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祖与他的乡村博物馆

22.03.2016  09:38

  王耀祖在陶器展厅查看陶器。

  红色文化主题藏品700多件,伊斯兰文化藏品400件,古代陶器2000件左右,农耕用具800多件,字画2000多幅,古钱币5000枚。

  这是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农民王耀祖20多年来的收藏“清单”。

  现在,他把这些稀罕的物件拿出来与村民们“共享”,开办乡村博物馆,丰富农民生活,传承传统文化。

  “这都是缘分。”提起收藏初衷,王耀祖说,20年前捡到的一枚小铜钱,让他和收藏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还在上中学的王耀祖在上学路上和同学捡到一枚战国时的刀币,两人将刀币折断,一人一半。他将分得的刀柄用绳子系上,带在腰间玩耍。

  一次,经过一个卖古币老人的摊点时,老人无意中看到了王耀祖腰间的残币,眼前一亮,“娃娃,你腰间的那个东西卖吗?”

  “啥?”王耀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低头在腰间乱找。

  “就是用绳子系的那个。”

  “哦,这是我留着玩耍的,不卖。”

  没想到老人一个劲地坚持要买,精明的王耀祖感觉到这半截残币有门道,赶忙跑回了家,找人打听残币的来路。

  “这是战国时代的刀币,老值钱了,可惜你娃娃不懂,弄残了。”懂行的熟人告诉他。

  王耀祖傻眼了,追悔莫及。

  从此,他迷上了收藏。

  为了学习收藏方面的专业知识,王耀祖忍痛将半截刀币卖掉,卖了470元,用这些钱买了古钱币等收藏方面的书籍,死记硬背,各种古钱币及其价格,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通过自学“镀金”,王耀祖成了收藏方面的土专家。他一边四处打工,一边刻意寻找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凡是城砖瓦片,只要捡到的,就往回搬,甚至宁可少吃一顿饭,也要把喜欢的藏品买下。

  后来,王耀祖买了辆拖拉机卖土谋生。挖土现场经常会挖出一些古钱币,他会用一车土,或者几顿饭,向捡得的人换取古钱币。

  陶器、清代桌椅、马灯、洋戏匣子、木毂老牛车、大风车、琉璃瓦以及西夏胡人石雕像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执着的王耀祖逐渐收集了几千件“宝贝”。

  一次,王耀祖在甘肃庆阳的一个小村庄发现了一辆年代较久的木质架子车,和当地农户讨价还价,花5600元买了下来,但怎么运回原州区,成了一大难题。

  王耀祖雇了七八个农民,步行5公里,抬到公路边,又好不容易拦下一辆大货车,花费1900元钱拉回家。

  近些年来,王耀祖从事建筑和装修工程,手头一有钱就用来购买古董,在彭阳县王洼煤矿,他遇见了一尊西夏胡人石雕,来回跑了5次,最终以70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里买回来,现在这尊石雕成为王耀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遇见哪里搬迁就去‘淘宝’,这些清代的八仙桌就是被当作‘废品’低价淘来的。”王耀祖指着馆内好几套古香古色的木质家具,自豪地说。

  近年来,文化大院建设在原州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去年11月,在原州区文广局的鼓励和支持下,王耀祖建起以文物收藏展览为主的文化大院,创办乡村博物馆,免费供村民参观,并打算将其建成原州区富有乡土特色的民俗历史和红色文化传承基地。(记者 丁建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