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山的见证:一种名为隆德的发展速度

14.04.2017  00:17

  经过一场春夜喜雨的滋润,四月的隆德桃花娇艳,树木吐翠,处处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春和景明的美好图景。这样的美景,这样的气象,生发着梦想,孕育着希望,更见证着过去5年隆德县非比寻常的发展速度。

中共隆德县委书记袁秉和接受记者采访。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隆德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奋进、拼搏奋斗,在精准脱贫、城乡统筹、产业提升、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取得了新突破。五年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8亿元,年均增长22.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047元和7462元,年均分别增长9.4%和13.1%。45个贫困村实现销号,贫困人口由5.7万人减少到1.3万人,贫困面由37%下降到10%,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665元增长到5930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5年,是隆德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脱贫攻坚卓有成效、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发展活力持续迸发、人民福祉显著增进、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5年。”中共隆德县委书记袁秉和告诉记者。      三大特色产业“聚力成帆”,脱贫攻坚搭乘“快速航船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在宁南山区得到了充分印证。   4月10日,当记者走进隆德县联财镇联合村冷凉蔬菜种植基地,到处一派穿梭忙碌的景象,当地村民正在搭建日光温室钢架。“今年我们将在巩固2016年1800亩冷凉蔬菜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新增冷凉蔬菜面积1000亩,露地冷凉蔬菜种植规模达到2300亩,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2000亩。”站在大棚旁边,联财镇驻村干部孙小宁向记者介绍着村里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   联合村地处甘宁两省和西吉、静宁、隆德三县交汇处,自古以来为边贸驿站,素有“旱码头”之称,由于交通便利,该村历来有种植销售蔬菜的传统。近年来,该村以脱贫攻坚为统领,通过产业扶持、政府补贴、项目带动和群众积极参与,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村里的农户通过种菜年收入最高可达到15万元。2016年,随着青兰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村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联合村被确定为固原市永久性蔬菜基地。为了带动建档立卡户稳定脱贫,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17年,村里进一步扩大冷凉蔬菜和中药材种植种植规模,通过成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村集体、企业(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土地入股的股权量化的模式,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积极发展产业,进一步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目前,占地30亩的5000吨冷库已基本建成,预计6月底投产运营,这将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今年,我们还将创办农家乐,开展集餐饮、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服务业,带动农增收致富。” 联财镇驻村干部孙小宁说。 农家乐里花木繁盛,小景怡人。   联合村产业发展情况是隆德县的一个缩影。五年来,隆德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量身打造特色产业,力推中药材、草畜、冷凉蔬菜三大主导产业优化升级,初步构建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发展体系。“百户加工、千户育苗、万户种植”的中药材发展格局正在构建,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年均稳定在8万亩以上;多元化饲草料体系和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水平稳步提升,杨河、张程肉牛养殖模式在全县推广,全县肉牛饲养量年均稳定在15万头以上;建成渝河流域万亩冷凉蔬菜示范区,全县冷凉蔬菜种植面积年均稳定在4万亩以上。特色产业已成为贫困户增收的重要渠道,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1年的2665元增长到5930元。    因“”制宜选优配强,“两个带头人”成致富领头雁   “如果不是丁支书的帮助,我也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谈起村支书丁彦军,隆德县奠安乡张田村村民丁小李的内心充满感恩。这些年来,正是在丁彦军的积极帮助下,他从一个贫苦农民变身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建筑木工,每年通过务工都能挣回四五万元的收入。   “丁支书是个实诚人,生活中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都是有求必应。”张田村村民丁发旺的妻子感动地说。丁发旺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家里只靠妻子一人操持。前年,他们的儿子结婚,一时拿不出财礼钱,丁彦军知道情况后,主动上门借给他10000元。 记者采访建档立卡贫困户。   丁彦军不仅人品好,还是个有本事的人。前些年,他在银川承包建筑工程挣了钱。为了反哺家乡父老,便回乡从事肉牛养殖。他从甘肃张掖购进西门达尔基础母牛,以零差价卖给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并为他们免费提供技术指导、疾病防疫,出栏时还帮助联系销路。如今,村民养殖的肉牛每头可净赚3000元。因为德才兼备,去年年底,丁彦军全票当选为张田村党支部书记。   丁彦军是隆德县实施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的典型代表。近年来,隆德县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大局,把农村“两个带头人”工程作为基层党建一号工程,突出抓好村党组织带头人和致富带头人“两支队伍”,通过“两个带头人”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据袁秉和书记介绍,隆德县按照“穷村选富人、富村选能人、能人进班子”的思路,注重培养、发现、召回、扶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并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中选优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目前全县99名村党支部书记中有76人是本村的致富带头人。