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儒林谈“山西塌方式腐败”--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有的腐败分子家产过亿元”
去年两会前夕,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金道铭和吕梁市市长丁雪峰被中纪委带走调查,山西反腐风暴的大幕由此拉开。一年多来,杜善学、令政策、陈川平、聂春玉、白云、任润厚等多名省级领导干部纷纷落马。此外,山西2014年全年处分市厅级干部45人、县处级干部545人,全省累计处分违纪党员干部15450人。
山西的腐败曾经严重到何种程度?“它是一坨一坨的,一查就是一帮,一动就塌方”,这是王儒林对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的形象描述。
王儒林说,腐败形势呈现三个特点。第一是量大、面广。“从纵向看,从省到市到县到乡到村都发生严重的腐败问题。从横向看,煤炭部门是腐败的重灾区,交通国土等是腐败的多发地带。”
第二个特点是集体坍塌。“山西发生的严重腐败问题不是个案,是一坨一坨的。”王儒林说,“像太原,三任书记,连续三任公安局长被查处。县一级像高平,两任书记、四任市长、一名纪委书记被查处。”
第三个特点是严峻复杂,贪腐不择手段,涉案数额巨大。王儒林说,在被查处的官员中,有的去年12月被双规,但是在11月时还收了一套在三亚的房产,价值280多万元。“被双规当天兜里还揣着一万欧元汇款。”王儒林说,有的腐败分子家产过亿元,为防止被查,认真分析给他送钱的人中哪些可靠、哪些不可靠,向可靠的人要钱,退还不可靠的人。
分析山西发生“塌方式腐败”的原因,王儒林说,首先就是党不管党,没有从严治党;其次,没有从严治吏,导致权力失控;第三,党员干部没有拧紧总开关,发生道德塌方;第四,没有从严查处,养痈成患。
“如何选人用人是当前最棘手的问题”
过去一年,随着山西大量腐败案件被查处,各级政府和部门大量岗位空缺,仅省管干部就缺编300多人。王儒林说:“如何选人用人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棘手问题。”
王儒林说,在一个腐败重灾区地市,省委组织部采取了很多办法遴选适合担任县委书记的干部,“组织部在这个市直接谈话622人,这个基础上形成一个名单。”“结果,排在第二位的,在半个多月时间就被牵进去了。还有一个排位靠前的干部,还向组织自荐,打包票自己没问题,而且推荐他的也不少,结果一个月内也掉进去了。”
王儒林说,缺这么多干部情况下,防止带病上岗是个艰巨复杂的事情。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坚持既主动积极,又慎重稳妥,坚持先立规矩后办事。
多数干部是好的,关键是刷清吏治
“山西发生‘系统性、塌方式’严重腐败主要是吏治问题。”王儒林说,“所有腐败行为中,吏治腐败是核心性腐败,是腐败之母,对党的肌体杀伤力最强,老百姓最为痛恨。山西要净化政治生态就必须刷新吏治,从严治吏。”
“我始终认为,山西多数干部是好的。”王儒林说,下一步将继续坚持从严治吏,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坚持甄别处理一批不廉洁、乱作为的干部,调整退出一批不胜任、不作为的干部,掌握使用一批敢担当、善作为的好干部。(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