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归来:历史不止是三百年后的人写的

30.03.2015  10:21

  《神秘的西夏》正在央视热播,这是宁夏党委宣传部确定的宁夏重大文化项目,也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年度重大选题之一。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扛鼎之作,著名导演金铁木以神来之笔重现的不仅是一个王朝的神秘历史,更有一代又一代史人、学者对历史真相及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不倦追寻与探索。

  本期开始,我们将邀请区内著名作家、评论家、编剧、戏剧家对该大型纪录片进行解读,欢迎读者跟着我们一起领略西夏王朝之神秘。

   盘点历史:西夏不可缺席

  西夏的历史是一部民族史、军事史、政治史、文化史,更是中国大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页。然而,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西夏王朝似乎是一个缺席者——随着王朝的覆灭,强大的元朝在修史时只修撰了宋史、辽史、金史,却未修西夏史。西夏王朝在近200年的时间里,发明了西夏文,翻译了大量汉文献,创造了灿烂多姿的文化,但一切似乎全部归零。历史与这个王朝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其中有什么讳莫如深的难言之处呢?

  公元1226年,蒙古大军第六次攻打西夏国,西夏人虽然悍不畏死,但是,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公元1227年,西夏在地震与战争的双重打击下宣告投降。然而,蒙古人违背了和平的诺言,他们毁灭了有关西夏的一切,从生命到文明。曾威力不可一世、远征东西的成吉思汗在征服战争中灭国四十,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然而,区区西夏,撮尔小国,竟劳大汗6次征伐并命丧征途。对西夏历史陌生的人不禁要问,这个西夏王国是块怎样的骨头?它何以一次又一次地阻止势如破竹的蒙古大军?西夏投降后,蒙古军队之所以屠城,一说是蒙古人深恶党项人狡诈善变,然而,我以为兵不厌诈,战争的目的是胜利,一切手段都无条件服从目的。这一点成吉思汗和他的军队再明白不过。关键是党项人的善战与顽强激怒了蒙古人,成吉思汗对之耿耿于怀,甚至死不瞑目,后继者咬牙切齿,难以释怀。这都注定了西夏王朝被灭国灭史的悲怆命运。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人们似乎要忘记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演绎过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王朝旧事,一个兴盛繁华的王朝自此消散在历史之中,偶尔从别国的史籍中,才能发现它的蛛丝马迹。蒙古军队可以把西夏国从当时的版图上抹掉,但抹不去这段历史。直到俄国人科兹洛夫揭开黑水城的面纱那一刻,这个尘封千年的古老王朝终于重见天日。

   殚精竭虑,寻找“王者”尊严

  《神秘的西夏》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全面、生动、详实地为观众展现一个短暂却又神秘的西夏王朝的华丽与辉煌,讲述党项人开疆辟土、励精图治的悲壮的中国故事。如悍勇的政权、奇特的文明、暧昧的宫廷、神秘的消逝等等。片中不但有李元昊登基、兴庆府建造、好水川之战、李仁孝尊孔、成吉思汗战死等内容的大场面再现,还把西夏最为瑰丽、神秘的文化和民族风情作了全方位展示。

  纪录片的主创人员先后拜访了西夏史专家史金波、李范文、陈育宁等先生,请教西夏史知识,征询他们对纪录片创作的建议。除了史学家外,他们还邀请了考古学家、建筑学家、甚至测绘学家、服饰专家等参与创作。还采访了中、俄等国的顶级历史学家、考古专家,吸纳国际史学界以及考古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西夏是宁夏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发掘并研究西夏历史文化不仅需要世界眼光,更需要人类胸怀。

  在策划阶段,金铁木导演就确立了“用电影思维打造高端纪录片”的原则和目标。在忠实史实的基础上,《神秘的西夏》以“故事化”的方式,充分运用各种影像语言,对某些细节进行了再度创作。“为一个消失的民族树碑立传,为一个被忽视的王朝寻找尊严,为一个失落的文明找个说法。”金铁木说到了,也做到了。

