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里的刀子》获釜山电影节最高奖

16.10.2016  21:35

 

清水里的刀子》海报

  10月15日晚,第21届釜山国际电影节落幕,中国青年导演王学博凭借其处女作《清水里的刀子》,获得釜山电影节新浪潮大奖,一同获奖的还有中国导演臧启武执导的作品《捐赠者》。新浪潮单元是釜山电影节唯一竞赛单元,入围作品必须是导演的处女作或第二部作品。每年的新浪潮大奖都会授予入围影片中最优秀的两部作品。今年,中国电影包揽了这一奖项。
  由导演尔冬升、张猛、万玛才旦共同监制的《清水里的刀子》是近年来罕见的回族题材电影,改编自回族作家石舒清的同名小说,原作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故事发生在宁夏西海固的一个偏远农村,回族老人马子善在老伴去世后,决定宰掉陪伴老人十多年的老牛来筹办祭礼。在祭日前三天,这头牛在水槽的清水里看到了将要宰杀他的刀子,开始不吃不喝,只为以一个清洁的内里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整部作品采用4:3画幅,构图考究、画面干净,呈现出一种静穆的韵律感,导演以古典仪式般的镜头语言描绘了一幅回族群体的清癯肖像,在中国西北内陆上,他们展现出独有的坚韧性格。老牛和老人的相处有如日常史诗,在清水和刀子的镜像中,“洁净”和“生死”主题由此突显。
  颁奖词如此评价:“宁夏西海固风景入镜,仿佛一帘幕布,把一切都显现在主角风刻般的面庞上,他们将简单却艰辛而充满仪式的一生同如影随行的死亡相连,刻画了一个悲伤而自由的诗样寓言。”著名电影杂志《综艺》写道:“影片主演老杨沟壑纵横的脸展示了他大半辈子的艰辛劳作以及诸多其他不可言说的苦难。影片结尾的场景让观众屏住呼吸,进入老人内心的象征世界,如明镜般映射出贫瘠、白雪皑皑的外在环境,不禁让观众探寻老人的心到底是平静如水,还是丧失一切后的麻木和冰封三尺。
  《清水里的刀子》是导演王学博数年来以影像探寻宁夏西海固的集中呈现,2007年,他念大三时,在回族同学石彦伟的影响下开始对宁夏西海固回族群体产生浓厚兴趣,这部处女作的诞生历时10年之久。2010年,王学博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体验生活10个月,但却因为和当地村民沟通失败不得不终止拍摄计划,曾令他一度备受打击,放弃了拍电影而转做制片人,直到近年条件成熟后才了却心愿。值得一提的是,王学博之前曾担任影片《塔洛》和《锤子镰刀都休息》的制片人,两部电影分别斩获第52届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和第51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奖,《塔洛》曾入围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影片制片人王子剑在电影获奖后透露,这部电影并非一帆风顺,但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深信自己在做的事情,相信艺术电影的价值:“我们的路还很长,艺术电影没有捷径可走,步步为营才有机会最后被国内观众看见。”据了解,电影《清水里的刀子》除了在釜山电影获得大奖之外,也同时收到了温哥华国际电影节、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摩洛哥国际电影节等十多个电影节的邀请。

  电影描绘了一幅回族群体的清癯肖像

  宁夏西海固的风景如同一首诗

    相关链接:

  《清水里的刀子》是石舒清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回族老妇人去世后,他的儿子耶尔古拜准备宰杀家中唯一的大牲老牛为母亲做“四十”(亡人安葬后第四十天忌日)的故事。《清水里的刀子》2000年获(1998年至1999年度)优秀中短篇小说奖,2001年获第二届鲁迅文学。
  石舒清,原名田裕民,回族,1969年出生于宁夏海原县。1989年毕业于宁夏固原师专英语系。宁夏作协主席,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委会委员。200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出版短篇小说集四部。其中《苦土》、《伏天》分获第五、八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短篇小说《清水里的刀子》获《小说选刊》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清洁的日子》获第七届《十月》文学奖,短篇小说《果院》获第三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