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寒风中 他们在坚守

21.01.2016  10:11
瑟瑟寒风中 他们在坚守 - 宁夏新闻网
瑟瑟寒风中 他们在坚守 - 宁夏新闻网
来源: www.nxnet.cn

夜间执勤的特警。本报通讯员 苏婕 摄  

扫累了,擦擦汗。 本报记者 李卫东 摄
    20日凌晨,本报记者兵分五路,采访了几位在零下12℃的严寒中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普通劳动者。

  编者按

  据宁夏气象服务中心发布的降温消息:预计24日清晨,宁夏最低气温普遍降至零下24℃到零下19℃,达到入冬以来最低气温。

  寒夜里,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劳动者,无论是呵气成霜、滴水成冰还是寒风呼啸、雨雪纷纷,他们依然出现在大街小巷、市场社区,哪怕是“裹成粽子”也要在寒冷中坚持工作。他们可能是刚刚清扫完你走过的街道上积雪的环卫工,也可能是穿梭于风雪之中的民警……

  20日凌晨,宁夏日报记者兵分五路,采访了几位在零下12℃的严寒中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普通劳动者。不想空泛的煽情,只为真实的记录。我们想做的,只是希望您能看到他们的坚守与付出,尊重他们的劳动和贡献,能给与他们理解和支持,哪怕只是一个温暖的眼神。

   民警

  我们在熟睡他们不得片刻消停

  “玉皇阁北街与湖滨街路口,有醉酒乘客殴打出租车司机,请立即出警。”1月20日凌晨1时03分,银川市兴庆区玉皇阁街派出所,28岁的值班民警刘帅接到110指挥中心指令。

  电话尚未挂断,刘帅身边的值班民警赵斌、翟彬阳已经站起身,做好了出发准备。

  走得急,刘帅、赵斌和翟彬阳没来得及带手套,就冲上警车赶赴现场。

  这是一起醉酒闹事者引发的打斗纠纷。现场,双方互不相让。询问、取证,冷风嗖嗖地往嘴里灌,持执法纪录仪的手被冻得有些僵硬。约摸过了一个半小时,醉酒人与出租车司机的纠纷调解成功。

  “再冷,警察出警的事也不能耽误。”刘帅搓着冻得发红的双手说。刘帅是警界新兵,2012年他考入自治区公安厅政治部,2015年1月作为警力下沉基层的一员,离开机关来到了基层派出所。

  “曹所,我这会儿还在蹲现场,估计明早的会要延误。”“天气冷,你和兄弟们注意防冻。”“没事,能扛得住。”凌晨2时许,值班副所长曹建刚正仔细查询当天的接警处理单,副所长张进打来电话。特警出身的张进常年执行刑侦工作,彻夜执行抓捕任务是家常便饭。“这几个人盯了几天了,我思谋着今夜肯定会趁着天寒地冻出手。”曹建刚与张进抽空调侃了几句。

  “我们片区酒吧、KTV200余家,深夜酒后引发的纠纷很多。”曹建刚告诉记者,派出所22个民警管辖着9.2平方公里的辖区、覆盖人口超过10万人,平均每天接警50余起。

  当天凌晨1时至6时许,玉皇阁街派出所接警8起,3名值班民警没有片刻消停。(记者 李锦)

   保安

  与寒冷相比瞌睡都不算什么

  1月20日2时许,65岁的张永创再次被吵醒。穿上大衣出门一看,一位喝醉的居民正使劲拍门。这种情况,张永创每天都要遭遇七八次。

  连日来,银川气温降至零下12℃,这让张永创有些发愁,他居住的门房今年没有暖气。张永创当保安已经十几年,他居住的银川市兴庆区进宁小区门房一直没有暖气,只能靠土炉子过冬。去年,进宁小区进行改造,土炉子因为存在安全隐患被拆除,而门房又未来得及装暖器。今年寒冬,张永创御寒就靠一个电暖器。而电暖器又不能长时间使用,张永创过一阵就要拔掉电源,睡觉前开一个小时又得断电,以防短路。

  天气持续降温后,张永创睡觉从不敢脱毛衣外裤,一是30多平方米的门房很冷,另一方面晚上“事儿太多”:有的居民忘带门禁卡,张永创要起来开门;有的居民进门后不关门,张永创要时不时起来检查,并定点在小区巡逻;有的居民半夜翻门,张永创听见后得出门制止……“每天都有三四个翻门的,再加上半夜喝酒、玩耍敲门的,一晚上基本睡不了觉。”张永创苦笑道。