同时,坚持因村派人、精准派人,为全县73个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选派了第一书记。该县围绕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和中药材、劳务输出等特色产业,通过“培训提高一批,扶持壮大一批,吸引召回一批”的方法,共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654人,其中党员致富带头人268人,召回致富带头人37人,引进致富带头人18人。为了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隆德县建立了支持致富带头人发展与落实帮带贫困户脱贫责任挂钩机制,组织致富带头人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帮带承诺书,每名致富带头人承诺帮带5-1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两个带头人”工程实施以来,全县涌现出了张世忠、贾伟、邓玉平等一批村党组织带头人和张建龙、冯银龙等致富带头人典型。    城镇村三位一体做“整容”,生态环境优化美如画卷   一夜春雨洗礼,隆德县城的空气显得格外清新。在龙泉苑广场上,到处可见跳广场舞、练太极拳的群众。   “前些年,我们县城的环境确实有些拿不出手,但经过这几年的建设和治理,城市面貌焕然一新。”4月10日早晨,正在晨练的谢崇玉感慨地说,“你看看,这道路宽敞整洁,看着都舒心。”。   近年来,隆德县按照大县城、中心镇、美丽村庄“三位一体”空间发展格局,不断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县城通过南拓西移,面积由2011年的3.9平方公里扩大到6.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4.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5%。完成棚户区改造4100户,建成县体育馆和多元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新建龙城世家、三贤居等15个住宅小区及龟山市民休闲森林公园,城市道路、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逐步健全,精细化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持续优化。 干净整洁的村道。   县城变靓了,乡村也变美了。驱车行走在隆德县山塬梁峁上,一处处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宛如一幅幅水墨画映入眼帘,成为六盘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记者来到凤岭乡薛岔村,只见群山环绕下,一幢幢白墙红瓦的农家新居依山而建,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蜿蜒通向村里。在村民仇维剑家里,新式家具、各种小家电一应俱全。“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村子不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今年75岁的梁志清老人感慨地说。   凤岭乡乡长杨平安告诉记者,两年前,薛岔村还是土坯房、土泥路。2016年,随着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一条长达15公里硬化道路把村子和外面的世界连接了起来,同步进行的危房改造、文化广场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让昔日的村庄旧貌换新颜。   结合整村推进和生态移民工程,特色小城镇和美丽村庄建设强力推进,先后建成沙塘、联财、杨河3个特色小城镇和张树、赵楼、新和等20个美丽村庄。山河、温堡、沙塘等5个乡镇获得“自治区生态乡镇”称号。    立足百姓需求提升“获得感”,增进民生福祉扩大“幸福感     “过去的5年,是人民福祉显著增进的五年,隆德县率先在宁南地区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教育强县”目标,全县101个行政村实现卫生室全覆盖,实现农村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衔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隆德县县委书记袁秉和说。   自治区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隆德县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项目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实施城乡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居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东毛高速、隆庄公路建成通车,乡村道路提标建设,加快了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进程,通达便捷的县乡交通路网格局初步形成;“三馆”、体育场、第三敬老院、第二老年活动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实现民生项目向更广领域延伸。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高考二本上线率、中考总分平均分等教育量化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购置先进医疗设备,加强与厦门大学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对接合作,建立县乡两级远程会诊系统,诊疗水平得到极大提升,方便了群众就近就医;书画、社火等民俗文化传承和非遗保护深入推进,以文化大院等为载体的群众文化活动繁荣发展,文化先进县名片擦得更亮;农村低保线与贫困线实现“两线衔接”,医疗救助扩面提标,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农村幸福院、老饭桌等投入使用,特困人群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美丽乡村,名不虚传。   袁秉和书记表示,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这是全国、全区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喜事。今年,隆德县要实现贫困县摘帽销号目标,这是新的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我们将进一步提振精神、凝心聚力、坚定信念,增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历史自觉、行动自觉,采取更准、更实、更硬的措施,集中力量补短板、抓落实,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和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年多以前的冬日,我们曾走访隆德,感受到了这片热土上涌动着的强劲发展力量,目睹了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春秋只是一度,六盘山可以作证,隆德又为我们展示了因为发展而带来的全新面貌。五年奋进,城乡齐步,群众受益,百业兴旺。回顾这一个个令人惊叹的成果时,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一种叫“隆德”的速度、一种叫“隆德”的质量,更看到了属于隆德的精神和力量!(宁夏新闻网记者 贺璐璐 杨洲 王雪玲 胡俊 马建宁 葛龙 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