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站台,有双守望相助的眼睛

20.12.2014  15:21

放学后,孩子们来到张老师家写作业、听故事。记者 马钦麟 摄

  12月19日17时,中宁县石空镇关帝村,51岁的张艳琴身着穿了5年的校服站在大门口张望。不一会儿,十几个年龄不一的学生跑过来,被她带进暖烘烘的屋子。

  这些孩子不知道,张艳琴已帮教了6万名跟他们一样的孩子,辅导了57名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青少年踏上正道,带动约1000人从事微公益。

  27载春秋弹指一挥,青春被她漫不经心般“挥霍”。27载岁月你来我往,她随时皆可“悬崖勒马”,却被一茬又一茬受伤的心灵“绑架”。

  圈内,她赢得无数赞誉。圈外,她被扣“神经病”帽子。

  “逃不掉了,这就是我的命。”张艳琴淡淡地说。

   我要把这份爱,像阳光一样洒给大家

  张艳琴记事时,全家生活甚是窘迫。

  3个姐姐和哥哥相继早早辍学,在家务农,她读到初二就不得不放弃学业。

  哥哥在生产队干体力活,饭量大,比窝窝头还粗的“麸皮饭”是主食。尽管如此,母亲宋玉珍却把用碗能量得过来的口粮,每天偷偷送一点给邻家的孤儿寡母,一送一年多,哥哥知道后,很不理解。

  宋玉珍两岁就成了孤儿,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上世纪60年代,宋玉珍生下三女儿没几天,听说村里一对老两口领养了一个婴儿,特别需要母乳。她每天步行20分钟上门送奶,因为受了风寒,差点穿上了寿衣。此外,她卖掉家里的榆木案板,给三个小叔子凑学费。

  耳濡目染,宋玉珍的一言一行,在张艳琴心底埋下了善的种子。

  14岁那年,张艳琴暂住在已出嫁的大姐家。在院外玩耍时,看见一匹马从巷口疾驰而来,眼看就要撞向一个步履蹒跚的孩童,她冲过去推开孩童,自己却被马蹄子踩了一下,当场昏迷。

  脸上的马蹄印2年后才渐渐消失,但每每想起这件事,张艳琴都觉得挺美,挺值。

  张艳琴行善的脚步自此再未停歇。

  去年,弥留之际,宋玉珍躺在张艳琴的怀里叮嘱:要坚持下去,要有一颗平常心,好人有好报。

  “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妈妈的爱心,我要把这份爱像阳光一样洒给大家。”昨天,谈起母亲的点滴爱心,张艳琴的泪水肆意滂沱,透着无尽的思念,还有淡淡的不愿言说的忧郁与委屈。

   在孩子们心中,代课老师张艳琴更像妈妈

  23岁那年,张艳琴意外地成为关帝村完小代课教师。

  有一天,一个三年级男生问同学:“谁知道喝老鼠药死得快,还是摸电死得快?”

  张艳琴无意间听闻后大吃一惊,当即将小男孩带到家中探问缘由。原来,小男孩跟母亲要资料费时,母亲把钱扔到他的脚下,还恨恨地说再也不想看见他。孩子一时想不通,有了自杀的念头。张艳琴一把将小男孩抱在怀里,让他哭个够,给他讲生命的意义,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一次,小晶向张艳琴写信表达了失去母亲后的无助:“我望着锁着的门时,心如刀割;我像死了一样,变傻了。张老师,我想妈妈……”

  张艳琴回信:“我的好孩子,老师的心也像刀割一样啊!迷失的小花朵,门锁着的时候就来老师妈妈家吧!老师给你梳头,让你躺在老师的怀抱里……”

  一时间,“张妈妈”“张老师”成了关帝小学孩子的偶像。渐渐地,她成了周边十几所学校众多学生的“爱心妈妈”。

  自此,张艳琴每天会收到一大堆信。晚上,她一一细读、回信,经常因此通宵达旦;白天,再骑着自行车把信投递到各个学校。此外,还要接听各种求助电话,有时一聊就是个把小时。她还经常“出差”,曾骑自行车到60公里外的大战场镇唐圈村,与众多回族乡亲围坐成一圈,共话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方法。

  在与“雪松”长达6年的书信来往中,以“小草妈妈”自称的张艳琴,与“女儿”的书信多达100多页,终把这个离家出走、自暴自弃的孩子,从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小青、小雅自小失去了母亲。听说她俩遭受性侵害在外流浪后,张艳琴急忙骑着自行车到处寻找。从一家火电厂的垃圾场找到衣衫褴褛、满身污垢的小青、小雅后,张艳琴的心都要碎了。她抢过孩子们手里剩余的安眠药,将其迅速送往医院洗胃,救下了两个年仅14岁的生命。

  从此,小青和小雅成了张艳琴的“女儿”。她们长期生活在“妈妈”张艳琴家,“妈妈”想方设法安排小青到技校求学,安排小雅到一家单位上班。

  27年来,张艳琴家的炕上寄宿过无数孩子,炕面塌了修,修了塌,修老了一代人,修好了无数扭曲的心灵;固定电话经常响到半夜,用坏了6部,抚慰了6万名孤苦难诉的少年;骑着自行车在城乡间奔波,寒来暑往,跑坏的4辆自行车承载了太多的记忆。

