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创造滨河奇迹——看滨河新区如何敢作为

10.08.2016  16:15

   编前

  在银川河东275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滨河新区——一座昂然崛起的未来之城,承载着宁夏向西开放的梦想与超越,用苦干、实干加巧干,按下了建设的快进键。

  两年多的时间里,从飞沙走石的戈壁荒滩到一座初具雏型的现代化城市,是什么样的合力支撑起这样的发展奇迹?近日,本报记者前往滨河新区进行了实地探访,分别以《实干,创造滨河奇迹——看滨河新区如何敢作为》、《积聚·蓄力·爆发——看滨河新区如何善作为》、《骄人业绩的背后——看滨河新区如何勇担当》为题进行系列报道。

  今天开篇《实干,创造滨河奇迹——看滨河新区如何敢作为》,记者领着我们看看在奇迹的背后,滨河新区是如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地大胆创新和探索。

  银川,一直以战略家的眼光谋划着未来。

  滨河新区毗邻宁东和上海庙两大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是沿黄经济区和能源金三角产业聚集区的连结纽带,是银川——宁东发展带与沿黄主轴发展带的交会点。正是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土地上,发生着一轮又一轮的巨变:短短几年间,荒芜的土地上一座国际化、现代化新城芳容初现。

  奇迹的背后,是滨河新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胆创新和探索。

  滨河新区的建设发展道路,是一条实干促发展的加速前行之路,更是一条坚持国际化视野的创新驱动之路。

   敢闯敢试

  全市共建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7月29日,骄阳似火。跨过滨河黄河大桥,滨河新区便展现在眼前。沿着笔直平坦的柏油马路行驶,曾经的黄沙戈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新绿,随处可见重点工程施工的繁忙景象。

  “‘求突破、见成效、上台阶、做表率’,这四项要求和生态城、文化城、旅游城、产业城的‘四城’定位,早已成为每一个滨河人的行动指南和座右铭。”滨河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杨宏伟如是说。

  求突破,贯穿于滨河新区的建设发展中,并被积极践行着。建设之初,人员和技术一直是滨河新区发展的短板,探索建立项目共建机制,积极整合资源,调动全市各方力量,参与滨河新区重点项目建设,实现力量聚焦、政策聚焦、服务聚焦,成为破题之举。

  在滨河新区管委会,政府18个部门以局级建制、处级单位延伸至滨河新区,为企业提供建管结合的全方位服务。一方面确定了滨河新区在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核心区作用,另一方面也确立了滨河新区管委会建设银川城市副中心的决定地位。

  同时,协调市发改、行政审批、土地、规划、住建等相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为项目手续报批开辟“快速通道”,做到速度能快则快、程序能省则省。

  “滨河新区是投资的主战场,更是创新的主阵地。传统的机关模式和行政模式,在滨河新区行不通,必须要用超常规的工作方法和发展理念来干事。”杨宏伟说道。

   先行先试

  金融服务“银川模式”开启共赢之门

  采访中,滨河新区的诸多创新之举让记者耳目一新。这其中,就包括金融服务的“银川模式”。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山东如意集团3000万件衬衫、300万件西装项目落户银川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滨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杨小虎说。

  8月,占地3200亩的银川滨河新区如意纺织产业园里,如意3000万件衬衫、300万件西装项目将建成投产。

  山东如意集团是国内纺织界大鳄,但当初打算投资西部也曾苦于资金匮乏。“项目放在银川,我们帮你解决投融资的问题。”银川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在银川金融布局的大盘中,滨河新区通过PPP混合投资模式,成立了100亿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产业投资基金,为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注入了金融活血。

  加之银川的智慧产业大数据可以为如意集团私人定制、柔性制造提供技术支撑,为如意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打造高端概念、提升企业未来估值。这些利好促成了如意项目最终落户银川。

  金融创新的“银川模式”一开启,财务投资者们闻风而至。2015年7月28日,如意集团与银川市正式签约。恒天集团、中兴通讯公司、北方国际大学联盟等8家共同注资288亿元,与如意集团一起打造了由1家企业出面管理的“8+1”模式,主要投资纤维新材料等高科技项目。

  金融建链、补链的功能被发挥到极致,原本开建的1个项目变成了锻造完整产业链的7个项目。随后,几家企业通过将碎片化资源打包整合、放大,筹建集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和产学研一体的恒天如意科技产业城,成为银川金融创新与产业融合的范例。

   金融闪转腾挪,让一切皆有可能。

  它可以将传统的“招商引资”变成“造商引资”,也可以让资源跨时间、空间调配,让银川一步到位、零度承接国内高端产业,进而促进产业转型。

  金融创新的效果如何呢?杨小虎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滨河新区本级税收收入达到7000万元,完成年度任务的70%。先后分7批次,为7个项目争取到国家发改委专项建设基金5.34亿元。与国开行、农发行等签订合作协议,授信额度达到120亿元。 

   高颜值+高人气,银川副中心呼之欲出

  只有用大视野、大气魄、大手笔、大力度,才能实现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大成效。这是滨河新区建设发展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

  如何才能拥有大视野、大手笔?答案就是解放思想,超前规划。

  一幢幢漂亮的厂房、一条条宽阔整洁的大道、一片片生机盎然的翠绿、一个个特色多元的景点……如今,来到滨河新区的人,都会对这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滨河黄河大桥通车后,通往河东及滨河新区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结合打造全域5A级景区的契机,滨河新区已成为银川的城市副中心。”滨河新区社会事务和文化旅游局副局长何晓锐告诉记者。

  仲夏之夜,滨河黄河大桥宛如一条长龙,主塔和主缆的璀璨灯光勾勒出大桥的迷人曲线,多彩水幕的七种颜色来回变换,在黄河的映衬下美轮美奂,“赏滨河夜色”已成为滨河新区旅游的新亮点。

  滨河新区各景区也攒足劲拿出自己的“绝活”吸引国内外的游客:水洞沟突出打造古人类文化和长城藏兵洞军事文化项目;黄沙古渡突出打造黄河古渡民俗文化项目;鸣翠湖突出打造生态水上运动项目;兵沟旅游区突出打造自驾车休闲运动、沙漠音乐篝火项目;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以军事文化为主题,打造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军事拓展训练基地……凭借着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滨河新区吸引了全国旅游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今年上半年,滨河新区各景区接待量达186万人次,同比增长47.62%;实现旅游收入3.18亿元,同比增长25.69%。

  “城就是景、景就是城。其实,滨河新区就是一个特大的5A级景区,区域内不仅有传统的5A级景区,公园、旅游大道、休闲广场等都按照高标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滨河新区建设从基础设施、精品线路规划、营销、运营、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何晓锐认为,“全域5A”的成功,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如今,得益于滨河新区长期以来坚持的生态城、产业城、文化城、旅游城“四城”建设的战略目标,更得益于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产业、抓项目,使得滨河新区的城市承载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主体地位和辐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向这里集聚,大大提升了人气。

  站得高,必然会看得远;大手笔,才能描绘出大未来。一幅滨河新区未来国际化、现代化城市风貌的美丽画卷,在这样的大视野里,愈发清晰。

  记者  李建宁  李慧娟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