  纪录片对史料的处理小心谨慎,多方采访中外史家学者。同时,在历史和文化研究的合理的区间大胆想象推演,既不乏科学的立场,又不乏诗意的想象。如党项人执拗的剃发令、奇异的天书,这个富有个性富于梦想的民族有太多值得我们探究的东西。一个长于骑射、习惯游牧,不事农耕、不善稼穑的民族,若不以战求生,何以立国?运动战、游击战,声东击西,无所不用。党项人的尚武精神、叛逆精神、不屈精神无处不在。片中的党项人的演员造型极有特点,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野利荣仁等,一个个气宇不凡,非常接近观众期待的党项英雄气质。然而,西夏女人更让人惊艳。从没藏皇后、大小梁太后到罗太后,个个传奇。西夏人在性方面自由开放,李元昊父子尤乱。元昊夺妻嫂,抢儿媳;其子谅祚夺表嫂。秽乱的后宫使元昊丧命太子之手,没藏皇后死于情人争风吃醋。西夏女人的妖性可见一斑。然而,一旦走出宫闱,女妖摇身一变,成为女神、战神。那个以表嫂身份上位的梁太后,指挥西夏军队大败宋军,此后多次发动对宋战争。罗太后致力文化建设,组织翻译佛经。黑水城不仅掩埋着王朝密码,更有与这个神秘女人有关的关于西夏的不老的惊天神话。它让我们从中找到了一个“消逝”的王朝的尊严。

   续写历史,拥抱王朝归来

  本片编剧唐荣尧先生,这个为西夏帝国叫魂的人,虽非科班出身,但他有对历史的敏感,有行者的执著,有诗人情怀、求证历史的自觉。十几年来,他坚持用自己的脚步丈量西夏的历史。我读过他的《王朝湮灭》和《王族的背影》,他对这个远去的王朝的深情鲜有人抵,仿佛西夏是他前世走失的情人。由他作词的本片片尾曲《西夏之歌》歌词写得苍凉悲壮、深情豪迈、大气磅礴,像是多情的少女写给她崇拜的英雄的赞歌。

  嵬名儿郎骑马上战场

  越过大河河水忘记流淌翻过高山云彩四处躲藏大白高的王有十种吉祥

  号角吹响天神军队无人抵挡

  四方朝贺带来遍地牛羊愿麦苗青青大地花香

  ……

  千年的古纸会说话。然而,黑水城留下的西夏文图书馆如今在俄罗斯。西夏文字全世界能阅读的不足10人。这是研究西夏历史文化不得不面对的尴尬和无奈。我们常说,历史是300年后的人写的。当然,这里的历史特指历史真相。其实,历史不止是300年后的人写的,关于西夏的历史,千年之后我们仍然在续写。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忘记历史都是一种罪过。许多西夏学专家为此绝学皓首穷经,在茫茫史海苦苦奔波,痴痴求索。《神秘的西夏》最让我感动的是无数学人对历史的虔诚、对学术的敬畏。也许有一天,当人们更进一步走近西夏历史时,会发现我们今天的有些推测可能难免有误,但是,这是学术研究的必然过程,西夏学的研究必将在不断的发现与否定中前行。我们对迷人的西夏的探寻与研究或许永远在路上,但是,续写历史是我们的使命,我们必须赶路。

  “千古兴亡多少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一部《神秘的西夏》,既是党项人的英雄赞歌,也是一个远去的王朝的无尽挽歌。看今朝,我们脚下麦苗青青、大地花香,想当年,党项天兵威震八方,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们为脚下的这块神奇的土地和曾经叱咤风云的英雄而骄傲。让我们在无比深情的咏唱中、在荡气回肠的呐喊中、在声声不休的追问中拥抱王朝归来。 (闵生裕/文)(闵生裕,宁夏作协理事,宁夏杂文学会副会长,宁夏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出版杂文、随笔七部。)

银川机场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记者2月9日从宁夏机场公司获悉,文化厅
2019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目标。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