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昆丰:诚信务实铸就行业领头羊

20.01.2018  11:35

  在位于贺兰县的银川生物科技园内,宁夏海森建材有限公司的规模不算大,但是凭借着10年来稳扎稳打的经营,该公司已经成为宁夏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龙头企业。

  2008年,来自山西运城的潘昆丰与发小郭建峰、李东虎,在贺兰县创办了宁夏海森建材有限公司,3个80后小伙凭借着晋商勤俭吃苦、诚信守义的特质,将企业慢慢发展壮大,成为新一代晋商在银川创业的典范。

   骑着自行车跑业务

  潘昆丰出生在山西运城市万荣县的一个山村里,那里土地沟壑纵横,并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外出打工成为年轻人主要的谋生手段。

  潘昆丰也不例外,18岁时,他跟随老乡来到成都,在一家混凝土外加剂企业做起了业务员。李东虎和郭建峰也做着相同的工作,不同的是,3个人去了不同的城市。

  2005年,郭建峰来到银川投奔父亲,这一来就再没走。看到银川发展前景广阔,郭建峰将两个发小也一同叫来。“当时就没多想,揣着打工攒的2000元钱就来到了银川。”潘昆丰说,当业务员的那两年,他也在留心学习混凝土外加剂的调制方法,“只要打混凝土,添加剂必不可少,银川在建设发展,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

  留下来的三兄弟抱成一团,开始寻找客户。“银川、石嘴山、阿拉善左旗……周边能去的城市我们跑了个遍。”回忆起创业的起步阶段,潘昆丰历历在目,“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去左旗,把自行车扔到拉货车车厢,到了当地再骑着自行车满城跑销售。

  就这样,凭借着山西人勤奋务实又能吃苦的劲头,2008年,潘昆丰和他的伙伴们成立了集干粉砂浆、混凝土表面活性剂及其复合外加剂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海森建材。

   服务至上赢得口碑

  开拓市场不易,打造有口碑的企业形象更不易。潘昆丰深知这一点,及时解决客户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客户需求,这也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口碑。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混凝土。一个项目建设时,潘昆丰和郭建峰为了拿到项目订单,前期就来到施工现场。荒凉的大山里人烟稀少,他俩一待就是一周。“我们要结合客户的施工需要,根据当地地材、水泥、砂石还有温度、湿度,来调配出最合适的产品,这一切只能在现场完成。”潘昆丰说,他们与工人一道住帐篷、吃泡面,调制出了合适的产品。

  作为改善和调节混凝土性能的必需产品,混凝土外加剂能否及时供应,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工程进展。“项目建设都是按天在算,耽误一天送不上货,影响大着呢。”潘昆丰介绍,为保证供应的时效性,他在年末很多企业停工的时候,储存大量原料,保证来年的产品生产。“年末很多同行都歇着了,而且周转资金都不富裕,我们这个时候进货,成本上也能节约不少。

  节省了进货成本,保证了产品的供应,质量还不打折扣,这一创新之举,成为企业在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2017年,尽管市场形势不太好,但海森建材公司实现了近亿元的产值。“专注一行,我们就要做精一行,把它干好,才能回报社会。”潘昆丰自信地说。

   助力银川发展晋商功不可没

  如今,海森建材公司的部分产品已通过自治区建设厅推广,所有产品通过自治区建筑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鉴定,产品销售范围覆盖宁夏全境及周边地区。

  在2017年,海森建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认证。潘昆丰介绍,这一认可被整个行业都看作是至高无上的殊荣,意味着企业今后获得了进入铁路工程的资质。

  作为新一代在宁晋商的佼佼者,潘昆丰2017年被推举为宁夏山西商会副会长,而在他背后,还有一大批山西商人在银川创业、生活。

  “宁夏山西商会现有会员企业121个,主要涉及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建材业、金融投资业、农林业、商贸业、环保业、服务业等行业。会员企业在宁夏的资产规模合计达1000亿元。年利税总额按不完全统计约有5亿元。”宁夏山西商会秘书长杨连龙介绍,10年来,在宁山西商人以凝聚乡情、共享资源、互融互通、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为宁夏和山西两地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今后仍将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贡献出晋商的智慧与力量。

  记者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