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在大地上——盐池草根诗人群素描

15.04.2015  10:30

王博

王永娥

左震

石生泽

   核心提示

  前段时间,农民女诗人余秀华的诗作引发了社会各界众多争议。其实,盐池也活跃着不少草根诗人。他们默默坚守着自己对文学、对诗歌的热爱,吟诵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盐池草根诗人群”。

   王博:我踏进一个殿堂

  夜什么也看不见

  在这无灯的夜里

  飘荡着无数尘埃

  我在羊群后跟着

  远处隐约闪着微弱的灯光

  我和一个庞大的群体

  一起蠕动在长夜里

  努力靠近这光亮

  靠近那一刻温暖和亲切的小屋

  它是我的村庄

  ——王博

  在盐池县的草根诗人群里, 1989年出生的王博是最年轻的一位,却已经发表了不少诗作,还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冰夜》。

  虽然年纪不大,王博已经经历了很多。高中毕业后,他做过服务员、保安、快递员、电工,还在深圳、武汉奔波三年之久。生活的历练,使王博的诗歌带着和同龄人不一样的忧郁感和疼痛感。

  王博写诗,很偶然。2008年,他被家人从农村送到盐池县一中就读。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给大家讲徐志摩的诗,并把《再别康桥》细细讲解了一遍。好似醍醐灌顶,一向连作文都写不好的王博,下课后突然有了写诗的冲动,当晚就在宿舍写了几首诗。王博说,那晚他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诗歌,只是把自己的激动用文字写出来,然后分行,就是他以为的“诗歌”了,而且还是爱情诗呢。

  第二天,他到学校旁的书社看书,遇见现在的盐池县作协主席、诗人张联,就把自己写的诗给张联看。张联觉得他写得还不错,对他的诗歌进行了修改。自此,王博就和诗歌结上了缘,开始大量读书。这个不爱看书不爱学习,在家人看来很不争气的“坏娃”,就这样一不留神成了诗人。

  “我从小学习不好,上高中都是家里凑钱自费上的,爸爸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地挣钱供我上学,很不容易。现在我学会写诗,并且还出了诗集,挺好的,也算给家里有个交代。”王博说,他很少给家里人说自己写诗的事,亲戚们知道了也不太赞成,更有朋友认为他不好好挣钱,看书写诗纯粹是脑子有问题。同事们知道王博写诗,也曾善意调侃过他。“写诗的时候,我一头扎进去,天马行空,回到现实我也踏踏实实地工作,提高生活质量,并不因此影响工作。”现在的王博,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里买了楼房,有了媳妇和孩子。王博说,虽然在大城市生活过,但他还是喜欢盐池这个小县城,没有雾霾,保持着人们非常羡慕的“原生态”生活,只有这里才是他诗歌创作的源泉。

   王永娥:在高楼里看不见老家

  妈妈用葵花杆扎了木门

  园子里的一切都好看

  萝卜叶子总是那么翠绿

  菠菜总长得比我高

  香瓜总是那么甜

  韭菜永远像兰草

  每当山水冲下

  我总在梦里估量它们的尺寸

  ——王永娥

  “诗是我的朋友,我把心里的话告诉白纸,别人还不知道。自己一个人在家里无聊就写诗,我喜欢有人喜欢我的诗,只要喜欢我就挺高兴的。”正午的阳光照在茶几上一摞摞诗歌手稿上,盐池女诗人王永娥给记者讲述着她少女时代写诗的经历。

  “让那看不见的污垢/也随污水稀释/为我的美白/泡一把香菜/去涂满每一寸肌肤/噢!香菜女人”2015年2月9日,王永娥作为宁夏草根诗人代表应邀参加宁夏文联的新春诗会。站在舞台上,聆听着自治区文联一位副主席哈若蕙声情并茂地朗诵她的诗歌,王永娥说自己感觉有点晕。在这之前,王永娥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大场面”活动。她的生活很简单,早上送儿子上学,中午做好饭接回来,然后下午送,晚上做饭再接儿子回来,吃完饭辅导儿子功课。一个家庭妇女的生活,近乎单调。