  跟张永创不一样,金凤区长城花园的保安马师傅晚上靠巡逻“御寒”。当天5时许,记者在不足两平方米的岗亭看见,马师傅坐在椅子上,脚边摆放着一个小电暖器,但没开。每次值夜班,马师傅要从19时30分到次日8时30分。按规定,值夜班不能睡觉,而且必须不定时巡逻。天黑后,马师傅就拿着手电筒在小区忙碌,在围墙边转着检查,乌黑的地方照亮看看、单元门是否锁好……每次巡逻,间隔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天太冷,岗亭里电暖器又不能一直开着。坐着觉得冷了,我就出去转转,既巡逻了又不冷了,一举两得。”马师傅笑得有些心酸。(记者 杨超)

   环保

  天寒地冻治污脚步永不停止

  “夜间检查锅炉房,闻的就是气味。”1月19日21时许,一辆环保执法车车窗一摇到底,冷风直往里窜。车里是银川市环境监察支队副支队长王存科和执法队员田加诚、仲华。不一会儿,3人的面部冻得发僵。

  “车窗关住就闻不到供暖锅炉硫的气味了。”王存科揉着被冻得通红的鼻子说,天气越冷,锅炉房越要加足马力运行,烟尘超标排放的机率就越大。

  “你们能让雾霾天离我们远点吗?”随着雾霾出现频率增多,这是环保人听到最多的质问。“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巡查,24个小时不间断。”当日22时许,3位守夜值班的环保执法人员来到了兴庆区临湖供热站。田加诚拿着试剂纸直奔锅炉的脱硫塔,试剂从循环水抽出,PH值立即显示在试纸上。“嗯,在合格值范围内。”田加诚检测循环水PH值时,仲华与王存科打着手电筒,仔细查看着除尘器是否正常使用。

  巡查过程中,低温让他们手脚伸缩都不能自如,3人一丝不苟地完成各自任务,采样、测试、记录……稍有空闲,3人就搓搓手、揉揉脸,接着奔赴下一个检查点。

  “冬季供暖高峰期,采暖锅炉运行频次、负荷增加,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产生量增大,加上冷空气侵袭极易形成雾霾天。”王存科告诉记者,每天晚上会有4组环保执法人员进行夜间巡查,足迹遍及银川三区的供暖锅炉房、企业等。

  “不管天气多恶劣,我们治理污染的脚步都不会停止。”他说。(记者 李锦)

   环卫工人

  深夜赶路的人请放慢些“脚步

  1月20日凌晨5时,银川市金凤区新昌东路,环卫工李金萍和姐妹们正在忙活。

  50岁的李金萍家住丽园小区,干环卫已经10个年头。她所在的清扫小组共有4人,负责新昌东路的环境卫生。

  对她们而言,最难熬的是冬天。当天见到李金萍时,她们“全身武装”,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只留下一双眼睛。天气太冷,她们一边跺着脚,一边挥动着手中的扫帚,不时弯下腰把藏在树坑、林带里的烟头等杂物揪出来,并用铁锹铲除冻结在路边的餐饮垃圾。

  她们每天4时起床,穿衣洗漱扒拉几口吃的,或骑车或步行,5时准时到岗。“一年365天,几乎没请过假,没迟到过。”李金萍笑着说,“我们这个小组都是‘实干家’”。

  李金萍说,最怕刮风下雪。刮风天,垃圾被吹得满街乱跑,他们就拿着扫帚“围追堵截”;下雪天,既要受冻又要铲雪。雪冻成了冰,就更得费上一阵工夫。李金萍回忆,有次她清扫街道中间的垃圾时,一位司机车开得飞快,她不敢躲闪,汽车擦肩呼啸而过,她僵在原地好长时间才缓过神来。

  “再干几年就退休了,现在得抓紧挣点养老钱。”谈起希望,李金萍笑笑:“司机们开车能慢点,避让一下环卫工人。还有,我们清扫的这段没有公厕,有时内急真成问题……

  黑夜逐渐褪去,车流多了起来,她们手中的活,却还在继续。(记者 李卫东)

