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线青柳拂地垂

06.01.2015  09:19

  “来之前,觉得这里荒凉、风沙大,准备看看儿子就走,没想到这座城市这么好,还真舍不得走了。”近日,中卫市“五馆一中心”广场,来自辽宁省丹东市的李丰感慨道,一个几乎被沙漠包围的城市,能获得“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佳绿色生态城市”和“2011年城市榜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等殊荣,绝非易事,但中卫人却把不容易变成了容易,令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

  中卫市提出打造宜居、休闲、生态美城市。如今,一个被良好生态包裹的休闲宜居中卫,正徐徐走进人们的视野和生活。

   沙漠边城水碧草青

  近日,在中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采访时,该公司安全健康环保部副主任李海龙,迫不及待地要带记者看看公司的灰场。

  “灰场不就是堆煤灰的地方吗,有啥看头?”记者很是纳闷,但仍随他前往。

  来到一处郁郁葱葱的绿地,记者将疑惑的目光投向李海龙。李海龙得意地一笑,指着满目树木自豪地说:“这里原来是公司堆放煤尘的灰场。自投产以来,就采取了封库绿化治理,每年厂里的职工都来植树,公司领导换了4任,但封库绿化从没停过。目前已种植各种绿植53万余株,绿化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成为全区治理过的最大灰场。”

  近年来,中卫市按照“园林、生态、文化、功能、景观”一体化的总体设计,建设了香山公园、应理湖公园、黄河湿地公园、景观水系等20处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绿地公园,且功能齐全,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3.68%,这座曾被风沙不停吞噬的沙漠边城,不仅完成了华丽转身,还创造了人类治沙奇迹。目前,中卫市市区水域面积达22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36.50%、37.90%和19.51平方米。在当地百姓眼里,中卫市增加的不只是公园、广场和绿地,而且是经济发展环保指数的提升。

   清理“祸首”正本清源

  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曾因污水排放名噪一时。公司环保部门负责人陈国祥说:“早在2004年,公司就关闭了排污管,将制浆和抄纸生产过程中的废水送入曝气池、氧化池等设施处理后,通过公司铺设的19公里管道,输送至公司自建的速生林种植基地,多余的中水和浇灌林地的退水被收集起来,用于美利造纸工业园区新厂的生产,既杜绝了污水排放,又减少了生产中40%的水耗。”

  经过一片老旧厂房时,陈国祥指着已拆除的球形铁罐告诉记者:“今年,我们拆掉了16年前建成投产、产能4.38吨的10台间隙蒸煮用蒸球及锅炉,并进行了节能技改,每年可节约标煤8703.96吨,减排废水951万立方米、化学需氧量855.9吨、氨氮7.6吨。”

  10年来,中卫市共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22个,关停工艺落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企业65家,黄河干流中卫下河沿断面水质逐年改善,去年稳定达到Ⅲ类优水质,重要的湖泊湿地水质稳定在Ⅲ类。

   “鱼”与“熊掌”兼得

  如果把经济发展比作“鱼”,生态环境保护便是“熊掌”。古人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中卫市却用事实证明:“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目前,中卫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完成逾六成削减任务总量,分别占“十二五”目标任务的73%、 65%、77%、69%,同时取得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均翻番的骄人成绩。

  在无锰之地扎下“世界锰都”根基的宁夏天元锰业,在实现金属锰产能2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的同时,每年产生以锰渣为主的各类工业固废达860万吨。面对锰渣循环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天元锰业在环保等部门支持下,先后投入2亿多元,聘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四川大学等科研院所的院士和专家教授35人开展联合攻关,取得废渣无害化处理和氨氮回收利用重大突破。全国锰业技术委员会委员曾湘波说,这对推动电解金属锰行业提升环保水平具有划时代意义。

  面对史上最严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宁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也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在公司总控制室,李海龙读出电脑上的一组数据:“每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135mg,氮氧化物排放浓度89mg,远远低于今年7月1日起实行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限值。”

  李海龙告诉记者,一年前,这两个指标还分别高居400mg、330mg-600mg。为了不被严苛的标准所淘汰,在标准实施前公司就未雨绸缪,投资2亿余元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的7月-9月,对两台机组实施了锅炉烟气脱硫系统增容和烟气脱硝改造,并通过了自治区环保厅验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均在每立方米200mg和100mg的新标准以下。

   生态农村破国字号难题

  “一座城市好不好,不能只看GDP,关键要看老百姓是否幸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创造和谐、宜居和宜游的生态环境。”中卫市环保局副局长王立成说。

  农村环境整治是个“国字号”难题。近3年,中卫市争取环保专项资金1.49亿元,用于34个乡镇、260个行政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使95%的农村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建设垃圾池(箱),配置垃圾转运车,建设污水、垃圾处理示范工程,乡村垃圾收集处理整治覆盖率达100%,受益农民达30多万人。

  沙坡头区东园镇曹闸村村民魏淑玲美滋滋地告诉记者:“以前庄子里垃圾乱倒、秸秆乱堆,现在秸秆还田,每月一户只交3元卫生费,街道有人扫、垃圾有人收,到处干干净净,看着都舒心。”

  随着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整治、环保能力建设不断推进,2008年建成的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控中心,对全市23家国控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在线监测设备31台(套),实现了监控中心与企业端的数据连接和有效上传,上传率占安装企业的70%。

  今年1月-10月,中卫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252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82.9%,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近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75%,黄河干流中卫下河沿断面Ⅲ类以上水质达标率为100%。

  未来5年,中卫市将以建设“美丽中卫”为目标,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服务和保障民生为根本,持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总量,全力保护天蓝、地绿、水净、宜居的生态环境。(记者 洪琦)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