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新区:新业态新产业不断聚集 孔雀不必东南飞

21.02.2017  22:39
 

  过去,不少银川人打工喜欢选择外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城市,因为相对而言,这些地方的生活环境好、待遇高。而今,随着银川滨河新区新产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务工“回流”潮,越来越多的宁夏人更愿意选择在这里打工,甚至吸引来了周边省区及很多南方的熟练工人。

  过去5年间,固原小伙马亮亮一过正月初五就踏上外出务工之路。而今年,滨河新区宁夏如意公司的一纸“招聘令”,却让他下定决心“再也不出去了”。

  “因为是宁夏人,父母还是希望我留在家乡发展。”2月19日,在银川滨河如意服装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正在生产线上学习操作的马亮亮。“前几年在上海的小厂子打工,做过裁剪、修过电子设备,一月下来3000元左右的工资,养活自己没问题,但身在他乡,始终没有家的感觉。”马亮亮说,公司现在安排自己学习操作的智能化柔性服装生产线,既有技术含量,操作起来也挺轻松。

  “银川能有这么现代化的技术纺织企业,我能在这里打工,真的挺满足。公司当初的承诺也一一兑现:4000元左右的工资、50平方米的4人公寓、每天朝九晚五的工作时间,要比待在上海强太多。”马亮亮说。

  走进银川滨河如意服装有限公司为马亮亮安排的公寓,生活家具、热水器、暖气、电视、无线网等一应俱全,可谓拎包入住。“公司替我们想得真周到,就连米面油都给准备好了。”马亮亮说,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选择落户滨河新区,虽然发展环境和大城市存在差距,但随着更多项目的建设投产,未来这里的发展前景可观。

  “想有更好的发展前途,也不用背井离乡往外地跑了。”与马亮亮同时入厂的张文平更看重银川滨河如意服装有限公司提供的上升空间。26岁的他于2014年本科毕业后随父母移民至月牙湖乡。“家门口的园区建设得很好,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张文平笑着说,现在不是企业在挑员工,而是我们在挑企业。

  “每周公司都会对我们进行系统培训,听说公司还与英国伦敦皇家艺术学院、澳大利亚迪肯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华大学等知名高校有合作,能为员工定期提供国内外培训机会,那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张文平说。

  据银川滨河如意服装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还将在满足员工未来职业发展、继续教育的需求基础上,优先考虑双职工,并为员工解决城镇户口和孩子入学问题。“员工的孩子,未来可在滨河新区接受从幼儿园到初高中的优质教育。”这位负责人说。

  “外出打工,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里人。这家公司不仅能为妻子安排工作,我的孩子跟着我也能有学上,不再是留守儿童了,这真让我们有归属感,令人高兴!”30岁的湖北人张育荣说,银川滨河如意服装有限公司不仅工作环境好,也有人文关怀,这正是他拖家带口来银工作的原因。

  宁夏如意公司近期的一组招聘数据证明了这一点:1.3万人的用工缺口,有万人咨询了解,近2000人参加面试,面试通过人数超1600人……而在春节前发出招聘信息时,很多人都担心春节后出现“用工荒”,招不上人,然而事实上,自2月3日至2月19日,来宁夏如意公司求职的人可谓络绎不绝,持续火热。

  “从招聘情况来看,80%的员工来自宁夏及周边省区,另外20%来自福建、浙江、安徽、湖北等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总员工人数的15%,在南方针织厂、服装厂干过的高管也有一批人。”滨河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银川在“反梯度”战略上的成功发力,加之新项目、新业态、新产业在滨河新区不断集聚,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外出务工人员留乡就业、发达地区人口来银务工。

  除了滨河新区让务工人员不再“东南飞”,银川市其他新产业新业态同样具有吸引外来务工人员的魅力:总投资210亿元的宝丰光伏电站落地,30多家新能源企业,总装机容量达171万千瓦;以佳晶、天通、隆基硅为代表的新材料生产企业,单晶硅棒产能达1.5万吨;随着3GW单晶硅棒及切片、大尺寸蓝宝石晶体扩建等项目建成投产,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切片和工业蓝宝石生产基地的银川,一定会得到更多务工人员的青睐。(记者 范晓儒)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