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报《银川市农牧局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思路》的报告

15.12.2015  19:27
市委农办:

  根据市委农办《关于报送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的通知》要求,我局对全市农业工作进行认真梳理和全面总结,形成了《银川市农牧局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思路》,现将总结呈上,请阅示。

  附:《银川市农牧局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思路

   

  

  2015年11月16日

   

   

  银川市农牧局2015年农业工作总结暨2016年工作思路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自治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三精农业”为总体思路,我局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农业总产值112.14亿元,同比增长5%,农业增加值59.53亿元,同比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82.92元,同比增长10%,“十二五”期间实现年均增长5.2%、5%和11%,顺利完成“十二五”和全年各项农业任务指标。

  一、工作成效

  (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粮食。全年粮食种植152.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78万吨,预计实现产值18亿元。调整优化粮食结构,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建设完成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44个,标准化水稻工厂化育秧大棚1050栋,新增有机水稻2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9.1万亩,产量突破33.6万吨,预计实现产值10亿元。设施园艺。为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需求,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全市瓜菜种植面60万亩,建设高标准露地蔬菜基地30个,预计全年蔬菜产量160万吨,实现产值26.3亿元,同比增长2.5%。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新建节能日光温室7200亩,移动棚2000亩,设施园艺总面积达到33.5万亩。草畜产业。优化奶牛养殖结构,加快淘汰低产牛,稳步提升奶牛单产,今年全市奶牛存栏15.7万头,奶产量52万吨,同比增长11%。加快推进奶畜产业规模化建设,新建5个奶牛健康养殖示范场、10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个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场,生猪饲养量达68.5万头,羊只饲养量500万只,肉牛饲养量25万头,肉蛋产量分别是14万吨和3.29万吨,畜牧产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适水产业。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1.6万亩,发展名特优新品种主套养面积6万亩,水禽养殖10万只,稻蟹生态种养面积4.3万亩,南美白对虾设施养殖面积5万平方米,水产品产量6.9万吨(不含鱼种),产值8.65亿,其中名特优新水产品产量3.2万吨,占水产品总产量的47%。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

  继续实施“龙头企业升级”工程,全年新命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企业,兑现奖励资金90万元,预计全年209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资产可达到700亿元,同比增加261亿元,增长74.8%,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实现净利润30亿元,同比增加12亿元,增长66.7%,上缴税金8亿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市累计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面积共58.72万亩,同比增长13.36%,增加6.92万亩,涉及农户7.94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57.46%;土地流转总面积占农村二轮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02.3万亩的57.4%,占全市耕地总面积159.5万亩的36.82%。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动态监测项目,指导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严格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促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691个,较上年增加35个,家庭农场达311个,较上年增加64个,组织上报国家级示范社10个、自治区级示范社17个、四星级(自治区级)家庭农场20个,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联合体纵深发展。推广兴唐米业集团的银川市优质水稻产业联合体成功经验,在永宁县、贺兰县分别成立了以昊王米业集团牵头的银川市精品水稻产业联合体和以广银米业公司牵头的贺兰县有机水稻产业联合体,金凤区鼎丰瓜果菜技术协会牵头成立的供银蔬菜产业联合体,通过对制种、农资供应、机械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的整合,使有机水稻、蔬菜等产业走向三产融合发展轨道,实现专业化、机械化、一体化水平纵深发展。

  (三)农业保险范围不断扩大

  根据《银川市奶产业风险基金实施方案》,按照“政府扶持、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思路,由自治区政府、银川市政府、各县区政府、乳品加工企业和养殖企业按照1: 2: 1:1的比例筹资,按照谁缴纳、谁受益的原则动员生鲜乳加工企业和从事奶牛养殖的养殖场、养殖园区参与保险,目前3000万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有效保障奶农的利益。积极开展蔬菜政策性价格保险工作,全市参保蔬菜品种5个,签订保险合同菜农214户,承保面积2937.6亩,增强蔬菜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