   孤寡老人、孤儿和抑郁症孩子,几乎耗尽了她的心血

  在代课老师的岗位上,张艳琴只干了3年。

  被学校辞退后,张艳琴腾出自家的院子,“返聘”自己当“校长”,义务为周边的学生们辅导功课、看管自行车、提供开水……续写与孩子们的心灵传奇。

  2008年8月的一天,张艳琴接到一个学生的电话:有两拨人为了一个女孩子,约好在黄河边“决斗”。

  张艳琴赶到黄河边,30多个青少年手拿板刀、镐等,骂骂咧咧准备开战。她抬起发软的腿脚冲了上去,刚要开口便被一个少年推倒,滚到了路边的田里。她爬上前,跪在了众少年面前,大声乞求:“孩子们,给我一次爱你们的机会吧……”

  懵懂少年被这一幕震撼,一场眼看就要发生的悲剧被张艳琴的“节外生枝”遏止。此后,参与打架的小亮经张艳琴教育引导,当兵服役,最终当了一名交通警察。参与其中的另外几个孩子,被她亲自送到各职业学校学习。

  这些年,张艳琴还把无私大爱,倾注给了57个抑郁症青少年。

  抑郁症少年曾骑着摩托车,带着她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兜风;精神恍惚的发病少年,曾突然袭击,差点用枕头把她捂死。

  如今,这些抑郁症少年90%基本恢复正常,他们和“妈妈”间的每一个生活细节、每一次改变,都被张艳琴记录成册,封存在档案袋里。袋子里装满了辛酸,也装满了成就:三级智力残疾的小科,现在一家大型企业当工人;严重抑郁症的小伟,现已成为一名公务员,还于去年结了婚……

  闲暇时间,张艳琴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开始关注孤儿、留守孩子、残疾孩子、问题少年及孤寡老人,经常把他们接到家里生活数月,为他们缝补、看病、跑低保、修复心灵创伤。

  张艳琴的公公患有帕金森病,久病床前有孝媳,吃喝拉撒皆靠张艳琴照顾。令人不理解的是,14年前,她还跑到县城敬老院,认一个患帕金森病的孤寡老人为干爹,每逢春节、重阳节、国庆节等,她都会把干爹接到家住一阵子。今年,老人在干女儿的怀里安详离世。

  昨天,张艳琴指着孩子们贴满四壁的心语轻声说道,人生处处是驿站,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希望人们忘记我所有的是与非,在爱心的站台上守望相助,谱写出最美的歌谣。

   屡屡被扣“神经病”帽子,生不如死

  2001年,帕金森病折磨得公公抖动不止,饭吃不到嘴里,睡觉睡不着,无法忍受时就嗷嗷乱叫。

  张艳琴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晚上,她紧紧抱住公公的胳膊,好让他能在静止状态睡个好觉。老人行动不便,大部分时间躺在炕上,她接屎接尿从不避讳。一次,张艳琴用盆子给老人接大便时,被喷了一脸,但她没向公公吐一个难听的字。

  令她难以置信、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样一个接屎接尿的场景,却被外人传得沸沸扬扬。

  “气得我生不如死,昏倒在地上,嘴里吐着白沫子,一病就是两个月。”张艳琴回忆说。

  出院后,张艳琴决定到外面躲避闲话。

  在北京的一年半里,她被录用为北京SOS儿童村“心语工程”辅导教育组辅导教师,还主动到石景山区社会福利院做义工。

  由于工作时意外摔伤,张艳琴不得不返回家乡。

  “那个女人混不下去了,灰头土脸回来了。”“他们家墙上还挂着她和濮存昕的合影,怕是电脑合成,回来骗人的?”流言蜚语传进了张艳琴的耳朵,她再一次病倒,还想到了自杀。

  “妈妈,你要坚强起来,你永远是我们的好妈妈。”三个孩子鼓励张艳琴。

  “张老……”还没等“师”字出口,屋外,孩子们的哽咽声响成一片。

  “我到底为了什么?我做这些究竟有什么意义?”张艳琴一次次自问。

  母亲临终时的影子晃在眼前:“孩子,一定要坚持下去,要相信好人有好报。”

  “妈妈啊,我咋就等不来一丝丝好报?”张艳琴想拉住母亲的手问个透彻,母亲却别过脸不再理她。

  “老师,我长大了当警察,专门抓小偷。”“老师,我长大了开飞机,拉上你去北京。”“老师,我让我奶奶也给你做我这样的鞋,可暖和了。”孩子们与她之间的小秘密唤醒了她,她看到了一张张可爱的、天真无邪的小脸蛋,想起一个个“小蚂蚁”呼啦啦把她抬起来当“新娘”,想起了小可爱们把她推倒在地挠她痒痒……

  死去的心,沐歌发新芽,绿了一片往事。

  “如果有下辈子,我还会与需要帮助的孩子和孤寡老人们在一起。我要带着我的公益团队,干一番更大的爱心事业!”张艳琴说。(记者 李虹 杨宗惠 马钦麟)

40多年来,习近平始终对这件事很上心!
  【学习小组按】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宁夏新闻网
习主席体验过的兵工科技
   央视网消息 :5月16日,宁夏新闻网
习近平绿色箴言厚植美丽中国
   央视网消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