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池,举目皆有“门户”之重

25.04.2016  12:52

墩子,古代交通要道上重要的“灯塔”,留下了太多故事。

盐池长城遗址。

  从上期刊发的海原古道起步,我们试图让更多宁夏人重新认识自己的家乡。这次,我们将探寻的目光锁定在灵州官道上曾经的边陲要邑、军事重镇——盐池。

  据《宁夏交通史》介绍,从甘肃环县到灵武、吴忠,它的中段要经过盐池的萌城、隰宁堡、惠安堡等地,是古都长安北通灵武的交通大道。唐广德元年7月,吐蕃入大震关(今陕西陇县),尽取河西陇右之地,贞元初年,原州及六盘山诸关也相继失陷。至此,丝绸之路凉州以东的南北两道全部中断,中西交通线改经灵州,一直使用到北宋初年。

  “白池青草古盐州,倚啸高城豁望眸”“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这个古称昫衍、盐州、花马池的地方,让我们回望它厚重的历史的同时,更希望记录它当下的变迁——

   从蒙古铁骑到回乡美食,一盘炒糊饽见证“门户”变迁

  “西北门户灵夏肘腋”,古人用八个字概括盐池地位之重要,用现在流行的话就是盐池“区位优势突出”。的确,翻开中国地图,我们会看到在宁夏唯有盐池县与三个省区接壤,北接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邻陕西省定边县,南靠甘肃省环县。盐池也因此被如今的地方政府称为宁夏“东大门”。

  “在古代,能称为门户之地的,要么是军事重镇,要么是商贸往来频繁的地区”,已经撰写出版盐池多个乡镇地方志的侯凤章认为,自盛唐以来,盐池兼具军事重镇和商贸通道两大重要地位。

  在很多民俗学家看来,衡量一个地方曾经是否是重要的“门户”之地,有一个细节不能忽略,那就是看如今这个地方人们的饮食习惯。炒糊饽,很多宁夏人都熟悉的面食,干饼子切条,拌以羊肉臊子炒制,出锅前点缀些许红、绿辣椒,干饼条充分吸收了汤汁,口感甚佳。因为制作方便,且有肉有面,在宁夏吴忠广为流传。

  久而久之,炒糊饽也就成为吴忠回乡美食,吃了这么多年炒糊饽的宁夏人可能还不知道,炒糊饽居然不是宁夏人原创的美食。在盐池县惠安堡,沿街很多清真餐厅都有炒糊饽。当地年长的回族老人回忆,解放前惠安堡的回族就会做炒糊饽,他们小时候听老人说炒糊饽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朔到明朝。对此,业余研究盐池历史的刘国君介绍,炒糊饽最早是由蒙古族人发明的,特别是蒙古人在南征北战时代,行动迅速,就餐简便。风干肉、炒面、干饼子是蒙

  古军队必备食物。将羊肉和干饼子炒后食用也就从蒙古军队流传开来。战争能带来灾难,也往往伴随着文明的交流,这其中就包括语言、文字、饮食、服饰等很多元素的融合。而作为千百年来兵家必争的盐池,蒙古铁骑多次到来,擅长经商的回族与蒙古人做生意的同时,也学会了炒糊饽的制作方法。聪明手巧的回族妇女改进了炒糊饽的制作过程,用现炒的羊肉臊子代替风干肉,用更有弹性的面粉取代蒙古人做的干饼子,再配上辣椒和肉汤,就连蒙古人都称赞回族做的炒糊饽味道更鲜美。

   风沙盖住了城门,却盖不住希望

  盐池县城西南方向约35公里处有一座明朝古城——铁柱泉古城。古城不大,长、宽不到400米,明朝修建这座城主要是为了防御鞑靼部落侵扰,争夺食盐和水草。当年“水涌如柱、泉水甘洌,日饮数万骑弗涸”的局面今已不见,不过在如今的铁柱泉古城遗址,却能看到另一种“风景”。

  没有高大山脉阻挡,鄂尔多斯高原的季风在盐池任性地肆虐,加之盐池从地理学划分属于鄂尔多斯台地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空气中游走的沙土味或许是盐池人最熟悉的气味。每一个盐池人都深切感受过风沙肆虐,但是他们一定说不出这么多年来究竟有多少风沙落在盐池?