   公交司机

  公交车里的温暖全靠他们“热运动

  1月20日凌晨4时20分,气温零下12℃。除了冷,没有其他感觉。银川市公交公司101路线长李鹏,此时正在做“热运动”。

  李鹏的“热运动”不是体育锻炼。只要气温降至零下12℃以下,为保证早班车安全正点发车,银川市公交公司各线路的线长,都会提早至4时30分到岗,给每辆公交车热车。如果气温降至零下20℃,热车频率会增至两次,0时一次,4时30分一次。

  4时,李鹏打开电源和天然气按钮,天然气开始在供气管道内循环。20分钟后,依靠手电筒的亮光,李鹏打开一辆101路公交车的车门,按动绿色按钮,启动发动机。运转了一会后,李鹏低头看到气压值逐步上升,便起身下车,登上第二辆车。

  在每辆车上做完这套“热身运动”只需2至3分钟。但101路公交车共38辆,“点热”最后一辆车,便要马不停蹄返回第一辆车,打开左右两侧的门,并分别关闭天然气和电路阀门。完成所有车辆的起热过程,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别看这个热车动作简单,意义却很重大。”穿着厚棉袄的李鹏说,热车能提早发现车辆故障并及时修理,不耽误车辆正点发车,这对每天第一班车很重要。严寒天气,汽车的天然气管很容易上冻起白霜,此时,线长们便会采取急救措施:提来一壶烧开的热水,浇到管道上,不一会白霜便会融化。可这个办法也不是百试百灵。

  李鹏告诉记者,2013年,一辆行驶中的公交车突然在南门汽车站附近“趴窝”。经过检查发现,天然气管道被冻住了。李鹏立即从南郊车场提来一壶开水,可老办法这次不灵验。李鹏反复试了几次,问题始终无法解决,他于是趴到车底,卸下管道,一点点把冰磕掉。

  5时30分,李鹏刚热完车,101路公交早班车司机像往常一样提早半个小时来到单位上班。6时10分,101路第一班车准时从车场出发。因为做过了“热运动”,早班司机只开了两站路,暖气已热起来了。(记者 乔素华)

   商贩

  辛苦点没啥就盼菜别冻

  1月20日凌晨2时,海青龙准时起床。半个小时内,他要从出租房赶到银川市北环批发市场。干了6年的蔬菜装卸工,他早习惯了“白+黑”的持续工作方式。

  天寒地冻,出门时,海青龙穿上入冬以来始终顾不上清洗的棉大衣,把帽檐往下拉一拉,刚好盖住耳朵。路上,他顺道买份早点,赶到岗时吃完。

  44岁的海青龙原籍彭阳县,如今移民到了兴庆区月牙湖乡。“在菜市场只要肯下苦,就不怕没活干!老板对我也不错,每天170块钱,一天一结,从不拖欠。”海青龙冻得红通通的脸颊堆起笑容。

  2时50分左右,蔬菜经营老板杜云刚与妻子赶来,海青龙已将刚包装好的十几袋子白菜摆放成摞,两人道了谢转身上车检查蔬菜受冻情况。

  不一会儿,蹬三轮车买菜的顾客接踵而至,杜云刚夫妇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搬菜、过秤、装菜,每袋40公斤左右的蔬菜在海青龙结实的臂膀上起落。忙时,杜云刚也上前搭把手。

  杜云刚是贺兰县习岗镇新胜村人,做蔬菜生意十几年,每天早出晚归。家,就像旅馆,只是睡觉的地方。饭,一年做不了几顿,出租房里的一罐煤气一年也用不完。“习惯就好。也许这行比较自由吧。”杜云刚自我安慰。

  说起自由,杜云刚何曾真正体会过。夏天,本地菜大量上市时,他下地收菜,有时连口热饭都吃不上。冬天,最怕冻灾,天天关注天气预报,操心给蔬菜加盖草帘子。一旦受灾,损失会很惨重。记得2008年冬天,最冷的一天达到摄氏零下20度,他与某企业签订的11车白菜,冻坏了一车,直接损失4万元。

  “一年四季,只有春节能休息几天,其他时间想喘口气儿都难。”杜云刚的妻子说,“辛苦不怕啥,就盼着蔬菜不要受冻。”(记者 马钦麟 实习生 马俊峰)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