  不过在这样的周而复始中,王永娥却有着自己的一方天地。县图书馆是她的精神栖息地,她在这里安安静静读书,在儿子写废的作业本上写诗。王永娥说,其实自己是有文学梦的。1979年出生的她,小学三年级就开始读《三国演义》了,因为作文写得好,还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上初中时,她开始悄悄写诗,随便找些稿纸,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当然,同学和家人都不知道。随着年龄增长,读书越来越多,她开始尝试着写自己认为纯粹的诗歌。王永娥记得很清楚,18岁那年,她的妹妹觉得姐姐写的诗歌挺好,就帮她找了几家报刊投稿,却无音信。“此后虽然一直在写,并努力读书,但我的文学梦没有想太深。”王永娥说,她很喜欢看《译林》杂志,那上面的外国诗歌对她很有启发。和最近很火的农民女诗人余秀华一样,她也喜欢美国女诗人迪金森的诗歌。

  “不开心和开心我都写诗,从小我就在农村长大,写的诗歌离不开农村的生活。现在在县城生活,在高楼里看不见老家,我觉得长城还是土的好看,比新砖砌的要好看,我这个人不舍旧。”采访结束时,王永娥说。

   左震:在香烟包装盒上写诗

  晚饭后

  我在牛场里走动

  西天里霞光一缕一缕的赤黄着

  在赤黄的霞光里有我的牛儿游动

  夜幕缓缓的降临着

  拥抱了我的秸草垛

  拥抱了牛儿的栏舍

  夜的幕遮挡了苍穹的青色

  遮挡了苍穹的彩云

  我站在牛场里

  ——左震

  “没事,他们打他们的麻将,不影响我看书和写诗。”盐池县教育小区的一个小卖部里,左震笑呵呵地说。今年67岁的左震,写诗已经8个年头了。

  谈及自己写诗的事,左震说,2009年他搬到教育小区,开了一个小卖部。他平素喜欢写点古诗,闲下来就在香烟包装盒的背面空白处写诗。有次他写了一首古体诗,“朝辞白帝城/驾车赴汉中/东方鱼肚白/烟锁秦岭峰/忽觉入仙境/仍恋人间情”,被来小卖部买东西的盐池诗人张联看到了。从此两人就成了莫逆之交。在张联的影响下,左震开始如饥似渴地读书,并尝试现代诗的写作。

  小卖部的桌子上,除了小商品,还有左震平时喜欢读的书。最近,他一直在读爱尔兰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短篇和诗歌集》。有时间,他就写诗,那边哗啦哗啦的麻将声此起彼伏,这边左震一笔一划地在香烟包装盒上写诗。“我写的诗都是身边的生活,比如这首刚写的《曹仲棋嫁女》,就是前几天小区居民嫁女儿,我觉得这个婚礼很有民俗的味道,就写了这首诗。”左震说自己也很喜欢写大自然的东西,乡村,土地,放牛,树木,植物,四季……都曾在他的诗歌里呈现。

  其实,左震写诗也不算偶然。1948年出生的他,当过农民,养过牛,13岁做油漆工,23岁被县木业合作社招工当木匠。他干过油漆匠,还有画炕围子的画匠。企业不景气,他又在小市场摆摊。但是不管走到哪,喜欢读书的习惯没变。虽然他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可是受爷爷的影响,读书是他工作间隙的最大爱好。“那时看书很迷,可是书太少,又没钱买,看到书就赶紧抓过来读,一本《现代汉语词典》都让我翻烂了。”