  (四)农村改革工作不断深化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基本完成。在去年全面开展土地确权工作的基础上,我局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严格把握政策和程序,做到“宣传培训到位,入户调查细致,信息录入准确,上图建库精准,错误修正及时跟进”,确保确权工作按期完成,完成确权登记219个村138.78万亩。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服务体系。现已完成贺兰县、永宁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并配备相关设备,待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后正式开展运行。积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权能制度改革。加快推广金凤区保伏桥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验,其中金凤区被中央农办、国家农业部、林业局列为“全国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县”,兴庆区新水桥村、金凤区银丰村等10个村(含保伏桥村)、西夏区顾家桥村、贺兰县四十里店村、永宁县永红村、政台村均已确定开展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部分村已进行到实质性阶段。粮食银行建设稳步推进。以兴办粮食银行为载体,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延伸、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形成供、产、销、农、工、贸、科、配套服务等环节一体化经营体系,有效解决农民“上楼”后粮食种植、储存、日用消费等问题。目前粮食银行已完成项目一期工程,粮食仓储5万吨库房及输送等机械设备和10万吨水稻低温烘干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软件系统已成功安装运行,增益园、西宁苑等部分营业网点投入运营,现累计收储原粮35000吨,吸纳周边百余农民工就业。“双增”活动效果逐步显现。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我局牵头组织举办了“空壳村”支部书记强化培训班和“双增”专项行动村支部书记专题提高培训班,共培训191人次,有效拓宽了村干部发展视野。积极配合市委组织部做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申报,全市共立项审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34个,涉及村集体50个,投入资金4922.29万元(市本级3313.78万元,县区配套1608.51万元),其中资金扶持类项目31个,投入资金3322.29万元(市本级1713.78万元,县区配套1608.51万元),扶持34个“空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股(债)权投资类项目3个,投入资金1600万元,扶持发展带动“空壳村”10个、“薄弱村”6个,力促“空壳村”脱壳、“薄弱村”发展壮大,预计年底全市“脱壳”计划的100个“空壳村”实现脱壳率80%以上。

  (五)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建设工程,重点突出新品种示范、新技术推广、新装备应用、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市现已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27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29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园区)61个,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深入实施科技承包责任制,加强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队管理,完善科技人员考核奖惩细则,全市85%以上农业科技人员在基层一线开展技术推广服务,40%科技人员领办了经济实体,农业科技转化率达到65%以上。全力打造信息化建设亮点工程,及时向农户宣传政策、灾害预警、科技服务,开通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短信平台,现有用户265家,共发送短信802条,受到科技人员和农户普遍好评。全市各类拖拉机拥有量5.4万台,农业机械总动力183万千瓦,全市三大主要作物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有效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六)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断完善

  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全市共出动执法检查执法人员2403人次,检查农资企业2228家/次,整顿市场895个/次,查货假冒伪劣商品1825kg,受理农民投诉案件67件,挽回经济损失62.28万元。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顺利完成农业部例行抽检工作,畜禽产品合格率100%,蔬菜、水果合格率98.3%,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严把畜禽产品检疫关,县、乡镇产地检疫开展面100%,活畜禽交易市场监管面100%,确保肉品质量安全。狠抓标准化基地建设,全年共完成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5个,绿色农产品认证10个,有机产品转换认证12个,有机农产品再认证16个,其中我市10家企业在第十六届绿博会荣获绿色食品金奖,占全区获金奖产品的50%,进一步提升银川“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价值、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七)休闲农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依托黄河金岸、艾依河自然景观和贺兰山东麓西夏人文景观,积极发展以乡村游、农家乐和休闲垂钓等为主要内容的观光休闲农业,形成“一圈两带”的发展格局,全市发展休闲农业经营点211个(农家乐105个,休闲观光农庄(园区)106个),从业人员5772人,其中农民从业人数5082人,占从业总人数的88%,带动农户29341户,接待游客340多万人次,营业收入6.53亿元,上缴税金3038万元,其中西夏区、贺兰县、金凤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宁夏园艺产业园、宁夏西昱.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万义山庄、红柳湾山庄、鹤泉湖、盈南生态旅游村等6家被评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业示范点。

  二、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一)农业比较效益较低

  受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连续走低影响,尤其是今年玉米丰收,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需的失衡,玉米平均价格1.9元/公斤,较往年下跌0.23元/公斤,同比下跌10.4%,影响种粮农民收益。而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生产经营所需物化投入、农产品跨区域流通费用的不断攀升,人工劳务费用和土地流转费用的不断上涨,严重挤压了农业的利润空间,挫伤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经济组织投资农业的积极性,影响农民持续增收。

  (二)农业企业融资难

  全市大部分银行对农业企业贷款期限为一年、贷款利息约在9%左右,而农业生产的周期长、收益低,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短期期限、高利息、贷款审批难都制约了我市龙头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影响外来企业投资的热情,制约了全市农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

  (三)农业项目建设用地审批难制约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步伐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化步伐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二、三产业大型建设项目落户银川,全市建设用地面积越发紧张,农业项目建设用地审批难度日益增加。而农业规模化生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的有效途径,如谷物晒场、机械库房、产品冷库、物流场点等都需要一定的建设用地,而我市在道路上晾晒粮食、社区停放大型农用机械等问题屡见不鲜,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工作思路及主要目标

  按照“三精”农业发展思路,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优化主导产业布局,加快种养结构调整,突出品牌农业和特色农业,实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和10%以上的工作目标。主要目标是: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种植优质牧草15万亩,瓜菜播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奶牛存栏16万头,肉牛饲养量30万头,肉羊饲养量510万只。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粮食总产量保持在70万吨左右,蔬菜160万吨,肉14万吨,蛋3.3万吨,鲜奶50万吨。

