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生演好自己的“角色”

11.01.2016  09:33

   人物介绍:

  杜学明,70岁,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秦腔代表性传承人。出生于隆德县温堡乡杜堡村自幼喜爱秦腔,专攻须生,从角色内在性格、外表形象、唱腔等方面成功塑造了众多戏剧人物形象,是隆德著名的秦腔戏剧表演艺术家。从事秦腔演艺事业几十年来,杜学明为隆德县培养了一大批民间秦腔戏剧演员,并于2002年组建隆德三大秦腔剧团之一的“隆德大众秦剧团”。

杜学明在演出中。

   秦腔唱遍隆德大地

  我的印象中,不论是节庆,还是平日,无论是城镇街巷,还是乡村小道,行走在隆德大地,到处都能听到高亢激昂的秦腔。秦腔是隆德文化的标志,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已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在隆德,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吼”一两嗓子秦腔。

  在隆德秦腔表演传承中,我应该是第三代传承人,隆德与陕甘两地有着相近的地域、气候等自然条件,形成了相近的历史沿革、口音、民俗和生活习俗。秦腔在陕甘两地发展的同时,在隆德也得到同步的发展和传播。

  隆德秦腔是从明清开始发展起来的。民国版《重修隆德县志》记载,清乾隆二十四年,隆德重修城隍庙,庙内就建有戏台。清末至民国,平凉的“平乐社”“聚义社”“中兴社”、庄浪县、静宁县,固原的孙家班等20多家戏班都在隆德县内频繁活动过。

  新中国成立后,隆德县政府接收了原隍爷戏箱,并购置戏服、道具,组建起隆德县“隆声秦剧团”,1979年隆德又重新组建起隆德县秦剧团。目前,除了我组建的“隆德大众秦剧团”外,还有“隆德县人民剧团”和“隆德县民乐剧团”,秦腔演艺人员有4000多人。

   12岁学艺苦练基本功

  我从小受秦腔艺术的熏陶,当时村里的文化娱乐活动少,秦腔表演就成了村民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逢年过节,村里都要组织秦腔戏团唱大戏,演出一般持续半个多月。我8岁时就参加了村上的戏团,在心里默默观察每个演员在舞台上的动作及唱法。演员们的精彩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总是想,有朝一日我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秦腔演员。

  1958年我12岁时,如愿以偿地被选入隆德县隆声秦剧团,跟随王维琪、赵易民两位老师学习戏剧基本功。王维琦老师是甘肃省庄浪县人,赵易民老师是陕西人,两位老师都擅长演须生。除了每天练习唱腔,还要学习身段、道白、表演,以及角色形象塑造。秦腔表演中,生、旦、净、丑各行当都有不同固定的舞蹈动作模式。此外,还要学习喷火、跌扑、耍、趟车、对打、翻跟斗等具有武术性质的特技,经过严格训练,我基本熟练掌握了其要领。

  学习秦腔和读书一样,需要活到老学到老。为了让自己成为一名表演艺术家,我在学习秦腔时,除了掌握基本功外,还学习并掌握了秦腔生、旦、净、丑的化妆与头饰;掌握了各种角色和人物的脸谱画法,尤其通过底色区别不同人物身份年龄和境遇。如在勾勒线条方面,表现憨直多用通眉、豆眼;表现奸邪则用不对称线条,表现善思者用眉间鸟形纹,表现机警灵巧用尖立眉、小鼻翼,表现老年慈祥用月形寿眉、鱼尾笑纹,表现狠毒媒旦,则在额上加一尾蝎子形图案……

  台上一刻钟,台下十年功。我从12岁正式学艺到现在已有58个年头了,学习秦腔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成为一名秦腔大家,得时刻保持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

   隆德秦腔的特点是激昂与粗犷

  我在传承隆德秦腔表演艺术之余,经常就隆德秦腔发展变化、艺术价值等进行研究。我认为,隆德秦腔在继承陕、甘两地秦腔艺术的基础上,经过百年演绎发展,在配乐、唱腔、动作上具有强烈的地方艺术特色。

  由于受大西北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隆德秦腔音调豪放、浑厚、强烈、节奏明快、有力。唱腔用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给人以高亢激昂,粗犷朴实之感。秦腔演唱及道白以陕西方言为主,隆德人的语音极像陕西口音,特别是许多方言,有利于秦腔演唱。特殊的自然人文环境,孕育了隆德秦腔高亢激越的特点。

  隆德秦腔具有固定的演出程式,表演爱憎分明,通过脸谱化妆、头饰、服装、动作,使忠奸、善恶、正义与邪恶分明。秦腔传统剧本主要以表现历史战争和忠臣良将,表现战争、反对侵略,歌颂忠臣烈士、表彰刚正不阿等品质的作品本戏多,也有通过民间故事、神话故事表现善恶等题材。

   传承与保护任重道远

  隆德人祖祖辈辈唱秦腔、听秦腔,秦腔就是乡音,秦腔已成为隆德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继承并弘扬秦腔传统艺术,不能靠一个人,要依靠集体力量,依靠大众传承。为此,我在从事秦腔表演艺术期间,还坚持对基层秦腔演员的培养,为全县各乡(村)民间业余剧团培养秦腔戏剧骨干人才,我亲自培养的秦腔演艺人员有我的女儿杜君凤、女婿王小红,及王满红、王永红、邹萍、杜付军、杜双孩、张芳文、张保平、吕宁、张林霞、杜郭成、杜成仓、董伟、张建斌、李艳等几十名演员,现在,他们都成了周边各县秦剧团的主要演员。

  为了编导排戏,我结合多年演出经验,成功塑造了《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沙家浜》中的郭建光、《红灯记》中的李玉和、《红色娘子军》的洪常青、《金沙滩》中的杨继业、《打镇台》中的王震、《出汤邑》中的伍员、《八件衣》中的杨连、《大登殿》中的薛平贵、《抱火斗》中的梅伯、《忠保国》中的杨波、《破宁国》中的朱良佐、《麒麟山》中的马三保、《打金枝》中的李世民等,并多次获奖。

  为了保护和加快秦腔艺术的发展,隆德县把各乡、村秦腔文化活动列入全年工作计划,巩固业余文艺团队。文化部门在每年春节前,都要组织秦腔戏剧专业人员深入农村业余团队进行辅导,提高基层秦腔戏剧爱好者的演出水平。各乡、镇每年都要利用农闲时节举办秦腔文化艺术节,邀请专业秦腔剧团甚至宁夏、陕西、甘肃等地的著名演员来本地演出,满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为当地秦腔戏剧爱好者搭建了学习、交流和提高的平台。(记者 剡文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