  这几年写了多少诗,左震说自己没怎么数,不过他告诉记者,自己这几年已经用掉了2000多张香烟包装盒了,“不是没钱买纸,是受电视上的环保公益广告启发才这么做的。自己虽然在小县城待着,可是爱护大自然人人有责,何况我写的好多诗歌就是写自然的呢。”目前,左震已经出版了一本诗集,收录了近300首诗。左震说自己快70岁了,可是他还想参加关于写作的学习班,好好深造一下,把诗写得更好,“我愿我的诗歌,似信鸽般地飞出去,还能飞回家园。”左震说。

   石生泽:跟在牛后面背《新华字典

  这样的夜晚

  它在月亮梢上迟迟了好一阵

  松散的云块又慢慢合上

  秋风扑打着梦里

  原觉得是那么清香

  ——石生泽

  在盐池县城的一个出租房里,茶几上放着不少文学书籍,还有五大本厚厚的手抄诗集。提起自己的这几本诗集,58岁的石生泽显得很不好意思,说自己写得太快了。“这还算慢的,俺家老石以前写文章,一沓子纸,400多页,他十几天就写完了。写得太多,过些日子我就得去卖废纸。”石生泽的妻子赵梅芹说。

  “走进坡洼浸雨后的麦茬,我紧扶住漫步的耕牛,腾腾的热土,矮矮的麦垛。像是我又回到田园的耕种里,左手持着长鞭右手拐着犁把心里还背着几句诗。”石生泽是盐池县大水坑镇摆宴井村农民,平时在村里种地,冬天媳妇在县城打工,他就跟着进城过冬。

  上世纪70年代,石生泽是村里出名的秀才,不时给大队写个小材料,给广播站写个新闻稿。石生泽高一没上完就因为家里条件差辍学了,但喜欢看书的习惯一直没变。

  “我们结婚31年了,刚结婚时感觉很不舒坦,人家在外赚钱,自己老公搞文学。结婚后不久,他出去干活,赶着牛犁地,每天走得特别早。牛犁地的时候,老石就跟在牛后面背《新华字典》。咋背,他把字典抄成小纸片,每天背10个字,什么简体字啊,繁体字啊,还有词的解释。背了2年,把《新华字典》的字全学会了。”赵梅芹说。对此,石生泽有点局促地解释,自己那时看书,好多字不认识,才开始背《新华字典》。他还背古文,在油灯下背。石生泽的“书痴”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他外出,家里被盗,回家后他先看书丢了没有。“爸爸常念叨,宁可丢掉100元钱,也不能丢掉一本书,丢掉一本书感觉要丢掉自己的魂呢。”他的小儿子正在中国石油大学读书,这样形容他的父亲。

  1987年,石生泽报考了自考大专班,学习汉语言文学。这时他已经有4个孩子,学到中途,为了孩子,石生泽只能放弃。几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后,石生泽又开始了自己的大学梦,他这次干脆报了法律专业,并在2014年拿上了毕业证。在好读书的父亲的影响下,石生泽的几个孩子学习成绩也非常好。

  “没有手扶拖拉机就没有我的写作。”石生泽说。1984年,他第一个在村里花好几千元买了辆手扶拖拉机,把自己从费时费劲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如今,石生泽一个人种着150多亩荞麦、玉米等。石生泽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村,年轻人都打工去了,像他这样留在村里的农民也不多了。他喜欢安静,正好读书写作。

  石生泽还喜欢写散文,近几年也尝试着写现代诗,仅2012年就写了1000多首诗。2013年,石生泽第一次发表作品,拿到200多元钱稿费,他立马把稿费全买了书。

  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莫言的《》……石生泽的出租屋里,散放着他的书。“村里人现在还劝我‘写诗不如干经济’,可我觉得写诗让我挺充实挺有幸福感的”。石生泽说,不管如何,他都不会放弃诗歌写作。(记者 张 涛)

银川机场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记者2月9日从宁夏机场公司获悉,文化厅
2019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
    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总体实现了“安全、有序、优质、高效、文明”目标。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的数据,经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综合测算,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文化厅
新华时评:中国年、文化味,展自信
新华社杭州2月10日电 题:中国年、文化味,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