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鹰:大家眼中的棒小伙儿

26.04.2016  10:07
王华鹰(前)患病期间仍坚持参加公益活动。据《泉州晚报

  

王华鹰在良田回民中学支教时住的宿舍。 本报记者  韩会霞  摄

  

  核心提示

  王华鹰是福建省泉州市的一名普通农家子弟,2005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银川市良田回民中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活动。回到福建后,王华鹰依旧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2014年至今,他每月定期转账365元,帮扶一名10岁的贫困小女孩。2015年1月王华鹰被诊断出鼻咽癌,宁夏广播电视台、宁夏慈善总会得知他治疗急需救助时,立即与宁夏福建企业家协会共同发起“闽宁接力,让爱前行”公益救助行动。宁闽两地的企业家、银川市民踊跃捐款,为王华鹰奉献爱心。本报采访了王华鹰当年在宁夏支教时的同事,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在宁夏支教时的王华鹰以及同事们眼中的王华鹰,了解到一个普通的支教青年,如何能引发两个省区间的爱心接力。

  11年前,20岁出头的王华鹰刚从学校毕业,便毅然加入到赴宁支教的队伍中,从福建不远万里来到宁夏,在银川市良田回民中学支教。

  11年后,这个为宁夏教育事业奉献了最美好青春的小伙儿,却躺在家乡的病床上和癌症做着斗争。2000公里之外的银川,那些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志愿者们虽身处各地,却都牵挂着这位热心公益的青年。

   爱心:靠微薄工资接济贫困生

  2005年8月,王华鹰和十几位志愿者一起,走进银川市良田中学,以他的热心给大家留下了最初的印象。

  赵占昆和王华鹰是同一批志愿者,也是支教这一年中的舍友。“那时一间宿舍两张高低床,我就住在王华鹰斜对角的下铺。”赵占昆说,宿舍4个人中3个都是宁夏人,只有王华鹰是福建人,而这也和王华鹰的热心有关。赵占昆回忆,志愿者们到良田中学报到时,一下车,王华鹰就热心地帮助同事们安置行李,忙到最后才拎着自己的行李找宿舍。只剩下他们宿舍还有张空铺位,于是3个宁夏小伙、1个福建小伙成了舍友。

  在后来的支教生活中,除了热心肠外,王华鹰的爱心越来越显现出来。志愿者每月只有600元工资,自己的开支都稍显不够,他却总是能节省出一部分,接济学校里的贫困学生,并联系家乡福建的同学,筹集资金、图书,建起了良田中学第一间图书阅览室。

   细心:方方面面去帮助他人

  2005年~2006年,王华鹰给八年级4、5、6三个班带课。担心自己的南方口音学生们听不懂,他每次上课前都要反复练习普通话。

  张挺是良田中学的副校长。2005年他考入良田中学工作,和王华鹰同时进入学校,同住一间宿舍。在张挺的印象中,虽然支教时王华鹰才大学毕业,但是他却很善于调动课堂的气氛。在学校的文化艺术节上,王华鹰带学生制作的“水火箭”让很多学生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让更多学生热爱物理学科,王华鹰和其他老师一起组织了课外物理兴趣小组,带学生做力学、电学实验。

  课外时间,王华鹰大都和学生们待在一起。“他的周末总是安排得满满当当。”和王华鹰一起工作过的老师们回忆,一周结束后,大多老师都会在宿舍休息或者去城里。而王华鹰总是早早起床,要么叫上几个学生打篮球,要么骑上自行车去附近的敬老院里陪老人。到了春天,他还会去学生家里,和学生一起睡土炕、挖野菜。

  张挺还回忆说,当时王华鹰还总是在宿舍门前耐心劝导一位疑似患了抑郁症的学生。那时学校有位学生疑似患有抑郁症,总是喜欢给老师和同学们写纸条倾诉,只有王华鹰从始至终坚持给这位学生回复,经常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坚毅:支教结束骑车返家乡

  现在,王华鹰被确诊为鼻咽癌,左眼失明,但坚强的他一直积极参加康复锻炼,努力和病魔做着斗争。听到王华鹰患病的消息,和他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们都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尽可能的帮助,并纷纷赞扬这个坚毅的支教青年。

  2006年,王华鹰结束了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返回家乡福建,他选择了一种别样的方式——骑自行车离开银川。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一路骑行

  2000多公里回到了福建。

  “后来我们得知他一路上换了好几辆自行车。他能够坚持一路骑行回到福建,大家都感到震惊。”张挺说,王华鹰的坚持,让他以及很多同事都打心底里佩服。从初来学校时的热心积极,到离开学校后的坚持,在他们的印象中,王华鹰的生活一直是充实的,他是一个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青年。如今面对癌症的折磨,他们也希望王华鹰能有当年的勇气和坚持,早日康复。

  记者  韩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