  ——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主要农作物和畜禽良种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以上,粮食生产主要作业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2%以上。

  四、重点工作

  (一)大力发展精品农业,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坚持“三精农业”发展理念,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和品牌带动战略,全面打造精品清真牛羊肉和优质水稻产业,实现“数量产量型”农业向“质量效益型”农业转变,提升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将我市打造成为立足西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高端精品清真牛羊生产加工基地和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1、草畜产业。借助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利时机,围绕长春皓月、蒙牛和伊利等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划,完善我市草畜产业战略布局,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支撑等措施,加快落实灵武沿山草畜产业带肉牛、肉羊育肥繁育区、西夏区兴泾镇肉牛养殖集中区、永宁闽宁草畜产业园区、肉牛肉羊繁育区、贺兰县金山地区、兴庆区月牙湖奶源基地等园区建设,建设万头肉牛育肥示范养殖基地,改扩建中地牧业、壹泰牧业、月牙湖万亩生态牧场,全力推进我市草畜产业转型升级。

  2、优质水稻。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社沿黄河两岸集中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扩大优质水稻种植规模。建立有机水稻综合技术示范区,加强有机米关键技术研究、标准化技术推广和配套技术服务,支持生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研发推广,试验田螺繁育、田螺除草、稻田养蟹、稻田养鸭、钵育摆栽、有机肥堆制、绿肥还田等新技术,强化有机水稻质量认证力度,提升我市有机水稻品牌影响力。

  (二)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全面促进农民增收

  根据银川环境资源优势特点,重点发展园艺产业和适水产业,通过积极培育合作社、家庭农场和新型经营主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将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等工业理念融入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增强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我市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创新发展思路,结合现代观光休闲农业,充分挖掘现代农业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生态涵养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逐步把我市打造成西北重要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

  1、设施园艺。以蔬菜生产为主导产业,在贺兰县、永宁县、兴庆区扩大番茄主导产品规模,统筹安排日光温室、拱棚及露地果蔬茬口布局,建设设施蔬菜、番茄产业大县;灵武市以郝家桥镇上滩村为核心,建设万亩设施韭菜生产基地,打造全区最大设施韭菜生产基地。金凤区扩大西甜瓜主导产品规模,建设瓜菜生产基地。

  2、适水产业。重点在贺兰县、永宁县、灵武市、兴庆区等环城高速公路以外的精养池塘和粗养水面发展以养殖鲤鱼、鲫鱼、草鱼等商品鱼为主的标准化健康养殖生产区;在阅海湖、鸣翠湖、鹤泉湖等湖泊和适宜水产养殖的其他大水面发展以养殖花、白鲢、芦苇、莲藕为主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

  3、休闲农业。围绕我市黄河金岸休闲农业产业带、贺兰山东麓葡萄长廊休闲农业产业带、艾依河流域休闲农业产业带建设,以拓展现代农业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生态涵养功能为重点,在延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区,发展红酒文化式休闲农业,在银川近郊发展体验式休闲农业,在沿爱伊河、黄河金岸、109国道和银横路两侧,发展沿河沿路都市休闲渔业产业区,全力搭建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农产品加工、农业研发等三产融合发展的西北休闲观光农业的新样板和示范窗口。

  五、主要措施

  (一)以皓月项目为突破口,培育农业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围绕我市清真牛羊肉产业,把建设皓月国际清真产业园项目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的重要平台,发挥政府、市场双重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引导力度,聚全市之力,建立农业产业化扶持基金,撬动各类资本投资农业项目。充分利用皓月集团先进的精深加工技术和研发水平,建立屠宰加工中心、食品加工中心、饲料加工中心、生物制品、制药中心和皮革精深加工中心,重点发展超氧化物歧化酶、血红素铁、血浆蛋白、胆酸、硫酸软骨素等生物制品,大幅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加大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的对接,鼓励我市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融入“一路一带”建设。结合我市休闲农业产业带建设,以拓展现代农业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生态涵养功能为重点,辐射种养业、提升加工业、带动服务业、完善增收链,成为我市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有效载体,最终打造出产供销科工贸游一体的国际现代清真产业示范园区。

  (二)以新型主体培育为抓手,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1、培育新型生产主体。一是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按照“一个产业一个支柱龙头企业”的要求,通过重组合并、品牌打造,以及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倾斜的扶持措施,着力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经营机制好、科技含量高、加工产品精、带动能力强、辐射区域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形成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力。二是鼓励发展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依托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动态监测项目,指导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严格规范内部管理制度,促进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变“松散型”为“紧密型”,提升发展层次和依存度。三是大力推广产业联合体。继续在瓜菜、水产、奶产业、清真牛羊肉等条件成熟的产业发展产业联合体,形成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龙骨、规模产业为龙身的农业产业化新型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使农民分享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

