高30万元资金支持。

  二、以模式创新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加快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仪表等智能装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在重点领域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试点示范,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鼓励企业进行私人定制生产,实现个性化发展。

  促进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综合集成应用。

  鼓励互联网企业聚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在生产、销售等环节为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服务支撑。

  发展体验经济,支持实体零售商综合利用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打造体验式购物模式。

  发展“线上+线下”会展模式,利用互联网向展商互动、商务对接、线上交易等平台化功能的新型会展模式转变。

  承担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化组织(委员会)秘书处或主席(主任)单位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和20万元。

  企业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单个企业年度内最高奖励不超过200万元。

  对年度新增专利达到30件、20件和10件以上且发明专利占50%以上的企业,分别给予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补助。

  对新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示范企业的,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15万元补助。

  通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体系认证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5万元奖励。

  三、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对规上企业中认定为市级及以上科技型企业的,上年度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1%以上,按其研发费用的10%给予补助,最高100万元;对企业研发费用年度增长超过1000万元的,再按增加额的10%给予补助,最高300万元。对研发填补国内空白重大新产品、新技术的企业,按该产品或技术研发费用的15%给予补助,最高500万元。

  对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和30万元。

  对科技型企业自主生产并拥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品开展认定工作,对生产企业销售认定产品按实际销售额的1%给予补助,每年最高100万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使用本地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品大类),对购买认定产品的本市企业,按实际支付款项的1%给予补助,每年最高200万元。

  企业引进的科技成果经鉴定为国内首创并在我市成功转化应用的,按企业对该成果支付的技术合同交易额的30%给予补助,最高300万元。

  对引进先进科技成果并在三年内形成新增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在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和军民融合等领域,经过申报、专家评审论证等程序,择优确定一批由企业、中试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实施的中试熟化项目,按其投资额和投资到位进度、项目进度给予30%、最高1000万元的引导支持。

  改革项目经费管理,实行项目成果考核和总投资审核的合同制管理,不再对项目经费使用提出硬性要求,由项目单位和项目团队自主决定。

  依托“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机制,紧扣我市“十大产业”,委托专业研究机构重点开展碳基材料、镁铝金属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等领域技术发展路径战略研究,为企业提高研发投入的精准性提供战略性智力支持。

  四、加大政府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引导力度

  围绕“十大产业”,全市每年实施5~10个重大企业技改和创新项目,按照其投资额30%,最高500万元给于支持,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鼓励由企业牵头,在“十大产业”领域以及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科技前沿,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给予500万元、100万元补助。对军民融合领域新建的上述创新平台,补助上浮20%。

  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自有实验室、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对外共享开放,对提供本单位以外(非关联方的法人和自然人)技术研发服务的,按照技术研发服务收入的30%给予补助,最高100万元。

  五、促进产学研资深度融合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创新中心和技术中心,对以共建机构为主体开展科技项目获得中央部委和自治区部门资金支持达到3个以上的,按照实际获得支持资金的20%给予补助,最高100万元。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市设立独立运营的(含法人机构和非法人机构)新型研发机构。按落地新型研发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引进服务等取得的实际收入的30%给予补助,最高200万元。

  每年确保“宁科贷”资金池保证金500万元,支持不少于50家企业融资,贷款额度达到1亿元。

  依托“中科天使孵化基金”,每年增资1000万元,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和专业团队,按照不低于1:5比例放大,重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落地我市的项目以及入驻我市建设的离岸孵化器和飞地科研成果育成平台的项目和企业。

  六、优化创新发展环境

  对入库企业使用市级科技创新券支付相关科技服务费用比例从50%提高到70%。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

  把各类科技服务内容纳入市级科技创新券补助范围,对收取市级科技创新券的企业按照收券金额的20%给予补助,最高50万元。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通过源头追溯、实时监测、在线识别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立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提高违法成本,保护中小企业创新研发成果。

  建立科研失信“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企业,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约谈、通报、暂停项目拨款、追回已拨资金和终止项目执行等惩戒措施,3年内或永久取消申报各类科技项目资格,并按程序取消相应科技型企业资格。

  七、强化保障措施

  全市各级财政支持企业实施创新项目的资金每年递增不低于30%,到2023年市本级财政支持科技项目资金不少于1亿元。

  市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市纪委监委、组织、科技等部门,每半年对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开展一次政策执行督查,重点督查资金政策到位、兑现以及政府采购准入等情况。

  落实容错纠错机制,保护敢于负责、敢于担当作为的干部。

创新促销模式 挖掘消费潜力
    2018年以来,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商务之窗
银川为企业科技创新“松绑”“赋能”
  企业科技创新有哪些难点、痛点、堵点?能否得到解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