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汉军:无师自学 扬名“春官”

22.01.2016  10:03

  王汉军演出照。

  王汉军。

   人物介绍:

  王汉军,西吉县马建乡台子村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春官”传承人。在没有师傅教授的情况下,他全靠个人摸索学习,逐渐入门且成为一名优秀的“春官”。从事“春官”20多年来,王汉军将民间民俗文化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惠民政策相结合,逢年过节走乡串户,向群众讲述社会变化,宣传惠民政策。

   35岁做“春官”

  “春官”起源于商朝,盛行于周朝。相传在商朝时期,民间瘟疫流行,百姓苦不堪言。当时在长安城内有一姓敖的马夫外出在青草地牧马,忽然一阵风吹过,面前掉下一把芭蕉扇,上有“仪程”二字,他无意中发现,这把扇子能驱散瘟疫。于是他手摇羽扇,穿行于民间街坊道吉言,驱瘟疫,解民患,救灾难。所到之处,瘟疫尽除,民心大喜,大地一派生机。从此,每逢年节,百姓与其一道敲锣打鼓,话说吉语良言,游行于民间,驱散瘟疫,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周朝时期,仪程盛行,民间社火兴起,舞狮子,滑旱船,扭秧歌等地域文化风生水起。朝庭闻讯后,便封他为“春官”(俗称仪程官)。后来代代相传,成为大西北民间民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春官”生涯,起步于1992年,那时我已35岁,可以说学艺较晚。出于个人爱好,基层乡卫生院和村上闹社火时,我跟随社火队伍凑热闹。当时经济困难,社火队穿戴装扮简陋,仪程官也没有专门的服装,我就穿黄大衣,头戴各色三角小布缝制的花书包,手拿鸡毛掸就上阵了,说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顺口段子,给社火增添些热闹气氛。

   组织单位表演队

  1995年,我从乡镇卫生院调入西吉县人民医院工作。1998年春节期间,我组织导演了西吉县人民医院迎新春专场文艺演出,向全县人民公演。演出获得了观众的好评,从此,进一步激发了我的文艺创作和演出进取心。

  我上初中和高中时期就有这方面的爱好,到医院办公室工作后,更为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尤其在春官辞、顺口溜、打游诗、小品、快板等方面,我表现尤为突出。

  从基层乡镇卫生院调进县城之后,在广大观众和当地政府支持下,我在1999年组建了西吉县卫生系统社火队,购置了设备、道具,每年春节期间组织近百人在县城及乡下宣传演出。我们每到一处,群众都前呼后拥前来捧场,喝彩助兴。

   大雪天照样演出

  2002年,元宵节下大雪,我带领社火队早上10点出发,上街巡演。当时,天空飘洒着鹅毛大雪,但我们还是坚持巡演。在我演说过程中,有人故意为难我,拿出一包绿箭口香糖让我说。我接过口香糖,挥舞玉扇即兴道:“这位朋友把我难,我把此物说一番。大家不要闲我粘,开大耳门听我言。姊妹5个一娘生,一样苗条都心疼,外穿绿袍身渡银,谁大谁小分不清。那位朋友用得着,肯定会对你撒娇,撒娇入口去上班,它和牙齿配姻缘。结婚之后肚子大,只长肚子不生娃。肚子变大要见人,被她公婆哄出门,出门之后肚爆炸,炸破肚子没是啥。要问这是啥原因,因为跟了些假男人。”我说完后,观众们喝彩鼓掌。

  我们走到哪里,围观助兴的群众就跟到哪里,每到一个单位演出,群众追前撵后观看。大雪天,从早上一直巡演到晚上收场,队员们裤腿上都结了冰球,但没有一个人喊苦喊累。

   随时捕捉创作灵感

  我的创作灵感常在夜间或黎明前来临,不论多晚多累,只要灵感到来,我马上开灯提笔记下。为此,我经常遭到妻子的埋怨,说我深更半夜的“犯病”。我开玩笑说:“老婆不要把我怨,你要给我撑体面,既然吃了这碗饭,工作就得认真干。我要争取演出县,力争进京走一遍,进京说上一大段,老外也得把我赞。”2006年6月下旬,我带妻子一同进京参加“秦巴项目·支持性项目”总结表彰会。在北京演出,受到世行官员和国家卫生部、财政部等部委领导接见,并竖起拇指表扬我,我妻子也很高兴。

  2002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我在宁夏人民会堂参加全区卫生系统文艺汇演,我所创作扮演的两个小品中,我扮演一名洋女士,不料上厕所时被执勤人员阻拦,硬让我上女厕。经同行解释,这名执勤人员才将我放行,但他紧跟着我,看我上完厕所后才笑着离开。第二个节目,我扮演一名男乞丐,在舞台候演时,被工作人员驱赶,经解释才被放过。演完返回西吉后,同行将这两件事四处宣扬,成为一时笑料。

   无师自通学艺不断

  在20多年的演艺生涯中,我从未拜师学艺,基本都是自编自演,自说自唱。偶尔听一些老艺人的叙说,从中吸取一些精华,加以创新改造。无论是我的春官辞还是小戏、小品,都起到了引领先进文化、造福一方百姓的作用。

  2015年,我参加固原市第三届小戏小品大赛,荣获最佳表演奖。在不断探索创新中,我也不断挖掘“春官”闹春的传统文化,尽量保持地方特色,民俗特色、民间特产、地域文化的特点。

  我认为,艺术的精华基础是实践,根基在民间,离开了人民群众,艺术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说仪程需要个人的悟性,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随机应变,反应敏捷,见啥说啥,说辞要押韵顺耳。要随着人物、环境、场合、地域的变化而变化,做到有问必答,问答切题。要用比喻、拟人、夸张,幽默风趣的词语把观众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让他们为你喝彩加油!这样,你才不会被观众所难倒,才能迎得掌声,听到笑声,受到好评。(记者 剡文鑫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