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银川大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26.01.2019  17:41

银川天蓝地净水清。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银川市保护生态环境,义不容辞,勇敢担当。

  2018年,银川市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18年,是银川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银川环保工作史上取得成效最大的一年。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质量的更高需求,对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的迫切需要,银川市以旗帜鲜明的态度、壮士断腕的决心、前所未有的力度,立机制、治污染、抓修复、强保护,解决了一批长期没有解决好的“老大难”问题。如期完成了“东热西送”一期工程,结束了几十年来分散低效的供热历史;从严整治生物发酵企业和不达标排放工业企业,解决了群众反映多年的异味扰民问题;获评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荣膺2018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建章立制,着力压实环保责任

  2018年,银川市制定出台《银川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实施细则(试行)》,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切实把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到实处。建立大气生态资源补偿机制,全年核拨生态补偿资金3187万元。

  大幅提高生态环保指标在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比重,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进行整改、自治区交办的重点环保任务实行不封顶扣分措施。建立环保投融资机制,按照财政收入年增长比例加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全年累计投入61亿元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其中市级财政投入17.5亿元,高标准实施“东热西送”、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西部水系连通、滨河水系湿地扩整连通等战略性民生工程。

   绿色发展,补齐生态短板

  淘汰水泥、再生铅等落后产能78万吨,完成技改项目40个,滨河如意等4家企业荣获自治区级绿色工厂示范单位,荣昌绒业集团、巨能机器人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示范单位,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入国家第二批绿色园区。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下降13.5%,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0%。坚持保护与修复并重,清理贺兰山和白芨滩人类活动点位78处,整治拆除灵武再生资源循环园区侵占白芨滩自然保护区企业42家2174亩,完成贺兰山大口子沟及主佛沟非煤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植树造林7.74万亩,建成小微公园10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6.79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86%。湿地面积达5.32万公顷,市区湿地率达10.65%,湿地保护率达78.5%。

  环境监测人员正在采集土样。

  污染防治,提升环境质量

  治气:“东热西送”项目如期供热,供热管网覆盖区域燃煤锅炉应拆尽拆。加快推进散煤“双替代”,治理四环高速范围内散煤户9045户。实施清洁煤替代工程,建成清洁煤配送中心20个。淘汰排放不达标机动车1.6万余辆,查处渣土车违法行为3.1万余起。疏堵结合管控秸秆焚烧,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9%。

  治水: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关闭搬迁唐明制药等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165家,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保持100%。五个工业园区污水全部实现集中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一污完成提标改造,九污建成投运,所有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三区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60万方/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通过住建部验收。全面启动6条入黄排水沟人工湿地和滨河湿地扩整连通工程,有效改善入黄排水沟水质。

  治土: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424万元,实施贺兰县立岗镇幸福村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完成3个疑似污染地块调查,并公布调查结果。实施农业“三减”行动,累计减少化肥用量20%、化学农药15%、除草剂10%。持续强化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100%。

  问题整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

  中央第八环保督察组反馈银川市需整改的环境问题共24项,目前已基本完成22项。剩余2项需2020年前完成的任务,正在按时序推进。转交的205件投诉件,已办结203件,办结率99%,剩余的2件继续整改中,其中永宁县北控水务已基本达标排放;泰瑞制药已全面停产正在开展搬迁工作,启元药业实施转型转产,伊品生物已关停色氨酸生产线并完成2条复合肥生产线拆除工作。

  中央第二环保督察组严肃查处泰瑞制药、灵武再生资源循环园区等问题后,银川市上下立行立改、举一反三、标本兼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对反馈问题进行整改。截至目前,督察组向银川市移交的616件转办件,已办结604件,办结率98%,剩余12件正在办理。

  严格执法,保持监管高压

  开展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入黄排水沟整治、柴油车污染防治、餐饮服务场所油烟噪声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惩处环境违法行为。2018年,银川市共下达环保行政处罚决定书205件,处罚金额2423万元,位列全区首位。

  落实环境犯罪“两高”司法解释,查办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2件,移送公安机关适用行政拘留案件1起。妥善处理环境信访,全年受理污染投诉1.1万余件,办结率达98.9%。推广使用移动执法设备现场执法,执法情况实时上传环境监管执法平台。切实推进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将环境监管关口前移,做到了环境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理,实现了环境监管的全方位、全覆盖、无缝隙管理。

  精准治理,提升监管效能

  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标、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和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清单,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内容、完成时限等,层层压实了工作责任,实现了台账式管理、精细化治理。狠抓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建立了2459家工业源、573家农业源、73家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176家移动源、518台生活源锅炉和95个入河排污口的普查档案,真正摸清污染源家底,夯实环境监管基础。开展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逐步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评价结果,实施针对性环境管控措施。投资建成了全区首个大气环境超级监测站,实现了对大气成分的24小时精准监测分析,为科学精准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依据。完成黄河银古公路桥、叶盛公路桥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和仪器设备填平补齐及功能升级,科学准确监测水质,全力保护黄河母亲河。同时,积极参与银川都市圈大气治理和黄河水生态保护等联防联控工作。(记者  李 锦)

银川市五个新建或调整单位挂牌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李鲲鹏 李阳阳 闫莹)2月银川新闻网
严守环境安全底线 宁夏去年开出1.2亿元环保罚单
  2月1日,记者从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会上获悉,去年,宁夏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对1028起环境违法案件实施行政处罚、处罚金额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