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这些,灵武11个贫困村摘帽

09.11.2018  16:15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这是灵武市郝家桥镇兴旺村曾经的真实写照。因处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因素影响,这里的部分群众曾经长期生活贫困。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村在灵武市干部群众的精准帮扶下,创新实干,向贫困发起了总攻,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300元。11月初,经村委会申请、乡(镇)审核、灵武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复核验收等程序,确定兴旺村出列。此次和兴旺村一同出列的还有郝家桥镇的漫水塘村、团结村、新民村、狼皮子梁村、永清村,白土岗乡海子井村,马家滩镇的大羊其村、马家滩村、西三村、杨家圈村等10个贫困村。

   产业扶贫 让农民鼓腰包

  初冬时节,走进兴旺村,美景便映入眼前:一排排整齐的设施大棚里,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蔬菜,有茄子、番茄、葡萄、香瓜,种得最多的当属韭菜。在兴旺村的带动下,如今的郝家桥镇有8个村种植韭菜,种植面积达2.3万亩,年产值过亿元,成为西北最大的设施韭菜基地,韭菜种植也因此成为了兴旺村的支柱产业。在几年前,该村还曾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我来这有20年了,以前我在家种地,丈夫外出打工,俩人一年的收入也就能勉强维持生活开销。”在大棚里摘西红柿的兴旺村村民郭翠兰告诉记者,现在这一棚蔬菜,一个冬天就能卖三四万元,顶过去一年的收入。在兴旺村425户村民中,像郭翠兰这样种植沙地大棚蔬菜的就有400户,共有大棚2200栋。

  白土岗乡位于灵武市最南边,而海子井村又在白土岗乡的最南边,从乡政府到村里开车都得40分钟。尽管没山,但海子井村的人还是被称为“山上的人”,只因这里不是黄河灌区,农民要靠天吃饭。“如今,该村依托自己的优势,也有了自己的产业,山上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养羊,能脱贫主要靠养殖。”海子井村党支部书记马武政告诉记者,今年村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519元。

  “马家滩镇西三村的黑山羊、郝家桥镇狼皮子梁村的扶贫工厂……此次‘摘帽’的11个贫困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灵武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马玉成告诉记者,下一步,灵武市将借助这些特色产品,探索出“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新模式,为农户继续开辟增收新路子。

  志智双扶 让群众富脑袋

  推进精准脱贫,根本在于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狼皮子梁村村民杨军经营着一家餐厅,谈起开餐厅的经历,杨学军告诉记者,这得感谢村干部的帮助。原来,在开餐厅前,杨军在附近打零工,妻子在家照顾孩子,一家的日子过得很紧张,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年前的一个冬天,赋闲在家的他无事可干,就经常去村里的党员夜校听课。有一次,老师讲到如何借助金融政策脱贫,下课后,看到杨军对这个非常感兴趣,村干部们就给杨军拓展思路,得知杨军饭做得不错,村干部就动员他去参加灵武市的技能培训,在村里开一个餐厅。

  “餐厅开起来,我和妻子不但能照顾家,而且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杨军告诉记者,当时开餐厅,有很多顾虑,创业失败怎们办,怎么经营……这些顾虑一部分是在夜校里老师帮助解决的,一部分是村干部帮助解决的。

  近年来,灵武市坚持把群众作为脱贫主体,强化技能培训,提升脱贫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引导贫困群众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此外,灵武市采取“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田间课堂”等方式,建立规范运行机制,促使贫困群众认识到勤劳致富是一种时尚。

   硬件建设 让村庄换新颜

  “以前没有路灯的时候,出个门就用手电筒,泥路不好走,天黑了就不出门,窝在家看完电视就睡觉。现在道路修好了,小广场上路灯也很亮,饭后和邻里一起跳跳舞,生活丰富多了。”大羊其村村民王俊凯说。

  其实,在马家滩镇,除了大羊其村外,还有马家滩村、西三村、杨家圈湾村都在陆续安装路灯。“近期,在灵武市财政、交通、扶贫等多个部门的帮助下,道路亮化项目均已完成。其中,马家滩村153盏,西三村155盏,杨家圈湾村80盏。”马家滩镇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工程还为各村铺设砂砾道路10余公里,为各村新增垃圾箱390余个。

  “今年,我们加大了贫困村美丽村庄建设力度,目前,11个出列贫困村已完成道路硬化26.9公里,道路绿化植树2.77万株,修建桥涵16座,渠道改造17.9公里,动力电主干线路架设到村到组并入户38户,安全饮水改造通水84户,危房改造25户,安装太阳能路灯588盏,投放垃圾箱(桶)1793个。9月底前全面完成了道路硬化、农田渠道改造、动力电入户、安全饮水、危房改造等扶贫项目建设。”马玉成介绍,今后3年,灵武市在对贫困村广泛调研摸底的基础上,将大力扶持发展农业观光、采摘垂钓、民俗展示、运动休闲等乡村旅游项目,为群众脱贫致富搭建更多的平台。

  记者  张碧迁

全国脱贫攻坚奖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固原举行
 与宁夏干群分享脱贫路上苦与乐 本报讯 (记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