  当我们站在铁柱泉古城遗址前,才真正目睹了大自然残酷的一面,十多米高的城门被沙土掩盖得只剩不到一米的缝隙,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座古城建于公元1536年,距今400余年,也就是说,这几百年中,风沙几乎可以掩埋一座城。这不得不让我们联想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如何生存的。

  “所谓的战略要塞,门户之地都是建立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没有人类的争夺,怎么能显示出这些地方的重要”,侯凤章认为,研究盐池的历史一定不能忽略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从人类繁衍的角度看,盐池人自古以来生活在一片兵家必争之地,还要对抗风沙侵袭,他们才是这片“门户”最执着的守护者。

  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能够生生不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这一点,从100多年前当地人对待甘草的态度就可以看出。野生甘草,曾经是盐池人最引以为傲的特产,这种可以入药和食补的植物颇受南方人喜爱。100多年前,野生甘草在盐池随处可见,当地人也早已学会了采摘甘草入药的方法,也有村民采摘甘草卖给药店。不过大家都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挖嫩根。“70年代在盐池还能挖到很粗的甘草,有铁锹手柄那么粗,后来就很难见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直来往盐池做生意的老马回忆说,后来很多外地人来挖甘草,不论嫩根老根,见到就挖,彻底毁了野生甘草继续生长的希望。不过随着当地政府严格限制采挖野生甘草,实行封山禁牧,让植被修养恢复,如今开春后草原繁茂的景象又回到人们视线中。

   行走盐池,在现实与历史中不停切换

  在宁夏,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像盐池一样,现实社会和历史遗址和谐相融。有人肯定会提固原,固原的确也有很多历史遗址,但是固原的很多历史遗址都在大山中,如烽火台、堡子、古道等,孤零零地守在山中,遥望着繁华的城镇。但是盐池却不同,新城中有古城,古城墙包着新城镇,新修的公路边还有几百年前的墩子,甚至有农家的窑洞就建在古城墙下,这些在外地人看来有点不伦不类的搭配,在盐池人眼中早已习惯,他们生活在当下,同时也与身边的历史遗址不离不弃。

  从盐池县城出发前往惠安堡的路上,能看到很多被当地人称为墩子的黄土建筑,外形有点像西夏王陵的陵墓,保存完整的在墩子外围还有一圈外墙。

  据记载,明朝在边塞要地设置军政合一的卫、所,主管军事防务和屯垦。由于主要防御对象——鞑靼、瓦剌族驻牧于河套,与之相邻的宁夏也就成为边防重地。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设宁夏卫,辖左、中、右三个屯卫及宁夏前后卫,后又增设宁夏中卫(治中卫)及后卫(治花马池)辖之,受陕西都指挥使司节制,其防兵遍驻今宁夏中北部。自洪武九年后,整个宁夏除一度有固原州外,其余时间再无州、府、县建制。

  军事管理下的明代大道,留下了一座座墩台。本来,墩台是在长城沿线建筑的守望台。由于宁夏的一些道路或是鞑靼族的“入寇总路”,或是明军的给养线,所以在路边也建起了墩台。经灵州南下环庆的驿道,每5里一台,总计有58个墩台。庆阳、环州通花马池、定边营的道路,则是20里一台,共有34座。由花马池经铁柱泉、惠安堡、韦州、下马关南去固原的道路,沿途水草丰美,是鞑靼“入寇总路”,也是5里一墩。这种墩台用黄土夯筑,呈长方形,上小下大,约两层楼高,终年有士兵站在台上守望。驾车行驶在公路上,随处可见的墩子在默默诉说着曾经的烽火硝烟。

  盐池的古城也很有特色,它不是孤零零地在荒野中,正如萌城遗址,公路就从城中穿过,城墙下仍然住着村民,村民在城墙下开了窑洞。说起修建城墙,刘国君介绍,古代修建城堡绝对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动辄就需要数万人,城墙用夯土一层一层夯筑而成,不怕风吹,不怕雨淋。

  在盐池走的地方越多,越发感受到这里曾经被称为“门户”之重要,从众多古城、长城、烽火台、墩子、古道,甚至居民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无处不体现着多样性和融合性。这些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始终安静地守候在那里,等待人们更深入地去挖掘其价值,讲述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记者 邱青春 马骋 倪会智文/图)

银川机场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记者2月9日从宁夏机场公司获悉,文化厅
2019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目标。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文化厅
新华时评:中国年、文化味,展自信
新华社杭州2月10日电 题:中国年、文化味,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