  2、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一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市、县(区)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队管理,强化明确专家团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完善了科技人员考核奖惩细则,鼓励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科技承包、示范、推广服务,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问题,持续增强造血能力。二是顺应现代农业发展新常态,采取财政扶持、信贷支持等措施,以家庭农场、农业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托管式”、“承包式”、“全程式”等多种类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模式,逐步完善种子种苗统育统供、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机械作业、农产品收购加工等传统农业生产综合配套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风险。三是积极实施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创新,通过各种现代生产要素注入现代农业生产,拓宽现代农业生产服务领域,全面拓展农业信息、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借贷、农业保险等现代农业服务方式手段,最终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3、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制定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建立层级递进的品牌培育机制,要结合我市农业发展现状,以清真牛羊肉、有机水稻、精品渔业、供外瓜菜、长红枣等特色农产品为主,以创建名、精、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为战略方向,培育以自治区级以上名牌产品、著名、驰名商标和农产品金奖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一批事关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品牌。探索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将全市最有影响力的品牌纳入目录定期发布,动态管理,完善、规范和强化对农产品品牌的推介、评选、推优活动。激发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发挥创建培育和宣传推介的主体作用,通过品牌注册、品牌培育、品牌经营拓展和保护等手段来创建品牌、保护知识产权,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企业。

  (三)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地)创建,开展粮油高产创建、良种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专控防治等项目,每年创建粮油高产示范面积20万亩以上,新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6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0万亩,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现代畜牧业装备水平,加快TMR机械、饲草收割、挤奶台、搅拌机等设备示范推广,畜牧业生产主要环节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加大旧棚改造力度,提高卷帘机、保温被、旋耕机、自动通风、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装备水平。集中扶持蔬菜产业大县及重要的内供、外销基地配套采后处理、加工和包装设施,建设预冷、保鲜、储藏及冷藏运输等冷链体系,实现净菜加工和冷链配送,完整蔬菜产业发展链条。

  2、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探索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快完善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宽带普及率,建设构筑电商服务网络。积极引进互联网企业、电商人才,依托互联网企业自有的资源优势,鼓励园区建立包含农产品交易、创业、旅游、物流配送和质量追溯等多重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扩大电子商务在农业农村中的应用,拓宽产、供、销、游沟通衔接渠道。加快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在全市条件较好的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基地)现代智能信息化管控系统,提升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环境、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等监测预警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可视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准化。

  3、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加快农村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农民开展信息化基本知识、信息技术应用常识等各类知识的培训活动,提升农民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鼓励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进城农民工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人员成为农村电商创业带头人,逐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广泛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市场主体,激活农村电商发展氛围。

  (四)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契机,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1、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强化土地流转监管职责,修订出台《银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起草关于工商资本流转土地的监控管理办法,建立土地流转风险保障金机制,确保土地流转行为有序、规范、可控。加强市、县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经营流转纠纷。

  2、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推广金凤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经验,赋予农民集体资产收益权。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和管理体系,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信息发布、政策咨询等服务,提升服务水平,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3、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农业信贷支持,推广泰信、锦旺融资模式,继续实施注资放大贷款融资平台贷款、协助金融机构在农村开展授信,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房屋等抵押贷款办法,加快完善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投放机制,打造全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继续开展支农资金投资方式改革试点,向银川市产业基金公司投入一定金额支农资金,形成农业投资基金,以投资入股、担保贷款等形式为农业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五)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核心,提高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

  1、严格农业投入品监管。强化生产准入,依法规范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登记注册和审批管理。强化农业投入品生产许可,严把生产许可准入条件,严控隐性添加行为。规范经营行为。落实农业投入品经营诚信档案和购销台账,建立和畅通农业投入品经营主渠道,提高优质放心农业投入品覆盖面。强化动植物防疫检疫力度,增强重大动植物疫情应急反应能力,提高动植物疫病整体防控水平。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监测抽查制度,定期对农业投入品经营门店及生产企业开展督导巡查和产品抽检。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黑窝点”,强化大案要案查处曝光力度,依法取缔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企业。

  2、规范生产行为。强化生产指导,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进一步规范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推行生产档案管理。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稳步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大力培育优质安全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逐步规范市、县级认证工作机构工作,深入开展对认证企业现场检查,加强认证内检体系建设,积极推进认证企业用标工作,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积极推行质量追溯。加快建立覆盖各层级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公共信息平台,制定和完善质量追溯管理制度,优先将获得“三品一标”认证登记的农产品纳入追溯范围,鼓励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开展追溯试点,抓紧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启动创建一批追溯示范基地(企业、合作社)和产品,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全环节可追溯。

  

  

(银川农牧局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